APP下载

温肾通络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6-12-23马琳张红岩李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枳壳浸膏通络

马琳 张红岩 李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长春130021)

温肾通络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马琳 张红岩 李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枳壳中柚皮苷为含量测定指标。结果得出最佳的水提工艺参数,同时考察了最佳的浓缩和干燥方法。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7倍量,煎煮1.5小时。浓缩后相对密度为1.25~1.28(60℃)最为适宜,干燥方法采用常压干燥法。

温肾通络胶囊;制备工艺;中药制备;柚皮苷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煎煮工艺研究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2],未经炒、制的枳壳柚皮苷含量最高[3]。本研究以枳壳柚皮苷为含量测定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药材水煎煮工艺条件进行考察。

1.1.1 因素水平表设计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选择影响药材水煎煮工艺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加水量),B(煎煮时间)、C(煎煮次数),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进行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1.1.2 正交试验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取药材9份(每份药材总量174 g,其中含枳壳20 g),按正交表设计方案进行提取,合并煎煮液,滤过,浓缩至一定量并转移至250m1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含量测定用。

1.1.3 正交试验样品溶液中柚皮苷的含量

1.1.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柚皮苷对照品(中检所,批号:110722-201312,供含量测定用)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1含柚皮苷80μg的溶液,即得。

1.1.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上述正交试验样品溶液1m1,置25 m1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1.1.3.3 色谱条件色谱柱:WondaSi1TM-C18(4.6×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 nm;进样量:10 μ1;流速:1m1/min;柱温:25℃。

1.1.4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以柚皮苷提取量为指标,分别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3。

表2 水煎煮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表3 方差分析表

极差分析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A>B,从K值看,加水量(因素A)各水平中K2最高,以加水量7倍为最佳;煎煮时间(因素B)各水平中K2和K3水平远远大于K1,K2略大于K3,说明煎煮时间1.5小时为最佳;提取次数(因素C)各水平中K2和K3水平远远大于K1,K3略大于K2,K3最高,说明随着提取次数增加盐酸小檗碱含量增大,以提取3次为最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C(提取次数)的影响有显著意义,其余因素A(加水量)及因素B(煎煮时间)影响不显著。

1.2 浓缩工艺研究药材经提取后,需经浓缩处理,浓缩过程若有不当,将会破坏有效成分或影响下一个工序,浓缩的程度以相对密度来衡量,过低会延长干燥时间,过高会粘锅、甚至糊化,同时,由于水煎煮所含成分不同,提取液性质不同,浓缩的相对密度也会有区别,为了得到适应的相对密度,本研究以浓缩过程中清膏或稠膏的外观、流动性为考察指标,对工艺过程中水煎液的浓缩工艺中所应用的浓缩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筛选。

按处方取药材3份(每份药材总量522 g,处方中水煎药材6倍量),每份药材按水煎煮工艺研究中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滤过,合并滤液,充分浓缩,以浓缩到不粘锅,易倾出清膏为度,测定相对密度,通过试验,确定相对密度为1.25~1.28(60℃测)。

1.3 干燥工艺研究

1.3.1 干燥方法考察按处方取药材1份(药材总量1044 g,处方中水煎药材12倍量),按“水煎煮工艺研究”中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按“浓缩工艺研究”项下方法浓缩至相对密度1.26(60℃测)清膏,平均分成两份,第一份采用常压干燥方法,第二份采用减压干燥(温度:70~80℃,真空度:0.07~0.08MPa,)的方法,以干浸膏状态干燥时间和出膏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干浸膏外观状态及时间的影响。

1.3.2 考察结果记录干浸膏状态、干燥时间,结果见表4。

表4 干燥方法考察结果

常压干燥需3天,减压干燥需大约2天,干浸膏状态基本一致,干燥方法对出膏率无影响。鉴于本品为院内制剂,应尽量简化工艺路线及设备,故干燥工艺选择常压干燥方法,样品平均出膏率为22.22%。

1.4 干浸膏的粉碎取“干燥工艺研究”项下2份样品的干浸膏,分别粉碎成细粉,称重、计算出粉率,结果见表5。

表5 干浸膏出粉率测定结果

结果:药材干浸膏粉碎后平均出粉率为97.41%。

2 结论

通过上述试验研究,确定温肾通络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7倍量,煎煮1.5小时。浓缩后相对密度为1.25~1.28(60℃)最为适宜。干燥工艺选择常压干燥方法。经中试生产证实工艺可行。

[1]刘海容,于梅,马远征,等.延伸服务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髓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5):405-406.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帅银花,陈娟,夏荃.枳壳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J].今日药学,2010,20(6):42-44.

MA Lin, ZHANG Hongyan, LI Hua
(The First C1inica1 M edica1 Co11ege, Ji1in Provincia1 Academ y of Traditiona1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best PreParation techno1ogy of Wenshen Tong1uo caPsu1e.Methods Using the orthogona1 test method,the Naringin in Fructus aurantiiwas taken as an determination indicator.Resu lts The oPtimum water extra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and the best drying method was a1so investigated.Conclusion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was the medicina1decocting 3 times,adding 7 timeswater each time,and decoction for 1.5 hours.After concentration,the re1ative density is 1.25~1.28(60℃)which is the best,and dryingmethod was atmosPheric Pressure dryingmethod.

Wenshen Tong1uo caPsu1e;PreParation techno1ogy;naringin骨质疏松症是老年性退行性骨变,临床上极易引发骨折[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温肾通络胶囊是我科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方,该方由古方“阳和胶囊”加减化裁而来,由熟地、肉桂、补骨脂、菟丝子、伸筋草、牛膝、白芥子、炮姜、枳壳等药物组成,临床应用10余年,证实疗效显著,温肾通络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已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中。为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方便广大患者,拟将其开发研制成院内制剂,现已初步完成了药材的提取、浓缩和干燥工艺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0.3969/j.issn.1672-2779.2016.02.072

1672-2779(2016)-02-0140-02

苏玲 本文校对:项颗

2015-11-17)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资助项目(No:2014-Z1)

猜你喜欢

枳壳浸膏通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苷含量
温度对3种中药浸膏片包衣工艺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