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乾卦为例论《易经》翻译
2016-12-21翟璐
翟璐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易经》翻译难度巨大。只有在译者自身深度了解其中内涵,才能将原文内涵准确传递出去。如果译者对原文内容了解的也模棱两可,那么译文也会“不知所云”。 由此可见,优秀《易经》译本不仅要求译者受过良好的英语训练,还必须具备古文知识和深厚国学功底。因此,《易经》翻译今后仍前景广阔。
【关键词】乾卦;易经;翻译
一、引言
《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中华民族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对中国历朝历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受到西方有识之士推崇。
二、《易经》翻译成就
16世纪《易经》首次被翻译成他国语言进入西方。到21世纪各个版本译本已是层出不穷。在诸多译作中,三个版本最具代表性:
一是1882年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的版本。理雅各用尽毕生精力心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他翻译《易经》的态度也是一丝不苟,《易经》翻译,耗时近二十年。这一版本作为首个英文版本,得到西方学者高度评价。
二是学者卫礼贤的德文译本。卫礼贤译本更多的保留了原著风格,被尊为西方学者翻译的蓝本。后由贝恩斯转译为英文。
三是汪榕培和任秀桦合译的《英译易经》(下文简称“汪任译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中国人的译本,意义重大。
三、问题探究
1、卦名翻译
《易经》共64卦,384爻。卦名是对爻辞的高度概括。
理雅各将卦名译为The Khien Hexagram.
贝恩斯将卦名译为Chien / The Creative.
汪任译本将卦名译为The Qian Hexagram(the symbol of heaven)
“乾”指天空,阳性。所以在乾卦卦名翻译中,理雅各采用直译的方式,很难让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外国读者理解到乾卦的真正深层次含义。而贝恩斯的版本则采用音译后补充是受《圣经》影响,但乾卦与创世纪并不相同,所以会引起误解。汪任译本则直译并加注,既保持原作风味又便于西方读者把握其中内涵。
2、爻题翻译
爻题由爻名和爻位名共同组成,如初九、九二等。
理雅各译本初九In the first(or lowest)NINE,undivided.
九二In the second NINE,undivided.
贝恩斯译本初九Nine in the first place九二Nine in the second place.
汪任译本初九—— 1. 九二—— 2.
《易经》中六和九代表着阴和阳。初九意为是第一爻为阳爻,九二意为第二爻为阳爻。而理雅各和贝恩斯的译文版本只表示出爻的位置,并未表示出爻的阴阳性。而汪任译本巧妙地用阴阳符号代替对阴阳性的说明,简练精准。
3、文化意象翻译
初九:潜龙勿用。
理雅各译本In the first(or lowest)NINE,undivided,(we see its subject as)the dragon lying hid(in the deep). Its not the time for active doing.
贝恩斯译本Nine at the beginning means:Hidden dragon. Do not act.
汪任译本—— 1. The dragon is lying in wait. The time for action is not ripe.
在三个译本中龙都被译为dragon。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种译法并不恰当。在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传说有一个团结勇敢且骁勇善战的部族,他们每打败一个部族的军队,夺得带有部落图腾的战旗后便收藏起来,久而久之这个战无不胜的部族把缴获的战旗裁剪并拼凑起来便有了龙,象征至高无上的威力。几千年来,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民族的象征。在《易经》中龙代表着生命力,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的变化生动表现出事物从萌发到兴盛到衰退的过程。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则象征残暴。因此,这样翻译显然不合理。较为妥帖的办法是将龙直接音译加注解释。
4、通假字翻译
九二:利见大人。
理雅各译本It will be advantageous to meet with the great man.
贝恩斯译本It furthers one to see the great man.
汪任译本It is the time for the great man to come to the fore.
利见大人际应该为利现大人。见为通假字,意为出现。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用字现象之一,即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理雅各和贝恩斯并没有注意到通假字这一细节,采用直译,没有表达出原作真正意思。而汪任译本则考虑到通假字现象,才是合理的。
5、特有词汇翻译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理雅各译本the superior man active and vigilant all the day.
贝恩斯译本All day long the superior man is creatively active. 注释:Obedience to the code of li(礼) was entirely self-imposed as regards the“superior man”who in feudal times was always a man of rank.
汪任译本The gentleman strives hard all day long.
如今君子主要形容人温文尔雅。这个含义始于孔子。这之前君子意思是君。君,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令。合起来意为发号施令,治理国家。而此书成书年代是在孔子之前,因此这里应取君之意。
然而理雅各译本与汪任译本都将君子译为如今君子的意思,显然与《易经》所传达意思不符。贝恩斯虽和理雅各一样,却在之后加了注释,意思切合原文含义,更具合理性。
四、问题原因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将其翻译为其他语言在世界进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上述翻译译本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翻译中产生问题主要原因可大致归为两点:
一是对内容的误读。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君子”和通假字“见”的翻译。只有熟悉原文所表达的内涵,才能在翻译中精准把握。
二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忽略。例如上文提到龙的翻译。孙致礼曾指出:“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单纯字对字,词对词翻译并不能保证译文准确。
五、展望及建议
通过此次多版本译文分析对比,笔者认为《易经》翻译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点方法,使译文更贴合原文含义:一是用固定图像符号代替文字,例如阴爻阳爻可在起始部分做出详细解释阐述后,后文用符号代替;二是加注或加释翻译,在音译和直译不能使读者完全明晰译文内涵时可采用此法,使译文表达准确易懂。
翻译应是文化间的单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易经》翻译难度巨大。只有在译者自身深度了解其中内涵,才能将原文内涵准确传递出去。如果译者对原文内容了解的也模棱两可,那么译文也会“不知所云”。例如《易经》中的断句问题,《易经》原作是没有标点的,这样断句就有多种方式,可以产生多种理解。如乾卦中“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可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也可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由此可见,优秀《易经》译本不仅要求译者受过良好的英语训练,还必须具备古文知识和深厚国学功底。因此,《易经》翻译今后仍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 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 翻译通讯, 1984(1):2-6.
[2] 刘大钧. 周易概论[M]. 齐鲁书社, 1988,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