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助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分析

2016-12-21胡春阳

天津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陷阱

◎文/胡春阳

供给侧改革助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分析

◎文/胡春阳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中高收入国家,不过当前我国GDP的增速呈现出减缓趋势,表明我国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专项数据的比较对我国各项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当前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使我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本文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将之与我国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改革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财税政策、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产业结构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根据世界银行 (2012)公布的定义,以世界各国人均GDP(美元)为标准,将所有国家划分成为了不同的收入水平:低于1005美元的国家是低收入国家,介于1005至3975美元之间的是中低收入国家,介于3975至12276美元的是中高收入国家,高于12276美元的是高收入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4年各国的人均GDP数据,目前世界上较大多数国家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中等收入陷阱”即指已经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由于自身原因经济发展缓慢,长期无法跨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的现象。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巴曙松(2015)认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教育水平落后、科研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将有可能给我国带来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张平(2015)分析得出世界上有大部分国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现象在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尤为普遍。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许多方面,张晓晶(2015)认为过度依赖制造业、政策失灵、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错位、产业结构升级不完善等问题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张德荣(2013)认为收入分配不公平、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相匹配、城市化进程较慢是可能给我国带来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主要因素。对于如何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问题,Felipe J.(2012)提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财税政策是主要途径。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难题,我们正可以利用“供给侧改革”中的一些关于供给方面思想来解决。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来看,朱珍(2016)认为应该减少国有企业对于自然资源的垄断,并加强对国有企业结构和混合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林毅夫(2016)认为应当加速对于落后产业的转型,同时大力发展目前的新兴产业。刘伟、蔡志洲(2015)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并应该保持这个势头,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满足我国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席卫群(2015)指出,我国应当减轻第三产业目前相对繁重的税收,以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刘志彪(2015)提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重视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曲兆鹏(2015)认为努力弱化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城乡二元分割现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

二、世界各国跨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与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仍然未能成高收入国家,则认为该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表1),在近半个世纪,基本上有超过60%的国家在成为中低收入国家之后的30年未能成为中高收入国家,并且也有近半数的中高收入国家在30年内未能成为高收入国家,并且这一比例呈现递增的趋势,说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本文主要从经济因素入手分析。我们对一些较早步入中等收入水平行列的国家经过数十年经济发展之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经验与启示。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成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之后,仅在十年左右之后就跨入了中高收入以及高收入水平的行列,并且后续的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在2015年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已经分别达到了 32480美元、42097美元和53224美元。而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在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经历了长达三四十年的发展但是仍然未能成为高收入国家,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巨大的波动,甚至出现过人均GDP连续数年下滑的情况。究其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持有着一个错误的观点:即在较早阶段中促使一国经济发展腾飞的模式,将同样可以使得后续的经济发展取得成功,所以这些国家未能及时地提升工业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水平,并且没有重视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弊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外加较低的劳动力水平,使得这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反观成功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东亚国家,它们在后续的经济发展中采取了不同的增长模式。例如,日本在战后提出了“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创造性的知识密集产业”的战略构想,改变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通过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第三产业的税收、增加补贴、加大对于劳动力新技能的培训,大力扶持以电子工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反过来又带动了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同时提升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实现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到2014年日本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了GDP总量的72.58%;新加坡非常重视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近三十年来人均占有教育投入提高了6倍,目前平均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占到了GDP总量的4%;同时确立了“人才立国”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构想,将发展劳动力新技术技能的培训放在优先的位置;对于高校毕业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在走上岗位之前先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这样保证了劳动力的技术水平;为了满足跨国公司对于大量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与企业技能培训双规并行的模式,保证了技术型人才的不断培养,提升了教育的质量;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的劳动生产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表1 世界各国30年内是否成功跨越收入等级的比例

图1 1995-2014中国人均GDP变化及增长速度

三、以供给侧改革的方法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根据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依据人均GDP的指标,我国已经在2001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并且在2010年跨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以前文所述的30年发展周期作为参考,如果我国能够在203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将代表我国成功地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过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标准,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阈值平均以每年3.46%的速度增长,假设这一增长率不变,到了2030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阈值将提高到人均GDP为24079美元。这意味着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我国必须在2030年之前保持每年平均8.9%的增长速度。但是自从2008年危机爆发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预计2018年我国的GDP增长率仅为6%,这表明我国面对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比较严峻。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以及可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把控和对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理解,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已经认识到了过度依赖刺激需求侧的负面影响,并且强调了“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说明长期的均衡产量将等于潜在产量,并且将不会随着劳动力和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若想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进而使得长期均衡产量提高,必须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供给侧改革更加注重从供给方面入手,注重降低过剩的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生产率等供给方面的问题,努力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而这些思想也正与日本、新加坡等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从供给侧的角度入手,由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国企改革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尝试提出跨越我国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一些对策。

(一)产业结构不平衡与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其他国家是否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地将发展模式向“效率驱动”的方向靠拢。不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图 2),我国依然存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不平衡、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情况。

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也强调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相应的能够促进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途径。扩大第三产业的规模是缓解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关键途径,我们可以推行如下的政策来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诸如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讯等服务业部门中,降低企业的准入限制要求,并且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到这些部门的竞争之中;加强对服务业公司的市场监管并促进高质量服务产品的生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包括确立服务业产品的准则和标准以及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减少或消除有利于制造业的政策差别,包括提升市场利率的灵活性,以及消除服务业部门在取得信贷和缴纳税款等方面所面临的不公平的制度;鼓励服务业投资者加大对于服务业品牌化的投资,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劳动生产率较低与劳动力市场改革

图2 2014年世界各国第三产业的相关比重

在供给侧中,劳动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之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的 “要素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制造业。这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并在之前的阶段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一举成为中高收入水平的国家。

不过,尽管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但是其中有很高比例的产品都是已经加工过的“半成产品”,国内的增加值较低。同时由于劳动生产率较低,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企业主要进行产品的加工装配,而缺少世界性知名的品牌。尽管我国近年来正在努力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以平均每年7.1%的增长率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根据图3的数据,到2013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依然只达到了美国的19.7%,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的83.7)、法国 (美国的76.1),同时也低于韩国(美国的57.8%)、马来西亚(美国的32.4)。这意味着在主要依靠效率和生产率的第三产业竞争中,我国目前很难占到优势。

为了改善目前劳动生产率较低和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参考“供给侧改革”的思想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改革。首先,我们应该改革目前的户籍制度,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合并,减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特别是从农村、农业部门向城市、非农业部门的流动。这主要要求保证外来的农村劳动力可以享受目前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会服务和福利权益(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近年来我国已经在一些城市中推进了户籍改革的试点工程,这也为后续的全国性户籍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有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各项制度,例如劳动者保护法、最低工资规则、劳资谈判制度、失业保险等。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管理模式应逐步转化为“灵活保障模式”,灵活性即指相对简易的雇佣—解雇法规从而减轻企业的压力,保障性即指失业救济、职业技能再培训、鼓励再就业等。最后,我们还应当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同时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

(三)产能过剩与国企结构改革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国内对于重工业产品需求的增幅也相对减缓甚至有所下降。然而由于先前经济政策惯性的缘故,国内企业产能仍然持续走高,其结果就是在诸多企业部门中都出现了大量产能过剩的情形。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僵尸企业”,即其自身负债很高、利润极低,但是可以依靠政府的扶持赖以生存的国有企业。这些“僵尸企业”不仅无法生产出与需求侧相匹配的产品,而且吸纳了大量的政府救济基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向前发展。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通过一定程度的垄断占有了一定的利益来提高其收益率,例如限制企业竞争、享受低价格的资金和土地资源等,因此,若不考虑政府支配的作用,这些国有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在逐步减弱,在与本身就占有结构优势的非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优势。

图3 2013年世界各国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国家都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遇到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我国在 2010年成为中高收入国家,但是目前经济增速较过去三十年有所减慢。事实证明,先前的主要注重需求侧的财政政策以及依靠 “要素驱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经济发展需要。同时,我国目前存在着国有企业效率过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将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与先前的偏重需求侧的改革政策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重心转移到了供给侧,强调加强对于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化解产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努力使得我国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所以我们可以应用供给侧改革的思想来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措施建议如下:

1.突出第三产业的地位,对其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继续大力扶持第三产业;适当降低对于服务业的准入标准,适度提高服务业市场的自由程度,以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满足需求结构不断升级的要求。

2.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努力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以缩小劳动力收入的不平衡;同时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以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要求。

3.减少国有企业对于公共资源的垄断,鼓励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以促进国有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一些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财政补贴,以有效处理目前大量存在的“僵尸企业”。

如果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能够有效地执行,将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及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利于促使我国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得我国长期的潜在产量提升,长期产出水平的提升可以使我国的GDP总量得到提升,从而使得我国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张平.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特征、理论解释和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5(6):49-54.

[2]张晓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与中国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5(6):27-32.

[3]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9):17-29.

[4]朱珍.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资预算收入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与制度保障——以资源垄断型集团公司及其上市子公司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

[5]刘伟,蔡志洲.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3):5-19.

[6]蒋丽丽,周丹.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J].管理世界,2015(9):176-177.

[7]刘志彪.提升生产率: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与关键措施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4): 77-84.

[8]曲兆鹏.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与工资差异的演变——来自转换回归模型和工资差分解方法的证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26-35.

[9]Felipe J,Abdon A,Kumar U. “Track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What Is It,Who Is in It,and Why?”[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2,48.

[10]Lam W R,Liu X,Schipke A.China’s Labor Market in the‘New Normal’[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5, 15(151).

责任编辑:张丽恒

F124

A

1006-1255-(2016)08-0015-06

胡春阳(1992—),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编:300222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陷阱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陷阱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