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培训学习的有效支持方式
2016-12-20胡来宝
摘 要:建立支持和保障乡村教师学习常态化体系和机制,是新一轮国培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以课领训”再造模式坚持“研——学——用”并举,在把培训从“教师培训”引向“教师学习”的基础上,转向把教师学习从“理解式”学习向“迁移式”学习转变,构建的教师学习“生态圈”更加有效地实现了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个目标。
关键词:以课领训;主题化;主体性;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建立支持和保障乡村教师学习常态化体系和机制,是新一轮国培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事实上,改革“国培计划”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让培训更有效果,更接地气,更是在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祁门县作为国培项目改革区域整体推进项目首批试点县,按照“探寻路子、打造模子”的整体思路,将历经6年自主探究形成的适合山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模式——以课领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新的再造模式。“以课领训”再造模式把研修过程与研修结果并重,坚持“研——学——用”并举,力求促进教师行为转变,在把培训从“教师培训”引向“教师学习”之后,转向把教师学习从“理解式”学习向“迁移式”学习转变,所构建的教师学习“生态圈”更加有效地实现了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个目标。
一、乡村教师培训学习状况分析
(一)培训价值被扭曲
由于受山区点多面广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长期处在“自由”发展状态下,加之前三轮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停留在“机构敷衍,教师应付”的“双负面效应”状态下,承办方亦只是为培训而培训,教师只能是被动“参加”。“上面讲、下边听”的培训学习方式从内容到过程都存在太多的随意性和任务性,导致在培训学习中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角度出现偏差,有的甚至丧失了真实的自我,不少教师因此对教师培训颇有微词,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潜意识中抵触培训,拒绝学习,或者学习中非理性情绪化思维倾向严重。
(二)习惯于自主发展
客观地说,乡村教师内心渴望得到专业提升的机会和平台,但是又走不出骄躁、急功近利的状态,乡村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参加实际有效的培训学习机会有限。更重要的是教师普遍认为,教育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和个性化极强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意识浓厚,在培训学习中更愿意相信自己,这一点随着学段的上升、年龄的递增,表现得愈加明显,有很多教师认为“思考比培训重要!”
另外,中小学教师培训,长期以来学习者都把自己当做“打酱油的(局外人、旁观者)”,参加学习之前不知道来培训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内容有哪些?自己要做什么?培训学习时一切跟着感觉走,由于之前主题不明确,目标不清晰,任务不具体,学习者对主题没有思考,只是抱着来听听而已的态度,课堂上不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更有害怕自己的观点意见不成熟,同行嗤笑,不愿意暴露和面对真实的自我。
(三)重案例,轻理论
教师培训学习,“专家讲,学员听”的模式,导致纯理论培训远离教师一线教育教学实际需求,致使教师整个培训学习“重案例,轻理论”的现象突出。教师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理念下的行动策略。但是,没有理论支撑的行动,最终是无力远行或只能是事倍功半的,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停留在所听课堂层面,不会思考、也不可能思考出课堂教学背后的理论,缺乏变革自己课堂教学行为方向和策略,这也是为什么教师很多年听评课无数,优秀教师很难有脱颖而出的问题关键所在。
(四)工学矛盾凸显
工学矛盾导致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困难。教师培训活动赖以展开的前提是教师有参训的机会与时间。目前,农村教育发展出现了极不均衡的发展状况,整体上生源向教育资源条件较好区域流动,乡村教师一边是岗位严重超编,另一边是结构性短缺,师生比越来越小,跨学科教学任务却日趋加剧。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包班情况普遍,基于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下的教师培训实施工学矛盾难以解决。
(五)培训者不专业
在教师培训中,主办者聘请的授课教师基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大学或科研部门的学者教授;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官员;三是有经验的一线教师。教授、官员、教师并不是真正的教师培训师。教授把教师当作大学里的研究生,传授的是概念,讲求理论系统完整性;官员把教师当作下属,传播的是自己的经历和想法;一线教师把教师当作课堂里的学生,讲述的是自己的经验和操作。三者之间有互补性,但都存在不足。
二、“以课领训”模式的构建
“以课领训”是基于培训主体性实践的一种有效教师培训模式,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究,并不断改进、完善,形成的比较稳定、可操作性强的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该模式有机的将“训——研——教”融于一体。其本质与核心是:问题引领、体验课堂、唤醒意识、引发思考、质疑碰撞、启迪思维、点燃智慧、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发展能力。
“以课领训”模式的基本构架为“基于问题思考、走进真实课堂、提升教学理论、实现思维碰撞、实践行为跟进”五个方面。力求“质疑、课堂、理论、思考、实践”五位一体,借助“理论培训+课堂实践+理论再提升+交流研讨+跟进实践”逐步递进的螺旋式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参训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以课领训让教师培训学习从“形式化”“随意化”走向了“主题化”“专业化”。以课领训既有真实课堂情境,又有专业理论引领,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主体参与得到最大化,教师在培训学习中参与度得到极大提升,满足了教师学习的获得感需求,转变了教师培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真正提高了教师培训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以课领训”模式的再造
缺乏主题和主体性参与的培训,没有实践性和互动性,只会让教师会上听着冲动,回来后又不知道如何行动。
如何让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更强?杜郎口中学有一句名言:“给学生一个舞台,还教师一个奇迹”,那么,能不能“给教师一个舞台,还培训一个奇迹”呢?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以的。以课领训再造模式遵循“行是知之始”,以培训者之“无为”,成教师之有得,促师训之作为。在实践探究形成的“以课领训”模式基础上,借力新一轮国培项目改革实施之契机,在实施国培项目计划和教师培训实践中不断改进、修订、完善教师培训学习环节,实现以课领训模式的再造。再造的以课领训模式,内容上更加凸出主题化,形式上更加突出主体性。
(一)凸出培训主题
教育教学是艺术,但培训不是万能。教师培训学习一定要强化主题意识和行为,要通过一次或系列的主题活动,实现帮助教师在该主题专业发展方面的全面、专业、系统认知,不仅使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较强的主题行为意识,还要有主题行动的方法和策略。
为突出主题,训前,设置校本研修指导或主题理论学习知识答卷,通过“以卷推训”的方式,让教师训前聚焦问题,知晓学习主题和任务,做到培训学习“心中有数”;训中,围绕学习主题,设计专题研讨问题单,通过小组任务驱动和展示汇报分享紧扣主题思考研修;训后,强化课堂主体行为跟进尝试和实践,围绕主题,设计训后跟进任务单。这些有效确保了教师培训学习的针对性。
每次培训学习的主题都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和实然需求问题单梳理出的真实需求,并经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反复论证最后确立教师主题学习切入点,依据主题目标设计课程及课程目标,遴选师资,组建专家团队,召开备课会,厘清概念和思路,研讨培训案例课内容,组建案例课研磨团队,由师训专职教师和案例课打磨团队、微专题理论提升专家围绕研修主题展开实践磨合,力求理论与案例课最大限度对接。主题既突出技能提升,又注重问题解决。
(二)夯实主体参与
在主题培训学习过程中,“以课领训”再造模式更加注重主体性参与,培训过程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学员的参与度,并实现其在参与中获得感的满足。为提高教师培训学习的参与度,一方面,把培训活动向前延伸——前移;另一方面,培训最终是要把教师的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课堂行为,训后跟进是一个必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训后跟进还可以有效实现网络研修、集中学习、社区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际有效整合。不论是前移,还是跟进,为确保行动的有效,借助于“学时认定”这一行政手段,充分发挥行政杠杆作用,将知识答卷与行为跟进作业依质量转化为学分,有效确保了教师的参与。
(三)模式基本框架
“以课领训”再造模式从课前学习主题聚焦到训后行为跟进的实践,每一个环节更加关注了教师主体的参与。骨干教师团队参与主题微理论提升课程资源开发,优秀教师参与带领团队打磨培训案例课,全员教师参与整个培训学习过程。集中培训学习前培训组织者依据学习者的地域来源、年龄结构、专业素养等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安排小组成员搭配(6-8人最佳),指派小组学习负责人(也可以临时安排,但是那样组内准备及磨合时间较长)。
1.问题引领深度思考
带着问题和案例走进培训课堂很重要。对于培训方来说,培训前期要进行调研,了解受训者的已有知识水平、能力基础,科学把握受训者的真实需求,做到培训“对症下药”“量身定做”。紧扣主题聚焦问题,让教师带着思考后的问题走进培训,有效实现培训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2.任务明确营造“场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有两个: 其一是合作的氛围; 其二是评价反思机制。二者在相互催生中推动着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在教师培训中,氛围的力量永远大于培训的力量。集中培训学习前,师训专职培训者要利用10~15分钟营造一个培训学习的“场力”。根据学习学原理,培训课堂中可以通过微课将培训活动的主题、任务、目标及环节等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明白自己在培训中要做哪些事?怎么做?学习者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很快融入到小组学习和活动当中,学习的“场力”自然形成。
3.主题聚焦理清思路
课前执教案例课教师说课,让所有参与者知晓案例课环节设计意图。教师的说课更加聚焦培训微专题的理念运用实践和主题设计思路,帮助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理解和把握主题理念、知识、技能、技巧在课堂的落实。
4.观课改变思维方式
“以课领训”再造模式引领大家从笼统概括、泛泛而入的传统的听课,走向主题突出、经纬分明的观课时代,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微观细节和师生行为。每次观课议课紧扣研修主题,设计观课量表,帮助教师在真实课堂情境中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以心灵、情感,甚至想象、创造作为背景的由观察到思考的过程,“以课领训”再造模式课堂观察引导教师更倾向于‘心照而不仅仅是‘眼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与运用,以及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课堂生成与信息技术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技巧,这样教师观察到的课堂形态和现象才是自己需要的,对自己主题学习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师更为自己能观察和扑捉到这样的信息资源及深度思考而感到满足和成就,激发其在议课环节中的表达需求和愿望。
5.议课智慧集体碰撞
主体性实践,引领教师进入、表达、提升,三者缺一不可,这里提升最为重要。提升很难,要有个主题,关键得有个灯塔做指引,让教师找到方向。以课领训再造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内的互动和集体思维的碰撞与智慧分享。坚持参与培训学习的每个人都是智慧的分享者,更是智慧的贡献者。小组议课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个体智慧,更加强调自由、自主、平等、公开的对话,小组结果交流研讨,将集体智慧加以呈现,由各组选派代表发言人,展开组域之间的交流,或与专家指导团队之间的对话。教师的思想在质疑和碰撞中得以提升,智慧在交流和启迪中被点燃。
6.现象分析提升理论
培训,要引导教师在观察时融入思考,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这就进入到理论的层面。在小组汇报展示过程中,参与培训学习的教师在培训专职教师“主持人”的引领下,聚焦主题问题,呈现个性化的认知与理解,特别是注重从学习者“碎片化”的语言与思维中捕捉和概括落实主题目标的有关信息,加以归纳、引导,帮助教师厘清概念、提升技能,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和专家团队有意识地把教师研讨和碰撞中的支言碎语,特别是要帮助教师透过课堂现象观察背后的东西,包括眼睛很难观察到只有心灵才能捕捉的东西,通过梳理使之逐步系统化,成为教师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理论。
7.行为跟进实践体验
教师培训学习最终目标是要帮助教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实践,把培训向后拓展——落实行为跟进尤为必要。培训组织者围绕主题理论学习,设计行为跟进作业,将集中研修与校本研修或依托网络社区开展的网研相结合起来,依托继续教育学分认定这一行政杠杆的作用,让学习者在训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题学习课堂行为实践教育叙事或行动心得反思,进一步帮助教师内化主题学习。
四、“以课领训”再造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教师久违了的职业感被重新唤醒
“以课领训”模式再造,每次把培训学习主题作为聚焦点;把教师的真实需求作为立足点;把教师主体性参与作为出发点;把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作为切入点;把专业理论引领和提升作为突破点;把聚焦阶段目标作为关键点;把课堂行为转变作为目标点;整体实施与推进。在学习中,每次活动力求使之成为教师一次专业探索,一次智慧碰撞,一次心灵交流……教师在参与中“获得感”得到满足,久违了的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被重新唤醒!
(二)教师学习“生态圈”得以建构
为了让乡村教师“学得好”“吃得透”“用得上”,并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学习常态化机制。“以课领训”再造模式更加立足本土,注重常态。
县级师训专职教师调研诊断课堂教学问题,牵头组织学科团队梳理教师学习真实需求,规划设计培训方案,研究论证制定教师培训课程及目标,遴选组建区域内学科专家团队,协调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主持把控交流研讨,督促管理行为跟进;学科专家团队教师参与问题诊断与培训学习课程及目标设置论证,牵头开发主题提升微理论课程,与案例课教师磨课研课,紧扣培训学习主题与学员一同观课议课,学科专家团队负责对话交流答疑,资深学科优秀教师实施主题微理论提升;学科优秀教师承担教学真实情境案例课,带领同伴团队打磨案例课。整个培训学习过程,区域内学科各层次教师作用得以相应发挥,骨干、优秀、全员之间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他们之间同伴交流互动、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反思疑难、解决问题,课堂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骨干形成了特色、优秀走向了卓越、全员实现了提升,教师学习的“生态圈”得以构建。
(三)教师学习走向真实有效
“只有这样的混合式培训,才能避免‘一站高就虚空,一踏实就刻板的教师培训弊端,让好的教育理念像根一样扎下去,专业的教学能力像太阳一样升起来。”改革后的“国培计划”下的以课领训真正实现了“让最了解乡村教育的本土专家培训乡村教师”的目标,使得教师的培训学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培训理论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更让教师从“参加”走向“参与”,实现了教师学习真实、有效。
(四)开发和生成了一批乡村教师学习资源
在新一轮国培改革实践中,我们不断改进和优化“以课领训”模式,还开发和生成了一批“本土化”“实用化”乡村教师能用、好用,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性的学习资源。
“以课领训”再造模式,通过聚焦问题思考、体验真实教学情境、质疑碰撞分享、理论学习提升、行为跟进实践,帮助教师实现了“心中有理念,行动有准绳”,让教师的“改课”行动因为思考而有了方向,让教师的“课改”思考也因为行动而有了力量!
五、“以课领训”再造模式反思
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也是新一轮国培计划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培训方还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有效性、实践性强的培训内容,要与一线教师紧密结合,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方式要有创新。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需求性、针对性、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培训的效率。在评价反馈方面,培训者要适时进行调研,了解参训者的满意度、在每次研修活动中的参与度等,不断对培训进行调整。
首先,培训的主题内容更接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培训学习提供的真实教学情景的案例课要自然、能充分体现培训学习主题,设计的观课指标要操作性强,分析问题难易适度,这样教师对培训内容有话可说,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建立一个QQ群或微信群之类,让教师们在一个更加自由、平等的空间进行对话,让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打破“话主语霸”现象;第三,师训专职教师充分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要履行好专业培训师职责,善于把控场面,紧扣阶段目标扑捉生成服务主题目标的落实;第四,在草根“名师”中培养本土专家,草根“名师”拥有更多的只是“临床”经验,他们虽然知道教师所需,但是理论水平相对薄弱,很难透过课堂现象窥探背后的理论,不能很好引领教师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所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胡来宝.“以课领训”夯实教师培训主体性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2).
[2]胡来宝.“以课领训”——农村山区县域内教师一体化有效培训模式[J].教师教育论坛,2015(2).
[3]胡来宝.“以卷推训”参与式培训模式的建构[J].教育理论理论与教学研究,2011(12).
[4]龙宝新.欧美国家教师培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走向[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