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培训体系研究

2016-12-20杨萍蒋磊高学浩李焕连

继续教育 2016年12期

杨萍+蒋磊+高学浩+李焕连

摘 要:各类型各层次气象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持续的继续教育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构建满足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终身教育需要的气象培训体系,适应不断更新的气象行业技术方法及多层次的岗位需求,对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理论,结合气象事业全球化、专业化、一体化特征和气象业务岗位的实际需求,提出气象培训体系与基础教育、气象业务需求及世界气象科技水平相衔接的理念,设计气象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气象培训体系,并重点阐述气象培训体系的结构、科学内涵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网格化课程体系;气象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理论,结合气象事业全球化、专业化、一体化特征和气象业务岗位的实际需求,较为科学地设计了气象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并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气象培训体系,其中,重点阐述了气象培训体系的结构、科学内涵和重点任务。

一、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老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将人生简单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一次性终端教育已无法满足个人、职业及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获得学历后开展专业继续教育,即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应运而生。

(一)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内涵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继续教育”明确了教育目的和性质,继续教育不是终端教育,而是以满足终身教育需求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学历后”明确了继续教育的阶段,不是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而是在完成大学教育获得学历之后的阶段;“专业”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对象,不是泛指全社会的成人,一般特指从事某一专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获得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通过包括培训在内的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以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非学历的教育形式。

(二)学历后专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具有教育时限的终身性、教育目的的发展性、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等特点。教育时限的终身性表现在这种教育是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对某一专业在职人员进行连续不断的知识更新和补充,以胜任岗位发展需求;教育目的的发展性表现在突破了以往仅仅以专业技术提升为目的的框架,而是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满足组织的发展目标对工作岗位、专业和知识技能的需要;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体现在其针对性强,受教育者主要为取得大学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除了上岗资质类培训外,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方法等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已经成为重要内容。

(三)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面临挑战

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所涉及的课程类型、结构、层次等实际形态复杂多样,因此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具体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大学专业教育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发生变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专业素养与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以气象行业为例,高科技和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气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知识更新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明显且日益扩大的供需矛盾。

第二,现有培训与组织目标存在差距。为解决上述矛盾,多数行业设置了培训部门,并对员工开展培训,但大部分培训模式以一次性办班为主,系统性思考不够,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需要加强,造成了现有培训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不能满足各个行业发展的组织目标,不能有效提升培训的效益规模。

第三,终身教育理念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体现尚不充分。多数行业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人才的培训目标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依靠持续化、终身化的培训才能够逐步实现。现有的教育培训工作在现代教育规律的探索方面尚不深入,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二、构建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网格化课程体系的实践

(一)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

在通识教育领域课程论积累了丰硕成果,但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领域的课程构建模式尚不完善。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横向、纵向的课程组织结构,基于该理念构建的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分层分类的理解较为机械,对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中课程之间的联系分析不足,整体性和系统性思考不够,不能贯穿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不利于所在单位宏观了解员工专业技能的进展情况。为了减少培训课程设置的盲目性等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王卓妮等(2016)提出了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

(二)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的特点

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基于分层分类的核心理念,重点考虑了课程与课程的联系,注重课程设置的整体性,按照气象事业的业务方向分为预报、观测、公共服务、资料业务、管理等类别,参考CBE课程理论提出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将岗位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将预报方向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该模型还具有系统性、多维度、全覆盖的三个特点:系统性体现在课程体系摈弃了过去“缺什么补什么”的临时性、片段化的培训,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完成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超前设计;多维度是指在组织某一专业知识体系是加入时间维度的概念,按照组织需求及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层设计,分步实施培训,有效避免了课程的重叠,同时体现了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覆盖体现了对气象部门不同岗位类别和不同岗位层次的全覆盖,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在学历后继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了学历后气象专业继续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衔接、与气象业务需求相衔接、与世界气象先进水平相衔接。

三、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

(一)构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挑战

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提出对开展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该体系涉及专业门类繁多、课程种类复杂、对层次的划分也应基于实际情况完成。此外,大量与业务相关的课程需要专业教师开发并实时更新,完成该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工作不是容易的事情。

全国气象部门人数很多,现有250多位司局级领导干部、4300多位处级领导干部、近5万名一线业务和管理人员以及大量聘用人员,完成上述人员的培训任务比较重。气象行业还具有专业性强、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高等特点,加之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更新、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的国家需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急需提高这些都对构建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构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途径

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化人才的摇篮,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气象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弱化了专业教育,缺乏对一线气象业务的跟进,高校毕业生对气象行业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方法不够熟悉,由高校来承担与业务一线紧密结合的网格化课程体系不太现实。此外,考虑到气象部门的专业特点和规模轮训的需求,干部教育和专业教育密不可分,社会培训机构难以完成专业性培训任务。因此,网格化课程体系的实施由气象部门培训机构来完成更加合适。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通过整体设计、系统开发、重点推进的方式,目前已设计完成一批满足岗位特点、适应气象事业发展需求的分级分类分岗的课程体系。从培训策划、课程体系研发、教材编写到教学组织实施及质量评估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系统科学设计、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中,干部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并荟萃了一支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为核心的兼职教师团队。“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为气象部门培训机构落实网格化课程体系的科学理念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但仅仅依靠气象部门培训机构尚不能完全实现网格化课程体系的科学理念,建立满足终身教育需要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开放式气象培训体系,才能够实现网格化课程体系所提倡的分层分类、全覆盖等目标,才能够满足气象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三)建立开放协调的组织机构体系

开放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应由气象部门培训机构、相关高校、业务单位及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构成,同时需要建立层次分明、统筹协调的任务分工。气象部门培训机构是气象教育培训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气象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是复合型气象人才的培养基地,发挥在气象培训体系中的辅助作用;业务单位为人员培训提供了实践基地;科研院所可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则是气象培训体系的有益补充。

作为气象培训体系的主体,气象部门培训机构由国家级和省级两级构成,国家级包括干部学院和干部学院分院,各级培训机构分工各有侧重。干部学院主要负责培训体系的统筹牵头,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承担骨干人才培训及示范培训,并对教育培训进行统一评价;干部学院分院重点按照统一布局承担国家级培训任务,牵头面向所在区域的培训任务,并开发设计其特色培训项目。省级气象培训机构则主要面向本省,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利用气象远程培训管理平台开展面向本省的远程培训,面向社会开展气象科普培训等。

(四)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在气象教育培训的组织机构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加强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保障体系的建设。

设计构建网格化的课程体系。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以气象教育培训开放的组织机构为依托,加强需求调研,围绕组织需求,兼顾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努力构建与大学专业基础教育衔接、满足气象事业发展、具有终身教育特点的多层次、全覆盖的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并根据气象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具体需求及时更新,超前设计好各类主体班型。

编写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材。编制与网格化课程体系框架相适应的教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同时,应完善培训教材实时更新制度,使培训教材能及时反映气象业务进展和科技最新成果。此外,应加强培训教材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培训教材建设流程和管理制度规范。

建立为实施课程体系提供支撑的保障体系。培训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环境建设。培养和打造一批满足培训要求高水平的骨干专职教师,构建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实习实训平台与基地、气象远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等培训环境建设,开发仿真模拟、虚拟现实等现代化培训技术,可以为网格化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确保培训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动态监控培训质量,进而改进培训活动,提高培训效益。应在培训项目前期策划中加强需求分析,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应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国家级面授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培训后效果评估,重视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数据的客观性。此外,还应创新大规模培训项目的管理方式,提升异地办学的规范性;应多方面丰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四、结语

本研究运用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根据终身教育理念和气象事业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气象培训体系的构建途径和方法,并围绕气象培训体系的组织机构展开分析,阐述了各个部门的任务分工,最后探索了气象培训体系重点需要完成的工作。从对气象培训体系的研究可以看到,气象培训体系的建设经验对于民航、地震、海洋等其他行业的体系构建亦有值得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Wang zhuoni,Deng Yi,Gao Xuehao,et al.Research on Grid Curriculum System for Meteorologic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felong Education.15TH World Conference on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6.

[2]Tyler,R.W.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3]高学浩,杨萍,罗林明.面向终身教育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2015(2).

[4]高学浩,王卫群.美国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现状与特点[J].继续教育,2005(8).

[5]杨萍,罗林明.面向基层气象人员的模块化课程建设[J].继续教育,2015(7).

[6]薛泉祥.大学后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弹性学习制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8).

[7]解建红,陈翠丽,张毓华.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的特征及设置原则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5).

[8]叶忠海.大学后继续教育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9]李海萍,李爱良.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简要回顾与发展趋势[J].继续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