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2016-12-20丁尚虎王慧娇

关键词:行動礼貌语料

丁尚虎,王慧娇

(1.日本东北大学 国际文化研究科,仙台 9810935;2.首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48)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丁尚虎1,王慧娇2

(1.日本东北大学 国际文化研究科,仙台 9810935;2.首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48)

结合相关实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若干探讨,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应该将礼貌语言的变异研究作为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不能局限在某一种或两种上面,唯有多种方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获取贴近自然的语料,方能揭示中日礼貌语言之间言差异的本来面目。

礼貌语言;对比研究;语言变异

关于礼貌语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礼貌语言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使用的合乎礼貌规范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对汉语和日语的礼貌语言的研究已有不少,但是有关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礼貌语言的中日对比研究之现状如何?可以从哪些方面,以及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礼貌语言的中日对比研究?笔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若干探讨,以期对开展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能有些许启示。

一、礼貌语言的中日对比研究之现状

周筱娟指出,与中英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相比,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广度和力度明显不够[1]。笔者分别对中国知网CNKI和日本的CINII进行了全方位检索,CNKI上找到17篇,CINII上找到25篇探讨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论文。CNKI上的论文,其水平和层次差别较大,绝大多数论文对礼貌语言探讨的广度和深度只能说还处于起始阶段,而且没有跟进研究。另一方面,CINII上的论文,无论在探讨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明显优于CNKI上找到的论文,且跟进研究做得比较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曲志强、施晖、刘静慧等。

曲志强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或电视剧调查,研究了中日两国在日常礼貌语言表达上的异同[2-6]。另外,施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集中考察了中日礼貌语言在使用场景上的差异,侧重分析了大学生和社会人在不同具体场景中的使用异同[7-16]。而刘静慧则在通过对问卷调查或语料库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日本大学生和台湾大学生在礼貌语言运用上的异同[17-21]。以上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中日礼貌语言在实际使用上的差异,对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学和日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要全方位地深入阐明中日礼貌语言间的异同,仅有上述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至少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上述研究没有涉及到中日礼貌语言历时层面的考察。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来进行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尚很难见到。关于礼貌语言的横向比较固然重要,但纵向上的追根溯源及总结其发展变化规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调查方法较为单一。研究礼貌语言,需要尽可能地收集到贴近现实的语料。问卷调查、电视剧调查、语料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礼貌语言在现实使用中的大致倾向,但要最大限度地反映礼貌语言的使用现状,仅仅采用这些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还远远不够。

第三,对中日礼貌语言之间差异的原因分析过于单一和笼统。礼貌语言的使用受制于多种要素,如时间因素、地域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上述研究在考察中日礼貌语言之间的差异时,绝大多数都只归因于中日文化上的差异。文化因素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文化以外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礼貌语言的中日对比研究之内容

对礼貌语言变异的研究是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阐明这种变异,对于厘清中日礼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分析之所以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语言教学以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语言的变异?语言的变异包括哪些方面?陈原指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人类社会交际中,语言是经常变动的,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使用语言的这个社会在变动着,应当说凡是活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异中[22]1。语言的这种特点可称之为变异。日本语言学家南不二男将语言的变异分为时间上的变异、空间上的变异、人的变异和语言接触的变异四大类[23]。

(一)时间上的变异

任何语言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只不过这种变化有快慢之别。陈原在其《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只有当社会生活停止的时候,语言才不起任何变化[24]219-220。同样,礼貌语言也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不管是汉语还是日语抑或是其他语言,都不例外。假使一种语言从不变化,那么它就不能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成为一种僵死的、没有表达能力的,因而没有交际功能的语言,也就是没有用的语言。

表1 汉语称呼语的时代差

古代的礼貌语言在现代不一定适用,如表1 所示,“令尊”、“令郎”、“家父”、“犬子”等古汉语中常用的礼貌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极少有人使用。此外,文革期间见面常用的问候语“革命了吗”等现如今也难觅踪迹。即便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吃了吗”这一见面问候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听到,但其使用频率已大不如以前。改革开放以后,“小姐”礼这一称呼语曾经是对年轻未婚女性表达尊重而使用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意义和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已经很少再有年轻女性愿意别人用“小姐”来称呼自己了。礼貌语言在时间上的这种变异不光是汉语,日语中也很常见。

表2 江户时期「さようなら」在时间上的变异

续表

资料来源:持仓益子(2013)「明海日本語」第18号増刊。

表2中显示的是江户时期在57年间日语中的道别语「さようなら」发生的快且丰富的变化。但是这些用于道别的礼貌语词在现代日语中已很难再见得到。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还在经常使用的道别语「さよ(う)なら(再見)」现如今已逐渐被「じゃね」「バイバイ」「失礼します」等取代。此外,20年前的大学生见面时完全不用的招呼语「お疲れ~(辛苦了)」,在现在的日本大学校园里则随处可以听到;原本只有早晨见面时才说的「おはよう~(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多样化,在餐饮、娱乐等场所,下午和晚上见面时也逐渐开始使用了。

礼貌语言的这种在时间上的变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社会的变迁。中国主要受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而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是其大前提。日本主要受近代明治维新的影响,明治维新的主旋律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二战以后日本又开始全面学习美国。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学习对象的交际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得渗透到了日语中,于是同一种语言行为的表达方式也就变得多样化起来了。第二,对外交流的频繁。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交流逐年增加,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接触机会也越来越频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以及学习外语的中国人逐年递增。在这种背景下,汉语礼貌语言的变异也就不足为怪了。日本对外交流的历史比中国更早,早在明治维新以前就开始了。不过,日本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继承了本国的传统文化,这使得日语礼貌语言的使用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即同一种礼貌行为有若干种表达方式。

(三)数学教学化对教师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则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上,首先就要注重自身的教学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改变过去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众所周知,教师在素质上的高低会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高素质。在这其中,数学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素质还极大的保障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二)地域的变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同一种礼貌语言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地域差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方言。袁家骅等将汉语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区[25]。柴田武指出,日语可大致分为“东日本方言”、“八丈方言”、“西日本方言”、“九州方言”、“琉球方言”等五大方言区[26]。在标准日语中,感谢表达「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謝謝)」到了西日本方言里就变成了「おおきに」;道歉语「すみません」在西日本方言里经常说成「すんまへん」;道别时用的「さようなら」「それでは」在西日本方言中分别是「さいなら」和「ほしたら」……

排除方言因素的干扰,在同样使用普通话的城市和乡村,礼貌语言的使用也明显不同。称呼语是汉语礼貌语言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开始首先要学习怎样称呼他人。首先是对父母的称呼,之后是对父母以外的亲族成员的称呼,最后是对熟人和陌生人的称呼。称呼语的使用在城市和乡村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表3 汉语称呼语的地域差

关于对父母的称呼,如表3所示,随着城市农民工的增加以及受城市观念的影响,称呼父母为“爸(爸)”“妈(妈)”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多,称呼父母为“爹”和“娘”的农村孩子在逐渐减少。但是却没有城市小孩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爹”和“娘”的情况。另外,关于对邻里年长女性(无明确血缘关系)的称呼,城乡差异也非常明显。城市的孩子一般情况下都称呼“阿姨”。但称呼邻里年长女性为“阿姨”的现象在农村却没有。农村的叫法比较复杂,但有一个特点,即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一般都用亲族类语言来称呼,而且种类丰富。这里仅举若干例子,比如“大娘”、 “大嫂”、“伯母”、 “婶子”、“舅妈”、“姑妈”、“姨妈”等。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主要是因为,农村的邻里基本上都是同姓的人,彼此相互知根知底,即使不同姓大家打开族谱,也总能找到些许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就成了称呼对方的主要依据。但是在城市,邻居几乎都是陌生人,加上大家彼此生活都很忙碌、相互之间交集较少。这种情况下,比起繁杂的亲族称谓还是“阿姨”这一称呼语更方便和保险。

(三)人的变异

人的变异是最复杂的。它包括阶级阶层的变异,性别的变异,行业集团的变异等。陈原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阶级语言”[24]22,但是语言是有阶级(社会集团)差异的[24]23。礼貌语言的阶级差异、行业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

一般来说,公司白领早晨去上班在路上或者公司见了面会彼此道一声“早上好”或者“早啊”、“您早”之类;两位农民早上去农田干活,路上碰到了多数情况下会互道一声“吃了吗”或者“下地去啊”之类,如果是关系好的可能还会停下来唠会家长里短。相反,公司白领早上见面问候“吃了吗”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即便是遇到关系不错的同事也极少有停下来相互“唠嗑”的。如果用“早上好”对农民朋友打招呼的话,估计对方听了多少会有些别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其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不同而导致的。农民阶层除了农忙时节基本上闲暇时间较多,而且没有工作时间上的限制,生活节奏较慢,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而工薪阶层基本上过得是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节奏较快,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较少。尤其是早晨上班途中,大多数人都在赶时间,甭提停下来闲聊了,就是“早上好”这句三个字的问候语有时都觉得太长,很多情况下被省略为两个字“早啊”甚至一个字“早”。关于招呼语在阶层方面的变异,见表4。

表4 汉语招呼语的阶层差

不同行业造成的礼貌语言的变异也是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日本,一般对邻里和公司同事打招呼时只有上午第一次见面才使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中午和下午基本上用「こんにちは」(你好),傍晚以后用「こんばんは」(晚上好)。但在很多餐饮娱乐行业,同事和同行之间只要是一天当中第一次见面,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一律都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这主要归因于日本择业观念的变化和工作时间段的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制开始逐渐瓦解,选择自由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广大自由职业者的择业需求,很多第三产业(餐饮娱乐业等)开始采用灵活多变的自由上班时间制度。即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日程安排选择适合自己的上班时间。于是,选择白天休息,傍晚、深夜上班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作息时间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影响到礼貌语言的使用。一般来说,早晨8点钟是一天的开始,但是对于傍晚和深夜上班的人来说下午5点和晚上10点才是他们一天的开始,这个时间点见到同事使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也就不足为怪了。

礼貌语言在性别上的变异汉语中似乎并不明显,但日语中却随处可见。「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在年轻人中间经常被省略为「おっす/ おす」和「あざっす」,但这种省略了的礼貌语言基本上仅限于关系不错的男性之间使用。一般情况下,女性之间都极少使用,见表5。

表5 日语礼貌语的性别差异

这种男女有别的现象主要根植于日本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现代日本社会中,男女平等的意识虽然已经广泛普及开来,但日本对女子礼仪教育的重视使得很多日本女性在使用语言时不能不有很多的顾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思想更甚于日本,但经过近代的革命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这种传统观念几乎已被粉碎殆尽。在现代中国社会,年轻女性在礼貌语言使用方面和男性基本趋于一致。

(四)中日礼貌语言变异研究的必要性

上述礼貌语言的这些变异虽然普遍存在于汉语和日语中,但因社会发展的速度以及生活节奏等的不同,礼貌语言的这种变异步调极难保持一致。这就给日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以及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和障碍。关于这一点笔者于2015年3月至5月曾对40名母语为汉语的高级日语学习者进行过采访调查,7成以上的采访对象表示,日语的礼貌语言学习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例如,他们对于在日本大学校园里流行的招呼语「お疲れ~(辛苦了)」的使用感到困惑不解。有采访对象就抱怨说“我上午刚到学校,啥都还没开始做,见到我就说辛苦了,我有啥好辛苦的”。虽然很多中国留学生平时也在模仿着使用,但在40名采访对象中明白为什么这样使用的连1名都没有。这主要是由于对日语的「お疲れ~」的变异不了解而导致的。20年前的日本大学校园还没有这样的问候语,近些年来,由于社团活动的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大三大四等高年级的学生,伙伴意识越来越强,见到同学等打招呼时,比起「こんにちは(你好)」等,「お疲れ~」更能体现出把对方当成自己人的感觉。然而,汉语中的“(~)辛苦了”却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异。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要解决诸如这种因变异而导致的学习与交流上的困惑,就有必要对中日礼貌语言的变异进行更加全面、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四、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的方法

(一)各种研究方法的利弊

到目前为止,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电视剧调查、语料库、跟踪访谈等四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利弊。

问卷调查是采用书面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前者是把问题的若干种可能性用简明的语言陈述清楚,供调查对象选择,后者对回答不限范围,让调查对象自由表达意见。不管哪种形式,问卷调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很多人同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也方便统计和分析,节省了人力和财力。但这种方法对于了解现实中生动的真实语料却是望尘莫及的,而且缺乏足够的弹性,对得到的数据很难进行深入分析。此外,对调查对象是否如实填写问卷这一点很难掌控,这无疑使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打了不小的折扣。

电视剧调查法是对电视剧的台词进行转写,统计分析的一种语言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快速捕捉到贴近现实的语料,而且可以结合具体的场景作较深入的分析考察。但是,电视剧台词毕竟有一定局限性,一般的电视剧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为了保证其趣味性和宣传效果,其台词往往带有夸张和失真的成分在里面。电视剧描写的毕竟不是当下的现实,而是已经过去的现实。即使是刚刚上映的电视剧,它也必须要经过一个“作家创作→导演发现→剧本创作→剧集拍摄→审核通过→上映”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通过电视剧搜集到的语料与现实语料之间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语料库指的是指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借助计算机分析工具,研究者可开展相关的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语料库给现代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电脑上安装相应软件后,只需轻轻敲击键盘就会有无数的语料映入眼帘。无疑,这种快捷是其他调查方法望尘莫及的。但是,语料库中储存的礼貌语言却非常有限,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作家笔下的场景描写。语料库上的礼貌语言与现实中的礼貌语言的使用状况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此外,语料库上储存的语料没有地域区别,这就导致了有关礼貌语言在地域上的变异研究无法通过语料库来实现。

跟踪访谈是指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对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进行再调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完善数据,更详细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语言使用情况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此种方法不可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另外,找到之前接受过调查的访谈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时间跨度较大的调查,找不到访谈对象或者访谈对象已经去世的情形时有发生。

(二)怎样进行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

进行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目的决定的。不管运用什么研究方法,多角度的调查和研究都是必要的。换句话说,不要单纯依赖某一种研究方法,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尤其是在进行历时与共时结合的中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时,采用单独的某一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纵横结合的复合式研究法就非常有必要了。横向的对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电视剧调查,跟踪访谈等,而纵向上的追踪溯源则需要查阅古代语料库甚至需要借助图书馆等资源。

当然,在调查对象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对其使用的语言进行录音、录像取材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涉及到隐私与伦理问题,极少有研究者采用。此外,还有一种模拟现实的“角色扮演法”。

这种方法是选定若干名调查对象,给出一个具体的场景,让他们在该场景下模仿现实进行交际,然后对这个过程进行录音或者者录像。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语料虽然与现实中的语料还会有一些出入,但算得上是非常接近实际近社会生活的语料了。

结 语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礼貌语言的中日对比研究之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若干分析和探讨。至今已有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而其重点应该放在中日礼貌语言变异的对比研究上;至于研究方法,则不能仅仅局限在一种或两种方法上,应尽可能地多角度调查取证,获得贴近实际社会生活的语料。当然,关于礼貌语言在语言接触上的变异以及礼貌语言在地域方言上的变异等也是极为重要的课题,限于篇幅,将另文探讨。

[1]周筱娟.基于中国知网的汉英日礼貌语言对比研究现状[J].江汉学术,2013(1): 37-42.

[2]曲志强,王娟.日中日常あいさつ表現再考[J].比較社会文化研究,2001,10 : 27-36

[3]曲志強.日中日常あいさつ表現考察 : テレビドラマの対照比較から[J].比較社会文化研究, 2006,19 : 29-36.

[4]曲志強.日本語と中国語のあいさつ表現について―日本人と中国人の日常あいさつに関する意識調査及び実態調査―[J].比較文化研究, 2009,86: 175-187.

[5]曲志強.日本語と中国語のあいさつ表現について―大人と子どもの間の談話分析―[J].山口国文, 2009,32 : 108-96.

[6]曲志強,林伸一.日本語と中国語のあいさつ表現について―外国人研究者の特別授業より―[J].山口国文, 2010,33 : 52-37.

[7]施晖.中日両国語に於ける「あいさつ」についての比較対照研究―大学生の「家庭」「訪問」「公園」での「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を中心に―[J].国文学攷, 2002,174 : 17-34.

[8]施暉.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についての比較研究―「家庭訪問」での「あいさつ」を中心に―[J].中国学研究論集, 2004,14 : 185-168.

[9]施暉.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についての比較研究―学校でのあいさつを中心に―[J].中国学研究論集, 2005,15 : 130-121.

[10]施暉.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についての比較研究―「道」「買い物·食事」でのあいさつを中心に―[J].国文学攷, 2005,188 : 1-14.

[11]施暉.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についての比較研究―公園でのあいさつを中心に―[J].中国語研究, 2005,47 : 109-123.

[12]施暉.「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に関する日中比較研究--日本語のあいさつに対する中国人留学生の違和感について[J].広島国際研究広島市立大学国際学部, 2005,11 : 245-263.

[13]施暉.日中両国における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についての比較研究—「家庭」での「あいさつ」を中心に―[J].日中対照言語学研究論文集——中国語からみた日本語の特徴、日本語からみた中国語の特徴― ,2007,1 : 121-148.

[14]施暉.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日中両国人の言語行動の異同について--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に見られる中国的な「面子」を中心に[J].中國學研究論集, 2010,25 : 113-107.

[15]施暉.日中の伝統的な価値観についての比較研究--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を通して[J].中國學研究論集, 2011,26: 190-182.

[16]施暉.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の異同について(1)運用面での「上下」と「親疎」を中心に[J].中國學研究論集,2012,29 : 76-64.

[17]刘静慧.日中両言語の別れのあいさつ言葉について―「家庭」「他家」「駅·空港」「路上」での別れのあいさつ―[J].東アジア日本語教育·日本文化研究, 2009,20 : 269-286.

[18]劉静慧.出会いのあいさつ行動の対照研究―日本と台湾における大学生の使用実態の調査からの分析―[J].東アジア日本語教育·日本文化研究, 2010,13 : 173-191.

[19]劉静慧.別れのあいさつ行動の対照研究―日本人大学生と台湾人大学生の使用実態の調査からの分析―[J].東アジア日本語教育·日本文化研究, 2011,14 : 147-168.

[20]劉静慧.出会いの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の対照研究再考[J].東アジア日本語教育·日本文化研究,2012,15 : 61-79.

[21]劉静慧.日台両国のあいさつ言語行動の対照研究―校内での出会いの場面を中心に―[J].東アジア日本語教育·日本文化研究,2013,16 : 497-513.

[22]陈原.语言和人:应用社会语言学的若干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3]南不二男.言語と行動(講座言語 第3巻)[M].东京:大修館書店,1979.

[24]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5]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26]柴田武.岩波講座 日本語11方言[M].东京:岩波書店,1977.

(责任编辑:杨燕萍)

The Contrastive Study on Courteous Greeting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Ding Shanghu1,Wang Huijiao2

(1.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tudies, Tohoku University, Sendai 9808576, Japan;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from 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the methodology and content analysis required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courteous greetings and draws up two main conclusions. Firstly, variation in courteous greeting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nucleus of a comparative study. Secondly, research method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one or two within the study and Chinese and Japanese courteous greetings could only be established through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and by obtaining as much natural data as possible.

courteous greetings; comparative study; language variation

10.3969/j. issn.1672-7991.2016.01.005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日语屈折词形态表征机制研究”(14YJC740116)。

2014-10-08

丁尚虎(1984-),男,江苏省邳州市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H021

A

1672-7991(2016)01-0020-06

猜你喜欢

行動礼貌语料
香港市民踴躍參與“撐國安立法”簽名大行動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行动
行动起来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礼貌举止大家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