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12-19杨旭
杨旭
摘要: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及改革考核办法,来强化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31-02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是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园艺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修订了适应学分制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园艺方面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园艺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农业效益化和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现代化园区的组培项目的数量迅猛增加,同时,新兴的组培企业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和生产实际,缩短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差距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和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改革和完善园艺植物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条件,合理构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特色,可以有效将企业实际工作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编写难以适应现代教学模式。在编排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材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通过全面编排学科包含的所有知识点的方式来保证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学术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内容太过详细,教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而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生硬的传授灌输,从而减少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的积极性,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和信心。这种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相矛盾。而这种教学方式所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主。通常情况下,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并设置好具体的实验流程。在实验教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设置好的实验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一般来说,传统的实验方法无法真正发挥效力,因为植物组织培养以实验技术水平为发展的根本,其侧重于实验者实践能力,对操作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植物组织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技能,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我实践提升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进而体现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宗旨。
3.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育目标。传统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对较低,只是简单地要求对知识和技术的一般性认识和了解,缺乏对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深入性探讨和研究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园艺植物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下,学生只能了解到相对空洞的理论性知识,更无法达到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尊重课程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积极采用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知识的认识。
三、提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效果的对策
1.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内容。在信息无比丰富的知识爆炸时代,学生从来不满足于单一知识的学习。当下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有效学习的能力,还要学习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扎实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要求,还提出了领会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用技术的要求。另外,学生还应对植物组织培养方面世界前沿的高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手段。(1)尊重学生实验活动的主体性。在新的教育教学大纲指导下,实验教学获得了革新,在实验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实验课程以小班制为基础,每班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缩短讲授时间,在对实验目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讲解完毕大胆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学生根据教师对实验的讲解以及自身知识独立实验,在独立探究中自主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若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主动向教师提问,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实施开放实验室制度。传统实验室由教师控制,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实验活动的准备以及实验所需材料均有教师主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只是对教师实验示范的机械重复,在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准确采集实验材料,不会科学构建实验流程,对实验的反馈也仅仅停留于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自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为了实现现代化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训练,然后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后可以进行课外实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验。
3.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灵活应用。(1)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以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因而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其他学科教学专业的问题为引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课程导入,让学生对事件给予反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师生互动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采用直观性较好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物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直观形象的了解和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组织培养实验室,在对实物的实地参观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记忆设备名称和特征。再比如,讲解植物离体培养成苗过程等内容相对较为复杂而且耗时较长。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实验整个过程制作成内容丰富的课件,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加深实验过程的理解。(3)深入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工厂已经十分常见,很多工厂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在工厂内进行蔬菜、果树和花卉等植物的机械化繁殖。植物的繁殖不再受到传统方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而实现了工厂式的周年连续生产。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生长控制因子实现了人工调节,在可控制的环境内实现植物快速繁殖,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引入植物脱病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植物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植物健康繁殖的速度。总体来说,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4.考评方式多样化。考评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的学习成效,如果教师只依据卷面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那么就会让整个考评过程缺失客观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评的时候,就可以把多种考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从多个方面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让课程的考评能够实现客观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把理论知识考评、实验考评、技能实际应用能力考评这三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让它们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数划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四、结语
随着我国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地不断提高和发展,大多数农林院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都将《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由于园艺植物形态变化相对较大而且种类偏多,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理论为先决条件,并根据不同园艺植物的不同特点,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把控好授课重点,尤其是对植物组织培养专业特征的明确。
参考文献:
[1]吴友根,敖霄,杨小波.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
[2]张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