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观察
2016-12-19罗利霞卢进杰
罗利霞 周 芬 卢进杰
品管圈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观察
罗利霞 周 芬 卢进杰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改进对策,制定管道固定的流程和护理措施。将实施品管圈前后深静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品管圈活动前深静脉拔管率为10.8%,活动后拔管率为4.1%,比活动前降低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平均置管时间液明显少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圈员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管理意识,规范管道固定方法和护理流程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插管拔出或人为导致意外插管脱出,亦或是由于出现并发症不得不将插管拔出的问题,亦称为意外脱管[1-4],是临床风险管理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顺利治疗和有效康复,不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下,还有可能诱发医患纠纷,给其他各项工作带来麻烦[1-2]。努力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患者所愿,更是医者之责。品管圈是1962年日本石川馨博士创立的一种通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组成小团体,以达到相互协作、集思广益,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4-6]。这种方法早期多应用于企业管理,后逐渐被引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成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我心血管医学部CCU病区于2014年1~9月开展“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品管圈活动,针对患者深静脉置管后出现患者意外拔管的问题,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和整改,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9月品管圈活动前的13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男65例,女65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为77岁;股静脉置管117例,颈内静脉置管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5例;平均置管时间10 d。品管圈活动后共搜集2015年4~12月的122例深静脉置管患者,男55例,女67例;患者年龄以60~90岁为主,平均年龄为78岁;其中股静脉置管83例,颈内静脉置管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34例,平均置管时间12 d。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为了探究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首先成立品管圈(QCC)小组,活动时间2014年12月~2015年3月,为期5个月。共有圈员10名,其中包括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小组成员年龄为25~44岁,学历为大专及本科。小组成员投票选出圈长,科主任担任辅导员。
1.2.2 主题选定 圈内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提供多个可实行的主题。根据建议主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选定“降低CCU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本次活动主题,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周期为5个月,每月召开圈会1~2次,每次1~2 h,集中全体圈员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商讨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实施、效果评价以及资料的整理和总结。
1.2.3 现状调查 品管圈活动前搜集在我科进行深静脉置管的130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共14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0.8%。其中因管道固定不良、约束不合理导致拔管的有7例;未及时使用镇静剂导致拔管的有1例,护
士健康宣教不到位,深静脉管道护理操作不当导致拔管的有2例;患者对置管认识不足导致拔管的有1例;因约束工具差,科室缺少深静脉置管护理宣教相关资料导致拔管的有2例;因客观环境导致拔管的有1例。品管圈成员通过检查表的方式统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发现:方法因素是造成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因这个原因造成的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占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总数的57.10%,而约束不合理、管道固定不牢占其中87.50%。其次,健康宣传不到位、护理操作不当、患者对置管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人为因素也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原因,见图1。
图1 不同原因的非计划性拔管人数及累计百分比
1.2.4 要因分析 把握事情发生的根源是制定有效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在检查表的基础上,经过圈员讨论,利用鱼骨图进一步深层次的探讨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产生的根源(图2)。我们采用头脑风暴对人、物、法、环4个方面进行要因分析,最后经过讨论确认;约束不合理、导管固定不牢、健康宣传不到位、患者对置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改善重点。
图2 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要因分析鱼骨图
1.2.5 设定改进目标值 运用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目标值=10.8 %-(10.8 %×72.3 %×78.6 %)×100 %=4.7 %,改善幅度=(现况值-目标值)/目标值×100 %=(10.80-4.70)/10.80×100 %=56 %。设定目标为2014年1~9月非计划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0.8 %降低至4.7 %,该善幅度为56 %。
1.2.6 拟定改进对策 根据拟定的目标,针对问题需要改善的4个重点,按照品管圈方法拟定了4个对应的举措。针对置管固定不牢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改进固定方法,主要是缩短缝线口和穿刺口之间的距离;针对约束不合理问题、健康宣传不到位和患者对置管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采取有步骤进行加强培训和宣教(表1)。
表1 针对改善重点制定应对对策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深静脉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两组的平均置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深静脉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深静脉非计划性拔管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比较
2.3 无形成果 全体圈员在此次活动中除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同时,圈员对品管圈手法的掌握有了较大提升,团队精神、管理意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图3)。
图3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 论
深静脉置管是CCU监护病房中较为普遍的操作,但也伴随着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针对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产生治疗和费用的负担、对医者造成工作影响、对医用材料造成浪费3个方面的原因,我科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找出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从本次活动结果显示深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从10.80%降低到只有4.10%,超额的实现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既定目标。此次品管圈活动的成功,提示这种以小组团队协作为基础的品管圈管理形式,能够做到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层次挖掘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根源并针对性改进,有助于提升医疗护理的效率和质量,值得推广。
[1] 李月美,张玉清,罗明琴,等.品管圈活动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6):61-64.
[2] 潘 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11-14.
[3] 赵 焱,赵美杨,宋春玲,等.品管圈活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J].吉林医学,2014,35(27):6151-6152.
[4] 张小红,许月萍.运用品管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7):19-21.
[5] 许庆珍,宋瑰琦,任玉珍,等.应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73-76.
[6] 黄彩云,覃红梅.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47-49.
(本文编辑 冯晓倩)
Effect observ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catheterization
LUO Li-xia,ZHOU Fen,LU Jin-jie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Guangzhou 510220)
s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catheter. Methods: Establishing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 to conduct survey of status quo and main reasons of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catheteriz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pipeline fixation process and care measures were made. The deep vein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deep venous extubation befor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10.8% and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extubation was 4.1%, which was 6.7%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average tube implanted time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was less than that befor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reduce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improve the team spirit, solve the problem, manage the consciousness and standardize the tube fixation method and nursing process by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Deep venous catheterization;Unplanned extubation
510220 广州市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医学部
罗利霞: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6-07-13)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