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播音情绪在有声语言中的传递

2016-12-17易旭丹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孟非外化播音员

易旭丹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浅析播音情绪在有声语言中的传递

易旭丹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播音情绪是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创作时所产生出一种心理体验,是依靠播音员主持人 的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本文主要分析在有声语言创作中播音情绪如何呈现在有声语言的变化之中。

播音情绪;有声语言;传递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传递出来的事件,每一位受众都会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知识背景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正如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情绪产生过程一样,受众在接受节目内容之后也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但这种情绪与受众通过平面媒体接触到的内容而产生的情绪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播音情绪存在的价值。因为受众会受到播音员主持人的情绪和语言的影响。

经科学研究证实,人类在情绪外化的表情、行为和声音上有着普遍性,即这些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很大程度上都是相通的,这是由人体肌体的共同性决定的。正如《礼记》中所述一样,“弗学而能”。因此,这些情绪带有泛人类性。不同种族、不同文化间尚如此,主体受众为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的受众更是如此,这也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大众传播中带有传播情绪的原因。

情绪外化往往体现在面部表情、行为和声音上。而外化的最终目的,一方面让肌体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让周围环境,尤其是人际环境中的交流对象能够感知主体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使他人的表现直接映射到自己肌体上,然后得知对方的情绪状态。播音主持工作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是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的传递将节目内容和节目情感传递给受众。因此,播音情绪除了调动自身的工作状态外,更重要的是影响受众的情绪。

播音情绪外化为播音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在电视中,这二者都可以被受众所接受,而在广播中,更重要的是有声语言中播音情绪的外化。限于文章篇幅,这里着重分析有声语言中播音情绪的传递。

通过播音发声状态调整而传递的播音情绪,不是依赖内容的传达而传递情绪,而是通过对非内容因素的调节,让交流对方感知到情绪变化,如声音的僵硬、松弛等。必须使受众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有的情绪,而这种感受在很多时候对于播音主持工作是必要的。以《南京零距离》原节目主持人孟非为例,受众喜欢《孟非读报》的原因不仅因为他以“平民化视角,手术刀般的剖析”,[1]更喜欢他爱憎分明的声音。在一期话题为“换个眼光看乡政府吃垮小吃店”的评论中,主持人希望读者能换个眼光,不要一味地认为乡政府吃饭打白条就是不好的事情。作为“老百姓的代言人”,孟非怎么会赞同这种观点。他有一句话“首先我表个态,我觉得很多评论文章说换个眼光看待什么什么……”他直接就在语气中表现了一种蔑视,让受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这种所谓的“换个眼光”可能就是某些人为了某些利益而做出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之后孟非再慢慢地分析他之所以反对的原因。如果仅看这句话的文字表述,受众可能以为他会赞同那篇文章作者的观点,而孟非的情绪在第一时间就通过声音告诉受众,他完全反对。

《礼记》中曾记载:“乐者,心之动也。”音乐是人类情绪的最抽象表达。而对于播音主持的发声状态而言,其情绪的传递过程同音乐有着极大的类似性。那么,情绪是如何通过声音达到与人与人的交流的呢?

每个人都存在于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在这个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由于人类先天机能所带来的对外界变化产生的反应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小孩子可以随时大哭大闹,而长大了之后就会懂得控制。同样,在成长中每个人也会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情绪表达习惯,这种习惯包括原有的自然表达习惯和后天养成的社会表达习惯。当人与人交流时,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交际对方的表达就会唤醒自身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情绪上的互相传递。对于声音而言,人类社会中对某一类的声音会有着大致相同的情绪产生。德国作曲家弗里德里希·马尔伯格曾在18世纪就研究过音乐和情绪间的关系。

情绪 表达悲哀 缓慢的、无精打采的旋律;叹息;音调细腻的、简短的关爱;主导的不和谐的和声快乐 快节奏的;活泼的、喜洋洋的旋律;温暖的音调色彩;更协调的和声满足 比高兴更加稳定和安静的旋律恐惧 向下翻滚的进行,主要在较低的音域憎恨 粗暴的和声和旋律愤怒 与连续音符结合的憎恨的表现;低音部频繁的快速变化;急剧的、强烈的乐章;尖声的不和谐音

同样的,人类语言的声音传递与之有着共同之处。当一个人在被激怒时,往往会发出音调很高的声音。播音主持工作中,虽然不需要有过度激烈的情绪表现,但在必要的时候,这种态度或多或少还是需要通过播音情绪外化到表达上。而受众也能通过感受播音员主持人声音上的变化来感知他的情绪。同样地,播音情绪平缓时意味着他的声音会显得放松、悦耳,受众也能直接从这种声音中享受播音主持。

[1] 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0.

[2] Paul Ekman .情绪的解析[M].杨旭,译.南海出版社,2008:62.

G222.2

A

1674-8883(2016)22-0164-01

猜你喜欢

孟非外化播音员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河南新乡推进“德润新乡”建设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孟非
垫高自己的智慧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