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踪式家庭访视对改善居家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2016-12-16朱雅萍许婷婷杨小谨方均华王君俏

护理学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上门居家康复

朱雅萍 ,许婷婷 ,杨小谨 ,方均华 ,王君俏

(1.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41;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433)

社区护理

跟踪式家庭访视对改善居家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朱雅萍1,许婷婷1,杨小谨1,方均华1,王君俏2

(1.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41;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433)

目的探讨跟踪式家庭访视指导,对居家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对84例社区居家护理的失能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居家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社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情况,进行跟踪式家庭访视指导。2组同时进行家庭访视3个月。分别在入组时,访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评估。结果实施干预3个月,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踪式家庭访视指导失能老人生活自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老人的自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跟踪式家庭访视;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因老化和疾病造成的失能老人数量越来越多,相关报道至2015年底我国有4 000万的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失能老年人是指因年迈虚弱、残疾、生病、智障等而不能独立完成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室内运动、购物等任何一项活动的老年人[1]。如何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状态,促进自立与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家庭访视是指社区护士深入到家庭对患者进行具体护理和指导,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2],主要服务对象有需要照顾的老年患者、慢性患者、行动不便需要基础护理的患者等。本研究运用护理程序对居家失能老人进行自理能力评估,针对其存在问题采用跟踪式家庭访视指导,旨在提高居家失能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探索社区居家护理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某社区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分组方法:将本街道13个居委按数字法随机分组,入选样本以居住地址所在居委随机进入干预组或对照组。纳入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20分,<60分;年龄≥60岁;能配合本研究,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肺、肾等脏器严重并发症、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极度虚弱者。2组分别入选42例,共计入选84例,对照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65~94(83.93±7.3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 3 例,初中15例,高中18例,大学及以上6例;患慢性病情况:高血压6例,脑卒中21例,糖尿病15例;其中1例因病情变化中途退出。干预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 66~92(84.00±6.80)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18例,高中14例,大学及以上6例;患慢性病情况:高血压8例,脑卒中24例,糖尿病10例。2组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疾病状况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家庭访视 社区护士每周上门1次,每次家庭访视时间30~60 min。访视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测量、健康宣教、疾病康复指导,连续访视3个月。

1.2.2 干预组家庭访视

1.2.2.1 采用护理程序进行家庭访视 (1)评估:干预组在常规社区家庭访视服务内容的基础上,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对失能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2)确立问题:依据评估结果确立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3)制定计划与措施:与老人及家庭主要照顾者一起制定计划;(4)家庭访视跟踪指导:对于老人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帮助老人及家属学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的方法,落实计划;(5)督查与反馈:每次上门督查老人锻炼的依从性,观察康复效果,及时与老人及家庭主要照顾者反馈。

1.2.2.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内容 (1)梳洗方法指导:鼓励老人尽量自己做,从洗脸、梳头开始,一点一点培养自己动手能力;(2)进食指导:评估老人自理能力,指导家属配合,给老人提供合适的餐具和环境,尽量能让老人自己吃;(3)穿衣、排泄、如厕、沐浴动作训练指导;(4)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指导和训练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外出技巧及正确使用轮椅、助行器等辅助设备的使用指导。

1.2.2.3 服务方式 经过生活照护指导培训的社区护士每次上门针对老人存在问题进行评估,检查老人对自我照顾方法的掌握程度,作进一步的指导。第1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2个月每2周上门1次,第3个月每月上门1次,每次家庭访视时间30~60 min。连续访视3个月。

1.3 评价工具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法共10个项条目,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从完全依赖到完全独立,采用5级评分,该指数评定简单,可信度高、灵敏度高,使用广泛[3]。在研究对象入组时,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分别由项目研究人员上门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估采集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输入SPSS 17.0处理。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干预前,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 2组内、2组间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干预前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较(±S,分)

注:Z1、P1表示干预1个月时与干预前比较;Z2、P2表示干预2个月时与干预1个月时比较;Z3、P3表示干预3个月时与干预2个月时比较

?

3 讨论

3.1 家庭访视指导对居家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家庭访视是社区护理的主要服务形式之一[4],社区护理人员深入社区走进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促进和康复护理等服务,有效地解决患者出院后继续获得支持的问题[5],避免患者因缺乏疾病康复护理知识,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减少再次入院风险。

相关调查显示,失能老年人身体照顾服务需求各项目达80%以上,家庭访视需求达95%[6-7]。老年失能者由于身体老化虚弱,并且多病共存因而常常存在“我做不动了,我不动是很正常的”固有思想,而家属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存在传统的 “孝道思想”影响,第一是认为什么事都不让老人做是“孝”,第二对于不愿自己动手锻炼的老人,也不好意思说,所以造成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老化加速。本次研究中,通过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家庭访视指导,使患者增强了克服自身困难的信心,同时让患者家属能够参与到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意义,结果显示2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8]。

3.2 跟踪式家庭访视指导更加适合居家失能老人的功能康复 居家失能老人由于年事较高、接受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康复锻炼的方法不易记住,跟踪式家庭访视指导,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用每周上门指导,强化锻炼的方法,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完全接受,同时通过上门访视达到了督查的作用,使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巩固康复效果。本研究在家庭访视的过程中,采用早期上门频次密集,在老人熟悉锻炼要领以后,逐渐减少频次的方式进行跟踪指导,在指导中向患者说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认识与积极性,收到了优于常规访视的效果。

家庭访视护理是护理服务的一种延伸,根据患者的需求,在家庭和社区,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及医疗理论体系[9]。日常生活护理也是延续护理的内容之一。跟踪式家庭访视在居家失能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中提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老人的自理能力,达到维护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居家失能老人由于身体机能衰弱,功能恢复缓慢,在目前社区护理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资源,家庭访视的形式、访视频次以及访视周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潘金洪,帅友良,孙唐水,等.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及失能规模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5-8.DOI:10.3969/j.issn.1007-032X.2012.04.001.

[2]杨倩蓉,杨明莹,王剑松,等.我国延续护理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14,21(9):17-19.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4.09.009.

[3]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4.

[4]刘国莲,程雪涛,宁艳花.社区访视护理现状分析及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40-3143.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2.18.062.

[5]茅惠贤.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老年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7):132-135.

[6]彭培培,皮红英,聂 丹.社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B):568-571.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5.019.

[7]倪 荣,刘新功,朱晨曦.城市社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健康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248-4249.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2.19.066.

[8]章晓春,李淑华,钱月芳,等.社区脑卒中康复期老人居家护理知识培训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6):65-67.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0.11.023.

[9]张平平,万巧琴,大塚真理子.日本老年护理领域中延续护理的发展及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0(13):42-44.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3.010.016.

Effects of Tracking Home Visiting on Improving ADL of Housebound Disabled Seniors

ZHU Ya-ping1,XU Ting-ting1,YANG Xiao-jin1,FANG Jun-hua1,WANG Jun-qiao2
(1.West Nanjing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Shanghai 200041;2.School of Nursing,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racking home visiting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of housebound disabled seniors.MethodsTotally 84 housebound disabled senio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ommunity home care.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cking home visiting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ommunity home care.Two groups of seniors were followed up at home for 3 months.ADL was assessed at enrollment and 1,2 and 3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Intra-group and inter-group ADL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intervention for 3 months(P<0.01).ConclusionTracking home visiting can guide the ADL of disabled seniors,and improve the ADL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disabled seniors.

tracking home visit;disabled seniors;ADL

R471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8.074

2016-05-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177);上海静安区卫生系统医学学科建设特色项目(JWXK201226)

朱雅萍(1962-),女,上海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王君俏(1968-),女,浙江舟山人,硕士,教授。

[致谢]本文得到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康复科彭海东主任医生及其同事的支持,完成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江 霞]

猜你喜欢

上门居家康复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生意上门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送祸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