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2016-12-16潘公凯卢忻

书画艺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潘天寿

潘公凯 卢忻

《礼记·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当年有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陆俨少、沙孟海等组成的一个老先生群体,教学与创作力量都非常强。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要为中国培养一流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然而有好的先生也还需要有相应的学生,方能实现宏愿。善学的学生,不需先生多花精力,就能获益良多,且知感恩;而不善学的学生,即使先生耳提面命,往往仍然获益寥寥。在早期学生中,张岳健无疑是善学者的代表。

张岳健先生是1947年考入浙江美院的前身国立艺专,这一年潘天寿先生辞去校长职专事教学,当时黄宾虹先生也已被请到杭州国立艺专,加上吴茀之、诸乐三等教授执教,教学条件非常好。张岳健与李震坚、林锴同班,他敦实好学,尊师重道,平时常向先生请教学业。他与吴茀之先生是浦江老乡,后来吴先生招其为长女婿,艺专毕业那年即订婚,潘天寿作的证婚人,从此张岳健因多了一层关系,与老先生们走得更近了,尽管毕业后他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但只要回杭州,总常常出现在校园里。

张先生从毕业算起分两个时间段,26岁至56岁,在上海出版社任美术编辑和画师,夫妻分居两地,30年中创作了许多中国画,尤以连环画《范进中举》《东郭先生和狼》《李时珍》等名作畅销全国,家喻户晓,享有盛誉;从56岁到80岁,调回杭州母校任中国画系教授,他不顾年迈带领本科生下乡采风,与学生一起写生,记得他创作的中国画《鸭鹅田头沐晚风》还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退休后作为民盟省委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西泠书画院画师、吴茀之纪念馆名誉馆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发挥余热为老年大学编写花鸟画教材,并示范任教,他亲力亲为深受文化艺术界敬重。他的专业创作也一直走在高端,社会影响愈来愈大,先后在国内外举行过多次个展。作品多次获奖,《鸭鹅田头沐晚风》曾获浙江省美术优秀奖,《长春图》获华夏艺术国际银奖,《神州春晓》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春风花草香》获海峡两岸书画名家展一等奖,并有多部著作问世。

张岳健可以说是潘天寿、吴茀之等老先生教学思想熏陶出来的一种典型,俗语说名师出高徒,这篇短文想要强调一下“高徒”本身,必须是上文所说的“善学者”,方能“师逸而功倍”,具体分两个方面简单作一解说。

一方面是老先生们注重人品画品,张岳健敦实好学,又恪守传统道义,尊师重道,规规矩矩做人,勤勤恳恳工作,事业心强,专业思想稳定。要不是56岁那年方增先老师调上海需要对调找到他,上海才放人,也许他会夫妻分居两地一直到退休。张岳健是儒家传统的好学生、好老师,本分谦恭,又当仁不让,尽心尽职,于公于私均无可挑剔。这样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整理张岳健先生的资料,发掘其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具有同样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是,张岳健先生悟性好,学习得法。这一点很重要,故要多说上几句,要不然他当不了高徒,也成不了气候。

首先,踏实,他做学问毫不含糊,非常踏实。譬如,历代名作和当代名家名作以及民间优秀作品,凡他过目的皆有图像记录。当时的画家一般都没有照相设备,张先生则一笔一笔画下来,其实这样比照相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等于是临摹。这种记录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并分门别类装订成册,本子多达四五十本,本子很厚,有的达上百页,诸如“树石资料”“戏剧人物资料”“花卉资料”“国画集锦资料”有20几本。有的是直接一丝不苟的临摹,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体会勾出结构全图或精彩局部,并一一注明妙在何处。譬如:有的批注“笔墨简练粗壮”“以圆笔出之得清润之趣”“纵横大野,顾盼非常”“运笔缓慢沉着,稳健如高山堕石,如屋漏痕,没有一笔浮飘纤弱,石阴处染淡墨,阳处染赭,梅干皴后染淡墨。”

他对八大山人、任伯年、徐渭、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均有单独厚厚的临本,其中潘天寿1963年在上海的个展和1977年平反后的个展,几乎每一幅画连同题跋印章,全部实录,连书法题款都用的潘天寿体,分行及字形与原图一模一样。想必他在展厅里呆过好几天,要不然决计完不成这么多的数量。有几幅还在旁边写上当时观瞻的心得,如果日后整理出版,肯定会大受欢迎。又如戏曲人物的创作,以传统剧为主,加上现代剧,甚至电视剧,总数在百部以上。此外,二三十本速写本则按时间地点分类,黄山、雁荡山、泰山、九华山、舟山渔岛、北京、上海、绍兴、杭州花圃等等不一而作。

张先生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样样精通。论人物画则历代文人武士,农夫工匠,现代男女老少无所不能;花卉禽鸟更是写形传神,无论梅花、杏花、桃花、蔷薇花、石榴花、荷花、凤仙花、桂花、菊花、芙蓉、山茶花,从1月到12月各种花卉的千姿百态,从孕育花苞、盛开到凋谢,由单朵至多花多枝复叠组合,自然生态均在脑里笔下,尤以梅兰竹菊最佳。至于桃、梨、柿子、毛栗、芝麻、橙子、红荔、蜜柑、佛手、山楂、无花果,以及各种蔬菜、豆荚、毛笋等等,落笔擒来,画什么像什么,博学勤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善思,他边学边思养成了习惯。在观陈老莲的《梅石图》似有特别的感触,便批注云:“用笔法平、圆、留、重、变之外,加提、刻、气、力、韵。”这显然是对黄宾虹先生笔法的补充之想。在背临老莲的绘画书法后,补记“老莲书法秀丽有青春活力,构图虚实穿插,平中见奇,风貌独特”。在赵孟頫《吹箫仕女》简笔勾临稿一旁自注:“运笔运墨要有性灵神韵,生动天趣。”分明是见贤思齐,用来提醒自己。

他对吴昌硕、潘天寿、吴茀之的作品非常留意,能用诸家自己的语录进行分析。写荷法,他将陈洪绶、石涛、吴昌硕、潘天寿、谢稚柳、张大干各自的荷花荷叶一一对照,仅潘天寿花瓣的对比就有图有文列出六七种:“以瓣大小对比求灵活”“叶中间留空求灵活”“留缺口则活了,不呆板”“加两瓣就活了”“加一瓣‘破呆板求灵活”“齐与不齐”“浓淡对比”……吴昌硕的写菊法,他从外形上归纳出几种不同类型,有三角形、圆形、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椭圆形等等。

张岳健曾将潘天寿画石归纳为有45种画石法,一一用笔如数勾出,又列出潘氏画石的主要特点,如“疏处愈疏,密处愈密,大空间小空间运用夸张手法;运用长线条搭成长方形、三角形等框架,加强章法的力度”等等。他将石涛画石法归纳为35种,也一一勾在铅画纸上。林林总总,可见其用功之勤奋、观察之精微和思考之深刻。

1981年6月17日上黄山游览写生,速写本中仅黄山松的品种就有椅子松、天海凤凰松、迎客松、倒挂松(降龙松)、探海松、蒲团松、送客松、黑虎松、龙爪松、接引松、始信峰松5种、清凉台松10种、麒麟松、卧龙松等30来种。至于山石更是勾了无数草图,并注明特点,如飞来石处看群峰标明“此山雾气隐约晦明”“远山逆光黛色厚重浓郁”云云。勾麒麟松图又特地注明“麟细老杆赭红”。

第三,求变,减弱自然物的属性,加进作者的主观审美意识,逐渐形成个人风格。潘天寿、吴茀之主张继承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而这种继承是“师其心不师其迹”,取法乎上,为我所用,学习艺术的基本规律,强调“艺术的重复等于零”,最终要落实在发挥独创性上。张岳健虽然遍临历代名家名作,但重点分明,方向明确,抓住要领,反复锤炼。他的特点是强调主次、对比、夸张,以方代圆,他把“空灵”叫做“虚灵”,认为写意画要讲究虚灵,即意到笔不到,要笔笔分明,不可涂抹笔触空隙。他自己的作品就非常注意留空布白。即使早年的连环画不但构图讲究气势,也呈现虚灵气象,后来的中国画自然更上一层楼,作品特别朴厚,又十分耐看。

他认为题材、立意、造型、构图、笔墨都要新,尤以笔墨新为难。观张先生的画,面貌新,笔墨求变,有用山石勾线来写花卉枝杆的,有以篆刻金石来造型的,从整篇到局部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反常合道,追求趣味不同寻常,给人的感觉总是落落大方,毫不拘谨。他的画构图不一般,不平庸,在国画系的老教授中也特别鲜明,而且一直保持到老,可见人虽渐老,思想始终年轻,相当不容易。晚年他画的一批画面貌很新,诸如:《艳色逗春风》(1996年)、《荷塘鸭戏》(1997年)、《春江水暖鸭先知》(2000年)、《戏鸭图》(2001年)等,简练单纯,增加了装饰性和平面效果,都呈现出衰年变法的迹象,特点明显,倘若借得天年可能又是一番气象。

张先生的艺术成就、艺术观点、艺术道路可圈可点可赞可扬之处很多,过去研究得很少,他自己生前也很低调。不知不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作为后人我们得抓紧补课,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相信张先生的影响会愈来愈大。

近闻张师母吴晚香女士和子女向东、向丁、月影将张岳健先生作品百余件及画稿、笔记等文献资料无偿捐献给浙江美术馆,再一次实现了先生的遗愿,记得先生生前曾给浙江省博物馆捐过50幅精品杰作。浙江美术馆为先生专门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览,并出版画集及文献集,相信此举必将进一步推动对张岳健先生的艺术研究,以至浙派、海派艺术的深入研究。

以此拙文谨表对先生的敬意!

猜你喜欢

潘天寿
大师的劝勉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长诗唤醒梦中人
潘天寿的60分
潘天寿的60分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潘天寿的60分
宁海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潘天寿全集》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