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的不同构想与中俄合作
2016-12-15陈小沁
陈小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2)
“新丝绸之路”的不同构想与中俄合作
陈小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其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出于安全考虑和经济考量,中国“一带一路”规划的重点将是更多地关注欧亚大陆腹地——中亚国家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同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尽管中俄对开发欧亚的看法有所不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方案的提出恰恰证明了中俄在欧亚有合作的机会和可能性。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元首发表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标志着在欧亚大陆的腹地,一个能令所有参与者受益的经济发展新区域正在形成当中。当前,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倚重,致力于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自主权,两国间需要通过一系列主动的战略安排来形成共同获益的新模式。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战略; 欧亚经济联盟; 中俄关系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通常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被誉为当时全球最繁忙的商贸大动脉。由于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于1877年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古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商业干线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并一直延续到16世纪。这条商道从古代中国通往中东和欧洲,其大部分路线途径广袤的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的历史上下跨越2000多年,一般认为8-12世纪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亚在地理空间上联通欧亚大陆,成为周边地区各民族往来和迁徙的交汇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在这里相互交融,将其比喻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喉舌”一点也不过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的定义,广义的中亚主要包括蒙古、中国西部、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俄罗斯中东部的南方,以及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五个斯坦国家。鉴于丝绸之路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7年推出了一项大型跨国研究计划,即“丝路”计划,旨在探访联结东西方世界的丝路古道。
中亚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周边不仅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波斯文明、古印度文明,而且与外高加索、地中海、伏尔加河流域,以及居住在现今的俄罗斯南部和哈萨克斯坦的游牧部落有着广泛的联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需要探寻新的合作模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复兴被遗忘的古老文明,而重温并发展作为国家间交往和文明对话方式的古代丝绸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围绕构建“新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带的不同设想
当前,中亚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建立国家体制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存在的恐怖主义势力问题,以及贩毒、种族冲突、水资源争夺等问题。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早在2009年就开始以大中亚构想为基础制定了“新丝绸之路”计划(The New Silk Road),因为如果没有中亚各国的经济一体化就不可能实现大中亚的构想。“新丝绸之路”计划是以中亚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核心(尤其是阿富汗),其本质上是一个促进投资和贸易发展的经济计划,同时兼顾能源、地区安全等其他目标,希望通过加强经济发展来巩固这一动荡地区的稳定局面。
俄罗斯致力于在中亚地区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其涉及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地带的构想通常被冠以与“欧亚发展”相关的名称。2010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三国正式建立关税同盟,并于2014年5月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如期启动,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也宣布加入,标志着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地区力量出现重新组合。中亚经济一体化的活动范围已延伸至中国边境,并深入欧亚大陆的腹地。
中国同样需要保障能源过境运输通道的安全,为此正在积极推进运输线路多元化战略。目前,中国货物运往欧洲主要有三条路线:从中俄边境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至鹿特丹,全程约13000公里;从连云港至鹿特丹的海上航运线路,全程约10900公里;从上海至鹿特丹的海运航线,全程约15000公里。中国还依托“欧亚大陆桥”规划建设数条横贯欧亚大陆新的高速铁路运输线。它们将中国与中亚、西亚、中东、俄罗斯、地中海和西欧联结起来,这些规模宏大的计划可以看作是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与重建。
对开发“新丝绸之路”表现出一定兴趣的还有南亚大国印度,尽管这其中夹杂着它与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在中亚,哈萨克斯坦是可以与俄罗斯和中国一起担当地区事务的另一个重要国家。在推动实施与“新丝绸之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项草案方面,目前有实际行动的也正是上述三国。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出席上合组织2013年峰会,与会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欧亚大陆,并穿越中亚多国,其纵深达7000多公里,覆盖人口约30亿,将亚洲、太平洋和欧洲的经济圈连结起来。
“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跨国经济带,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传统的区域合作是通过制定互惠的贸易与投资安排,确立统一的关税政策,然后建立超国家的机构来实现(如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及后来组建的欧亚联盟)。与传统的区域合作模式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近期目标是推动贸易、交通和投资领域的合作,未来不会设立关税同盟。“经济带”不是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不会打破现有的区域制度安排。[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具体来讲,政策沟通是指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则。也就是说,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为区域经济融合奠定基础。道路联通是指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接中国与欧洲的运输干线,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贸易畅通是指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消除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区域经济循环的速度和质量。货币流通是指推动各国实现本币兑换与结算,这样就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提高本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民心相通是指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理解,为开展区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2]
该构想横跨欧亚大陆,涵盖亚洲的中部、南部和西部。总体来看,中国针对上述地区的政策重点在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与周边邻国,即中亚国家开展互利合作。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其间中巴两国同意启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它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洋出海口瓜达尔港,计划建设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同时,中印两国总理也共同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加强该地区的互联互通。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外,中国目前在建的自由贸易区共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有9个,涉及23个国家。[3]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作为一项涉及国家总体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的政策思想提出的,而不只是某种设定了具体目标和路线图的行动规划。在南亚和西亚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其相关草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中国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开放前沿。但这并不意味着东部和东南部的发展会被忽视,而是要兼顾地区平衡,使东、西部实现均衡且可持续的发展。
俄罗斯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看法及应对
在“新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带的构建及发展愿景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的利益是否会发生碰撞?抑或相反,中俄在新的条件下能否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和俄罗斯的学者、官员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开放型的合作模式,欢迎区域外国家广泛参与。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中明确表示,“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由此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排斥其他大国的作用,不排除与美、欧、俄在该战略构想框架内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和美国推出的“新丝路”计划相比,中国倡议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看作是一盘全方位发展的大棋局,其所涵盖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人口近30亿,带动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是推进欧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中国、亚洲中部,并延伸至欧洲大陆,其沿线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成员国,以及美国“新丝路”计划所覆盖的区域,致力于打造一个幅员辽阔的欧亚经济合作带,促进与地区国家及区内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利协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另一大优势是资金充裕。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土、哈、乌、吉等四个中亚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与四国元首分别举行了会晤,深化并提升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合作水平。2012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已高达460亿美元。中亚各国领导人均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中国将帮助中亚国家修建通往欧洲的交通基础设施。[4]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有能力帮助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周边国家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5]
但有一些俄罗斯实业界人士表现出担忧的情绪,认为俄罗斯不大可能在该地区甘愿退居次位。由于各方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交错,而俄罗斯当前的经济状况逊于中国,因此双方需要就可能的相互协作问题进行一系列谈判与磋商。俄罗斯金融家俱乐部第一副主席塔玛拉·卡西亚诺娃(Тамара Касьянова)女士表示:“现在需要就欧亚联盟与丝绸之路对接的可能性问题展开讨论...,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任何区域集团的设想实际上反映的是某种意识形态,而俄罗斯和中国的历史不同,在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倡导国所追求的目标也不一致,某些情况下有可能还是相互矛盾的。”[6]
俄罗斯著名投资公司UFS的分析家斯塔尼斯拉夫·萨维诺夫(Станислав Савинов)在众多因素中特别关注的是地缘因素的影响作用,认为俄罗斯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因为沿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货物运输将更加快捷。这意味着,俄罗斯“北方海路计划”(Севморпуть)沿线的港口基础设施建成之后或将面临竞争。[7]2015年6月8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北方海路开发综合计划,未来15年通过北方海路的货物运输量将是目前的20倍,达到每年8000多万吨[8],该综合计划致力于发挥俄罗斯的运输物流优势。
尽管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持续推进自身战略利益的同时,避免与俄罗斯发生冲突,中国还可以藉此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继续巩固自己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二是可以占据从东南亚到欧洲的直达货物运输链的枢纽位置。
实际上,复兴“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已经开始付诸实践,并得到了欧洲伙伴和俄罗斯方面的积极响应。2013年9月30日,以中国东北发达的铁路网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为支撑,隶属于“俄罗斯铁路集团公司”(ОАОРоссийские железные дороги)的“远东陆桥公司”(Far East Land Bridge)宣布开通苏州—华沙的运输干线(中国-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其年运输能力高达1.2亿吨,被誉为“东方丝绸之路”或“草原丝绸之路”。[9]2012年8月还开通了从中国成都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亚欧班列”,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全长1万余公里行程16天[10],比西伯利亚大铁路更加经济快捷。
俄罗斯能源战略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对中亚国家而言,中国方案更具吸引力,因为它是一项全方位的发展规划,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欧盟、高加索、中亚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地缘广阔的欧亚经济合作带。再加上中国后来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该经济带还将包括东南亚国家。此外,韩国和朝鲜也都希望参与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当中,并认为除陆路运输外,还应将俄罗斯的“北方海路计划”包含进去。[11]以上可以看出,暂且还很难说,哪一种方案更富有生命力,同时也不能排除各方协力拟定出某种全球性的一体化方案的可能性,它将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涵盖东南亚、朝鲜半岛、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中亚、高加索和欧盟。[12]
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的,这条“海上丝路”不仅是亚太区域一条重要的商业大动脉,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内各项资源的整合利用。该构想的实施将可以使海上运输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扩大贸易往来,逐渐形成亚欧贸易辐射区,其最终目标是增强亚洲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
针对“海上丝绸之路”将会给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带来何种影响,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专家叶卡捷琳娜·阿拉波娃(Екатерина Арапова)指出:“很显然,它将成为俄罗斯‘北方海路计划’强有力的竞争者。虽然‘北方海路计划’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其潜力目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2012年,经该线路运输的货物总量为387万吨,其中120万吨为过境运输。近年来,得益于来自国家的支持和多家大型能源公司的参与,北方海路的货运能力显著提升,预计到2020年,其通行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13]
作为欧亚大国,俄罗斯凭借自己的地缘优势,现阶段正在全力发掘自身潜力。在2014年3月11日召开的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会议上,俄罗斯铁路集团公司总裁、俄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科学论证与实施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雅库宁(Владимир Якунин)作了题为《跨欧亚发展带》(Трансевразийский пояс RAZVITIE “ТЕПР”)的报告,这是一份关于在欧亚大陆发展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草案。在该草案框架内将建设覆盖俄罗斯全境的交通干线,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连接欧洲与亚洲的运输走廊。
雅库宁先生在其报告中称,“跨欧亚发展带”将是一个全新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概念,它可以成为欧盟、日本、中国和韩国提出的各种方案与设想的实施平台。[14]他同时表示:“要强化俄罗斯作为文明中心的地位和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一体化区域的核心作用。为此,不仅需要修建铁路运输干线,还要铺设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和输电线路,以及所有类型的通讯设施。”[15]
从雅库宁先生所作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跨欧亚发展带”是一项雄心勃勃的综合发展规划,包含一系列大型国际合作草案,其成功实施将可以带动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工业中心,并创造新型就业岗位,实现国家东、西部的均衡发展,最终使俄罗斯经济步入国民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快车道。该报告由雅库宁先生在俄科学院主席团会议上宣读,另外两位共同撰稿人是俄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根纳季·奥西波夫(Геннадий Осипов)和莫斯科国立大学校长维克多·萨多夫尼奇(Виктор Садовничий),并已提请国家领导层审议。
关于拓展中俄合作空间的探讨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对世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24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16]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表明中国将比以往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核心利益。
另一方面,习近平主席亦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7]可见,中国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是深化欧亚大陆这一广大陆路区域内的合作,同时也包含一条面向东亚以及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既包含有中国的邻国,而且将推动亚洲与欧洲走得更近,因而这是一个同时包含区域和全球政治意涵的外交战略构想。
中国如此重视周边外交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周边危机的增加,如朝鲜半岛、中日钓鱼岛争端、阿富汗问题,为此,中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地区事务,承担更多风险并加大投资,中国计划进一步深化与邻国的经济合作旨在增强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政府将长期致力于在欧亚大陆的发展,其基础和出发点是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与中亚邻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现已晋升为中亚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中国也成为该区域不可或缺的经济参与者。中国意图通过经济带建设来打造一种跨区域合作,其战略意义在于稳固自身作为决定性经济要素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地位。
从历史和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一直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而中国和俄罗斯同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从战略上讲,出于安全考虑(反恐问题)和经济考量(油气资源丰富),中国“一带一路”规划的重点将是更多地关注欧亚大陆腹地——中亚国家的发展。事实上,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宗教极端主义、毒品贩运、生态威胁等领域面临着共同的内部及外部挑战,亟待统一各方安排,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稳定性,加强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制定并实施纵深推进的新欧亚共同发展战略。
依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理论,中国与俄罗斯在欧亚空间扮演的是主要竞争者的角色,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主席拉尔夫·A·科萨(Ralph A. Cossa)认为:“中国开始主张自己是一个大陆强权,而俄罗斯挣扎着维持其在中亚的经济和政治统治地位。21世纪版的‘中亚大竞赛’正在上演。”[18]不过也有事实表明,中俄发生经济或政治对抗的可能性非常小,正在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两国睦邻友好的框架下通过谈判解决,近几年两国间签署的各领域合作文件不胜枚举。实际上,竞争常常是任何伙伴关系的另一面,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既有利益交叉的方面,也有合作的契机。
在全球化时代,欧亚大陆是一个整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分析家指出,欧亚大陆中部的大国之间所存在的众所周知的分歧并非深刻且不可调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及经济形势下,需要将该地区国家合作的潜力加以充分发挥。促进欧亚中部成为共同发展地带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19]可以看出,尽管中俄对开发欧亚的看法有所不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方案的提出恰恰证明了中俄在欧亚有合作的机会和可能性。
欧亚地区拥有发展连接欧洲与亚洲的生产设施和消费市场的物流运输走廊的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因此,扩大运输、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欧亚中部发展的关键前提和方向。通过中亚的运输线路,可以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车轮,即欧洲、东亚、南亚连结起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俄罗斯的“跨欧亚发展带”都致力于在该地区建立完整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可以为将俄中间业已存在的互补性转变为现实合作创造条件”[20]。为此,有必要对双方提出的国际运输草案进行对比和全方位的科学论证,既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也要关注地缘政治、社会文化、国际法规等问题,在战略规划和开发这一广袤地带的过程中探寻国际合作的新形式。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紧密相连的不只是若干交通运输项目,而是该区域国家经济共同发展的综合性规划。这里的投资潜力巨大,经济富有活力,资源丰富并拥有共同的组织机构——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这一切构成了复兴丝绸之路的先决条件,能够为中国西部乃至整个欧亚中部营造出稳定、安全的氛围,进而成为欧亚大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鉴于此,目前需要建立起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联合的协作机制,通过主动的安排来形成共同获益的模式,其中上海合作组织有很大潜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协作的主要平台,可以为双方项目的彼此渗透、融合与对接创造实际条件。为此,上合组织亟待积累切实合作的经验,通过具体落实将地区整合为一体的惠及各方的大规模经济项目,在欧亚地区树立起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合作高于竞争的典范。
2014年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联邦总统普京在上海举行会晤期间,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宣布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21],这意味着中俄关系被提升至新的高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与此同时,国际局势剧烈变化,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使大国关系出现新的分化与调整。当前,中俄关系在两国外交中均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中俄关系也是未来国际格局和世界经济秩序的重要塑造因素。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倚重,共同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结构的多极化和均衡化,致力于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2015年5月8日,中俄达成重要共识,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并发表了一份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表明中俄间结成了更真挚的合作伙伴关系。依照该声明,双方将秉持透明、相互尊重及平等原则,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联盟拉近。[22]2015年12月15日,在浙江省乌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了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俄方表示“将积极致力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战略对接,愿深化同中方在基础设施、能源、金融、投资、信息网络等领域的合作”[23]。这标志着在欧亚大陆的腹地,一个能令所有参与者受益的经济发展新区域正在形成当中。以此为起点,中国和俄罗斯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加深战略安全合作值得期待,这就像一块磁石必将吸引欧亚其他地区大国的加入,共同追求复兴丝绸之路的“欧亚梦想”。
注释:
[1] 参见李建民:《“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13/1223/203604.shtml.
[2] 参见李建民:“‘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人民论坛网:http://www.rmlt.com.cn/2013/1223/203604.shtml.
[3]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http://fta.mofcom.gov.cn.
[4] 杜尚泽:《梦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记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13/c_117349709_3.htm.
[5] 王敬文:《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408/11/t20140811_3324310.shtml.
[6] Касьянова Т.,“Новый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 интересы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http://russiancouncil.ru/inner/?id_4=2883.
[7] Сергеев М.,“Пекин дипломатично подвинул путинский проект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союза”,俄罗斯《独立报》2013年10月14日。
[8] “Сообщение Аркадия Дворковича о комплексном проекте развития Северного морского пути”,俄罗斯政府网站:http://government.ru/news/18407/#dvork.
[9] 《苏满欧班列演绎亚欧大陆东线“丝绸之路”升级版》,满洲里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anzhouli.gov.cn/Contents/Channel_226/2014/0711/66621/content_66621.htm.
[10] 《“亚欧班列”8月开行 成都16天直达德国》,《华西都市报》2012年5月11日。
[11] Первухин В.,“Новый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2014,№ 3,c. 22.
[12] Савин Л.,“Новый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 и евразий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2014,№ 4,c. 47.
[13] Арапова Е.,“Морской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 21-го века не выгоден России”,МГОМО: http://www.mgimo.ru/news/experts/document250957.phtml.
[14] Якунин В., “Трансевразийский пояс RAZVITIE (ТЕПР)”,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2014,№ 3,c. 3,8.
[15] Якунин В., “Трансевразийский пояс RAZVITIE (ТЕПР)”,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2014,№ 3,c. 6.
[16]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新华社电,2013年10月25日。
[17]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新华社电,2013年10月25日。
[18] Ralph A. Cossa,“Central Asia’s Great Game”,《日本时报》网站:http://www.japantimes.co.jp/opinion/2014/10/06/commentary/world-commentary/central-asias-great-game/#.Ve_VN7RWPcs.
[19] “Созда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Евразии”,俄罗斯连塔网:http://lenta.ru/articles/2015/06/02/karaganovdoklad/.
[20] Первухин В.,“Новый 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2014,№ 3,c. 25.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5/20/c_1110779577.htm.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5/09/c_127780866.htm.
[23]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5/c_1117470944.htm.
[责任编辑:余言]
收稿日期:2016-01-25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际能源安全问题综合研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10XNJ051)
作者简介:陈小沁, 男,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16)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