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市场扭曲与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
——以江苏省为例

2016-12-14张立新孙立扬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

张立新 孙立扬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市场扭曲与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
——以江苏省为例

张立新 孙立扬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近年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放缓,进入经济“新常态”。在这个大背景下,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呈现出放缓趋势。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引入三部门经济中,分析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第一、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降低是导致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大,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减弱、第二产业保持较高的就业份额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由此可知,现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结构变迁导致的。所以在政策调控上,政府应继续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和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动力支持。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结构变迁; 劳动力市场扭曲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服务业部门的就业人数和产值在总体经济中的占比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在这样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同全国情况类似,江苏省自2007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出放缓趋势*杨天宇等(2015)指出我国自2007年以来劳动生产率增速出现放缓趋势,并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也就意味着我国2007年以来的经济增速放缓是结构性减速。,并且也伴随着急剧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

就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而言,江苏省和全国的情况有较大差异。2007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部门的就业份额分别为40.8%、26.8%和32.4%,到了2014年上述部门的就业份额变为29.5%、29.9%和40.6%。而江苏省在2007年第一、二、三产业部门的就业份额分别为27.6%、39.7%和34.0%,到了2014年上述就业份额变为19.3%、43.0%和37.7%。虽然两者的产业结构变迁现象都非常显著,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都显著降低,非农部门的就业份额都得到显著提高,但就实际就业份额而言,江苏省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更低,且在非农部门内部,与全国情况相比,2007年以来,江苏省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高于第三产业,且其第三产业就业份额的增加并不像全国情况下的

那样显著,增加幅度和第二产业接近。这就意味着同全国情况相比,江苏省第二产业就业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相对没有那样显著。而已有研究证实,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增长出现了“成本病”现象[7,11-13]*关于“成本病”假说最早由Bamoul(1967)等人提出,是指第三产业份额提升造成了整体增长速度的下降。,近年来江苏省服务业增长中是否也出现了“成本病”现象?其程度和全国相比如何?由于服务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而回答上述问题对于江苏省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江苏省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同全国相比已经下降到了一个较低水平,但是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以下相比,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江苏省的农业劳动力仍然有较大的转移空间。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会影响其转移,除此之外,仍有很多阻碍因素,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业壁垒等,也会导致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不能自由转移,所以本文将测算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试图解答:近年来江苏省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有多大,有何变化趋势?劳动力市场扭曲是否阻碍了江苏省就业结构转变,影响程度有多大?劳动是市场扭曲对江苏省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有何影响?

二、文献综述

有关产业结构变迁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变动的探索,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已有大多数文献是基于两部门模型展开研究的,即把产业部门划分为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 Restuccia等[1]、Alvarez-Cuadrado和Poschke[2]等利用两部门均衡模型部门间的劳动力转移问题。盖庆恩、朱喜和史清华[3]在两部门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使用非位似的Stone-Gary效用函数研究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和经济结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显著地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劳动效率损失。

还有一些文献将第三产业引入模型,在三部门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产业结构变迁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考虑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的情况下,Duarte和Restuccia[4]利用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迁和总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其他国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其和美国总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研究中国问题方面,Dekle和Vandenbroucke[5]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利用增长核算法,发现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向外转移是1978—2003年中国总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Brichenall和Cao[6]在研究中国部门间的劳动力流动和总劳动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1991—2009年间,中国农业部门TFP的增长对总生产率的贡献和非农部门基本持平。然而,以上研究都没有考虑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杨天宇和姜秀芳[7]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引入三部门模型,研究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缓是中国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最主要的原因,劳动力市场扭曲减弱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起到遏制作用。

最后,还有一些文献将研究目光聚焦第三产业,在不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的情况下,探索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滞缓增长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拖累,即Baumol[8]所提出的“成本病”假说, 该假说认为服务业价格因其生产率相对滞后而上涨[9]。Fuchs[10]对鲍莫尔成本病假说进行了验证,他的结论表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其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滞后,国内相关实证研究大都认可鲍莫尔成本病的存在[11-13],认为中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是第三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相对较快的主要原因。这些研究也涉及了结构变迁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但也都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

本文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引入三部门模型,具体考察导致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得出相关结论。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第一,同时考虑了部门生产率差异、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部门间的结构变迁和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第二,采用数值校准的方法具体核算了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尤其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低速增长)对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影响。第三,已有关于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国家层面,而对省域层面的研究还比较罕见。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转型中获益最早和最多的地区之一,本身经济总量就高居全国第二位,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研究其结构变迁和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关系对我国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劳动力市场扭曲估计基本模型

在现实经济中,城乡、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如社保制度、户籍制度、国家调控政策、市场准入)等壁垒造成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也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这部分将主要探讨劳动力市场扭曲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之间的关系。

利用Restuccia等[1]、Duarte和Restuccia[4]和盖庆恩等[3]所提供的模型方法,为了探究每个产业部门的情况,本部分的研究是基于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而不是传统的两部门模型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首先,关于部门间在t时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衡量,用τt来表示,且用wa,t、wm,t、ws,t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工资(非农部门工资),则当劳动力市场出清时两部门间工资,有下面的关系

wa,t=(1-τt)wm,t

(1)

当τt=1时,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之间收益相同,部门间不存在扭曲,同质劳动力可以自由在部门间转移;当0<τt<1时,意味着非农部门的工资收益高于农业部门,劳动力存在倾向非农部门的扭曲,同时,也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扭曲,造成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为转移到非农部门付出较大成本(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则非农部门要有更高的工资来补偿,导致非农部门工资高于农业部门,从而导致“同工不同酬”*在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时间跨度的约束下,设定农业部门工资低于非农部门工资,所以不考虑Tt>1的情况。。

接下来,根据三部门竞争均衡模型[4,7],给出均衡条件下农业部门劳动力就业所占份额

La,t+Lm,t+Ls,t=1

(2)

(3)

式(2)、式(3)中,La,t、Lm,t、Ls,t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份额,γa表示农产品最低的消费数量,即为维持生计所必须的农业产品消费;Aa,t、An,t分别表示在t时间的农业部门、非农部门的劳动生产率;μn表示非农部门自我供应的产品(指的是不需投入即可获得的非农部门产品);α代表消费者对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最终消费品间的偏好程度。

(4)

(5)

四、参数校准与劳动力市场扭曲估计

研究江苏问题对于研究全国来讲具有代表性,因为江苏省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者,其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自200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与全国一致,所以探讨江苏省的问题具有一般性[14]。上述所提到的模型中γa、γs、μn、μm、α、β为不随时间变动的参数。 本节将给出它们的估计值,需要通过以特定年份为基期进行校准[1,3],其中γa、γs、α、β是外生校准的,而μn、μm需要在模型中进行估计。首先来看式(8)中的γa、μn、α的设定,γa表示个人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基本农产品,可以把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农产品水平看做达到温饱水平,由于我国在1984年宣布解决温饱问题,那么我国1984年的农业产出正好与人们的生存需求相同(江苏省亦同),则需要得到1984年我国农业产出(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本文的所有的数据都是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其余各年份的名义数据都应做相应的平减。),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可得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出为1 914.93亿元(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年末总人口数为10.44亿人,那么可以计算推出个人维持生存所需农产品为243.42元*这里近似地认为在我国范围内,个体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农产品消费量是一样的,所以用全国的结果替代江苏省的结果。,即γa=243.42元。为了得到非农产品的自我供应(天然非农产品)μn的校准值,先要给出消费者对农业和非农产品的相对偏好α,随着各部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经过较长的时间跨度,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占比最终将收敛至α[4],参照已有文献的分析,本文给定α=0.03[4]。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对任何年份(如2000年),式(3)均应成立,由此可以推算μn=419.47元;再来看式(5),运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推算得到γs=74.93元,消费者对服务业部门和制造业部门产品的偏好β=0.72,制造业中自给自足的工业品μ=43.89。

表1 江苏省2000—2014年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

注:表中各产业就业份额取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15)。

五、 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实证分析

本文要探究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2给出了2000—2014年江苏省历年的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三大产业各自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可以看出,江苏省的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自2007年起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2010年江苏省的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2.03%,相比于2009年的11.79%略有提高,但这并不影响江苏省2007年以后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总趋势,杨天宇等(2015)也指出自2007年以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放缓的趋势,由2007年的13.64%下降到2012年的7.25%。,由2007年的13.70%下降到了2014年的8.68%,因此本节将探索2007年以后江苏省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成因,用以解释近年来江苏乃至全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现象。

通过前面的计算,已经得到江苏省各产业部门间历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详见表1),进一步可以考察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然而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也会产生影响,为了独立考察每个变量单独的作用,需要将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依次分离出来,然后考察模型模拟出的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化,估计结果见表3和表4。

表2 江苏省2000—2014年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单位:%)

注:表中生产率以及生产率增长率都是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

表3 江苏省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变动的数值分析 (单位:%)

表4 江苏省三大产业就业份额变动的数值分析(2014年) (单位:%)

(一)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为了分析出第一产业单独对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将其设定为情形1:假定只有γa,t取2007—2014年实际值,其它变量取2007年的固定值,在该情形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2007—2014年间每年都以10.55%和11.79%的固定速度增长(即γm,t=γm,2007、γs,t=γs,2007),且2007—2014年间的农业和非农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固定为0.848(τt=τ2007),对比表3的第(2)列和第(1)列可知该情形相比于实际情形而言,有更多的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份额变动很小(可认为和实际值持平),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减少了。而由表2(或表3)第(2)列可知该情形下2007—2014年的年均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1.72%,高于实际值10.74,而明显低于2007年的实际增长率13.70%,这说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下降已对总劳动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的拖累作用*而杨天宇(2015)等指出,在全国下的情形下,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拖累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且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考察第二产业单独对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将其设定为实证的情形2:假定只有γm,t取2007—2014年实际值,其它变量取2007年的固定值,该情形下要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2007—2014年间每年都以10.14%和11.79%的固定速度增长(即γa,t=γa,2007、γs,t=γs,2007),2007—2014年间的农业和非农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固定为0.848(τt=τ2007)。由表3第(3)列中可以看出相比于上一种情形,滞留在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更多了,第二产业就业份额稍微有所下降,变动依然很小(可认为和实际值持平),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更少了。再来看该情形下的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由表2(或表3)第(3)列可知该情形下2007—2014年的年均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2.12%,高于实际值10.74%,也高于情形1下的总劳动生产率,相比于2007年实际总劳动生产率13.70%只有小幅下降。由此可以判断在2007—2014年江苏省的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并未拖累总劳动生产率,相反,由于江苏省制造业就业份额近年来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速的降低还起到了重要的遏制作用。

最后考察第三产业单独对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将其设定为情形3:只有γs,t取2007—2014年实际值,其它变量取2007年的固定值,该情形下要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2007—2014年间每年都以10.14%和10.55%的固定速度增长(即γa,t=γa,2007、γm,t=γm,2007),2007—2014年间的农业和非农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固定为0.848(τt=τ2007)。如表3第(4)列所示,该情形下的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有两股力量作用:(1)该情形下的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10.14%高于实际情况下的8.41%,导致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出,第一产业的就业份额减小,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起提升作用;(2)该情形下的第二产业(主要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10.55%比实际情况下的9.85%更高,将导致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二产业(主要指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份额增大,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起抑制作用*由前文表2可知,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在三大产业中是最高的,而农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制造业较低。同时,制造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在三大产业中也是最高的,农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制造业部门较低。,且由表4可知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份额相比于前两种情形下降了。该情形下,2007—2014年的年均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1.46%,显著低于2007年实际增长率13.70%,并且还低于情形1下的2007—2014年年均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11.72%,由此可以推知在影响江苏省近几年总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因素中,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低速增长相比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下降是更为显著的拖累因素,这一点也意味着近几年江苏省服务业部门也出现了Baumol(1967)所提出的“成本病”现象[7]。

(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总的来说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其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是影响江苏省2007—2014年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的低速增长的拖累作用更大,但由表4第(3)、(4)两列可知,当独立考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总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时,这两种情形下的总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12%和11.46%,均高于实际情形下总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10.74%,这和以全国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不同*杨天宇等(2015)考察了2007—2012年全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当独立考察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速的影响(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取2007—2012年实际值,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取2007年固定值)时,发现该情形下的总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低于其2007—2012年的年均实际值。,这是因为:第一,江苏省2007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0.14%高于2007—2014年的年均增长值8.41%,当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取2007年固定值时,比实际数据更高的农业生产率增长率促使更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更高的非农部门,而非农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农业部门,导致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第二,江苏省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就业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表4可知2014年江苏省第二产业的实际就业份额为43.00%(且由第(4)列可知,当τs,t取2007年固定值时,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为42.16%),而2014年全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为29.90%(当τs,t取2007年固定值时,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27.04%)*杨天宇等(2015)计算到2012年,笔者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14年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分别独立考察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时三大产业2014年的就业份额。,可以看出同时期江苏省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在前文的情形3下,即仅τs,t取实际值时,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仍高于实际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其二,近年来,江苏省的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越来越向服务业部门扭曲的趋势。其三,在2007—2014年间,江苏省第三产业份额呈上升趋势,而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却呈下降趋势,说明江苏省第三产业也出现了“成本病”现象,在前文的情形3下,即仅τs,t取2007—2014年实际值时,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仍高于实际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可知江苏省服务业的“成本病”现象并不是很严重,由结构变迁带来的“红利”效应依然存在。

六、结论与建议

利用将劳动力市场扭曲因素引入三部门模型,运用Duarte和Restuccia(2010),杨天宇、姜秀芳(2015)[7]研究所用的模型方法,探究产业结构变迁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江苏省2007—2014年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2007—2014年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的降低是导致江苏省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明显低于非农部门,所以其对总劳动生产率产生一定的拖累作用,尤其是2010年以后,江苏省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有明显下降,而服务业的拖累更大一些。正如已有关于探索中国“成本病”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相同[10-12],江苏省经济增长中也出现了服务业“成本病”现象,但同全国情况相比[6]并不严重*在γs,t取2007—2014年实际值,其他变量取2007年固定值时,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11.46%,仍高于实际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10.74%。,这是由于江苏省制造业基础优势更为强大、更为突出。2007年,江苏省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5.6%,就业占比达到34.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7.4%,就业占比为37.1%。到了2014年,第二产业上述比重分别达到47.4%和43.0%,第三产业上述比重分别为47.0%和37.7%,二者相差接近10%。一方面,这说明江苏省服务业还有进一步吸纳就业的空间和潜力;另一方面,这并不是说明江苏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而是反映了江苏的制造业优势和在长三角经济区的分工格局。

第二,2007—2014年间,农业与非农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由0.848下降到0.809,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可以更加自由地转移到非农部门,这起到了遏制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作用。而制造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由-0.233变为-0.316,说明近年来江苏省非农部门中,劳动力也有更趋向于向服务业部门流动的趋势。

第三,由上述结论可推知,近年来江苏省乃至全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由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并不全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

为有效遏制区域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保持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针对各种结构性因素,需采取相应的结构性政策:

第一,相比于全国水平,江苏省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相对较慢,因此,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总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第二,对制造业而言,要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行业,推进以工业高端化为核心的高质量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就服务业而言,其内部一些行业存在国有垄断,进入规则严格,导致企业缺乏竞争激励,所以政府更应鼓励公平的竞争,以降低服务业的进入壁垒,让劳动力能够自由进入其行业内,可有效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4]。

第三,应继续降低部门间(尤其是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其根本取决于部门间劳动力工资的差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多方面努力。首先,需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削弱户籍制度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阻碍,进一步开放城市劳动力市场,加速城镇化进程。对应地,同样需要改革农地制度,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两套政策配合进行,最终共同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自由流动。其次,对央企、国企加大改革力度,降低行业内的垄断程度,努力消除由于垄断造成的劳动力流动阻碍。最后,完善行业培训体制,使劳动力尽快掌握进入某一行业所需要的新技能,以缩短劳动力转移所需时间。总之,政府应努力消除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因素,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建设。

[1]Restuccia D, Yang D T. Agriculture and Aggregate Producttivity:A Quantiltative Cross-country Analysi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8,55(2):234-250.

[2]Alvarez C, Poschke F M. Structural Change Out of Agriculture:Labor Push versus Labor Pull[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2011,3(3):127-158.

[3]盖庆恩,朱喜,史清华.劳动力市场扭曲、结构转变和中国劳动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3(5):87-97.

[4]Duarte M, Restuccia D. The Role of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Aggregate Productiv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125(1):129-173.

[5]Dekle R, Vandenbroucke G.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Structural Transfom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12, 36(1):38-64.

[6]Birchenall J A, Cao K H.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Structural Change,and Economic Growth in Post-reform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3,104(1):165-180.

[7]杨天宇,姜秀芳.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市场扭曲和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4):57-67.

[8]Baumol W J, Bowen W G. Performing Arts: the Economic Dilemma: a Study of Problems Common to Theatre, Opera, Music and Dance[M]. Cambridge: MIT Press, 1966.

[9]Baumol W J.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57(3): 415-426.

[10]Fuchs V R. The Service Economy[M]. 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68.

[11]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及其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2):18-32.

[12]朱轶,熊思敏.我国服务业“成本病”及其就业效应——基于鲍穆尔-富克斯假说的区域检验与比较[J].财经科学,[a13]2010(3):85—94.

[13]王耀中,陈洁.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a14]2012(6):123-129.

[14]谢呈阳,周海波,胡汉辉.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基于江苏传统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12):130-142.

责任编辑 应育松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Labor Market’s Distortion and Regional Labor Productiv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Jiangsu Province

ZHANG Li-xin, SUN Li-yang

(School of Economic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productivity began to declin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of economy,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productivity have appeared the same situation since 2007. In this paper, we have assessed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slowdown of Jiangsu’s productivity growth by introducing the labor market’s distortion in satandard closed three-sector model. We find that the low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in agriculture and services are the two important force driving the Jiangsu productivity growth’s slowdown, and the latter is the more important one. In contrast, the weakening labor market distortion and the high employment share of manufacturing are conductive to Jiangsu’s aggregate productivity growth. We can get that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m are leading to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slowdown at pres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to eliminate distortions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lower barriers to entry in the service sector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therefore providing dynamic support for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rate of labor productivity;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labor market distortion

2016-08-2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JL037),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国内进修访学项目经费资助。

张立新,男,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研究;孙立扬,男,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F403.8

A

1005-1007(2016)12-0003-11

猜你喜欢

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强化会计管理监督 促进农业部门廉政建设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