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窦道伤口2例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
2016-12-13蔡秋凤蔡蕴敏肖兰吴晓凤
蔡秋凤+蔡蕴敏+肖兰+吴晓凤
关键词 创伤 窦道 潜行 湿性愈合 体位引流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2-0038-02
Experince in treatment of two patients with low sinus wound and literature review
CAI Qiufeng, CAI Yunmin, XIAO Lan, WU Xiaofeng
(Malu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ding District , Shanghai 201800, China)KEY WORDS: wounds; sinus; stealth; wet healing; postural drainage
随着伤口愈合理念由干性愈合向湿性愈合[1]转变,临床应用新型湿性敷料促进伤口愈合逐渐成为新的伤口治疗方法,对于存在潜行、窦道等空腔的伤口通常会选用填塞湿性敷料缓解炎症、填充肉芽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但是,临床一些较深的体表及体腔窦道(特别是低位窦道)、潜行伤口往往因引力、体位等原因致渗出液大量积聚在窦道或潜行底部,使炎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蔓延、浸润更深、范围更大。一般医生会采取如负压、加压、切开等治疗方式,使窦道保持引流通畅。本文报道分别用切开引流和体位引流处理2例患者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1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男,57岁,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平时血糖控制在7~9 mmol/L,右下肢外伤血肿致局部感染伤口不愈15 d,伤口位于右下肢胫前,创面面积6 cm×5 cm,6点方向窦道深5 cm,开口0.4 cm,伤口周围皮肤红肿痛,伴体温升高。按照TIME原则对伤口进行评估,得分8分。入院后,内分泌科行规范治疗,控制血糖,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下肢抬高减少活动。采用窦道低位向上纵向切开3 cm,形成上下贯通2个伤口,生理盐水常规冲洗,分别填塞爱康肤银,覆盖泡沫敷料,绷带固定,依据渗出情况决定换药频次,病程82 d。
病例2:患者男,38岁,有吸烟史,右下肢外伤血肿致局部感染伤口不愈19 d,伤口位于右下肢胫前,创面面积3 cm×7.5 cm,6点方向窦道深4.5 cm,开口0.3 cm,口小底大形,伤口周围皮肤红肿痛,体温正常。按照TIME原则对伤口进行评估,得分9分。入院后,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下肢抬高减少活动,着重强调抬高过程中关键注意点即保持窦道开口位于窦道底部的下方。借助吸痰管连接抽吸生理盐水注射器反复冲洗窦道,直至冲洗液清晰为止,抽吸窦道内残余冲洗液,填塞爱康肤银至窦道底部,覆盖泡沫敷料,绷带固定,依据渗出情况决定换药频次,病程54 d。
2 讨论
本文2例患者的伤口相似,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均达到治愈效果,既减少患者2次切开带来的痛苦,又达到伤口愈合目的。病例2愈合时间短于病例1,可能是病例1存在糖尿病,且年龄高于病例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伤口愈合。
针对窦道、潜行等各类空腔伤口,治疗方式有多种,但各有利弊:1扩大创面直接切除窦道,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手术风险高,局部创伤大,且效果难以确定,给后续治疗带来困扰[2]。2在窦道、潜行的低位切开引流或腔隙过大时应做多个对口引流[3],促进分泌物排出,但此举往往会扩大伤口面积,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③负压技术能有效促进窦道伤口愈合[2],但费用较昂贵[3],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承受。④利用压力疗法对窦道、潜行等空腔慢性伤口进行加压治疗,可使空腔快速闭合[4],但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要求较高,要掌握压力治疗的时机,压力大小控制,另外伤口部位对压力治疗有一定影响[4]。体位引流常被用于肺部疾病,借助重力将气道内的黏膜分泌物和坏死腐败组织排出体外[5],解除呼吸道梗阻症状,效果明显。因为体位引流不仅有恒定的引流压力[6],而且方便、经济、易得。本文借鉴呼吸道排痰经验,在低位窦道治疗中试验性使用体位引流,通过肌肉收缩挤压模拟拍背,促进引流液排出,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窦道伤口,减少局部微生物含量,湿性敷料填塞窦道底部,吸收部分渗液,多管齐下,治疗效果明显,既避免了切开引流带来的痛苦、又减少了负压引流的高额经济支出。
参考文献
[1] Woo KY. Health economic benefits of cyanoacrylate skin protecta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superficial skin lesions[J]. Int Wound J, 2014, 11(4): 431-437.
[2] 李中华, 王海琴, 杨波, 等. 不同方法治疗患者慢性窦道的效果比较[J]. 中华烧伤杂志, 2014, 30(1): 72-75.
[3] 王威, 李进, 韩春茂, 等. 伤口治疗与护理的常见误区及处理方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5): 3093-3096.
[4] 张冰燕, 龙小芳, 殷英, 等. 慢性伤口空腔加压治疗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15, 22(1): 37-38.
[5] 贾可, 赵轲. 改良式体位引流在治疗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0): 10-12.
[6] 朱佳福. 引流方式对跟骨骨折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12): 100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