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观察
2017-01-09郭洪运
郭洪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60例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脾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脾破裂修补手术,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合保脾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在采用脾动脉栓塞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发扬。
【关键词】脾破裂;创伤;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脾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储存淋巴的仓库,同时它也是人体中质地较为脆弱的一种器官,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大出血,急腹症症状也是脾受损患者常发生的病症之一,危险时甚至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尽早的治疗脾损伤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在多年临床手术治疗脾破裂的经验中发现,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该尽量保留脾脏,在患者发生脾破裂伤害时,脾破裂的自身凝血功能、破裂程度、出血量的多少等情况决定手术的失败或者成功。在医学的快速发展下,保脾手术也在不断进步,现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脾破裂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60例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脾破裂患者。经CT影像和腹腔穿刺等方法证实患者均具有脾破裂现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34.76±2.49)岁,患者闭合性损伤26例,开放性损伤4例,脾破裂程度分级显示,脾破裂Ⅰ级12例,脾破裂Ⅱ级9例,脾破裂Ⅲ级6例,脾破裂Ⅳ级3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为(32.59±2.28)岁,患者闭合性损伤27例,开放性损伤3例,脾破裂程度分级显示,脾破裂Ⅰ级10例,脾破裂Ⅱ级11例,脾破裂Ⅲ级4例,脾破裂Ⅳ级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组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开腹查看,使用普通的破裂修补手术,修补手术包括单纯修补缝合、脾部分切除联合大网膜填塞手术等。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脾动脉栓塞术,Seldinger穿刺法,采用脾动脉造影,先选择右侧股动脉进行仔细插管,随后转移至脾动脉主干,把患者的具体损伤部位和情况分析清楚,记录患者脾脏的破裂范围,依据脾脏出血量的大小和脾脏损失的情况进行手术,适量地栓塞相关供血动脉,血流抑制后栓塞停止。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热、肺部合并感染、切口感染、伤口疼痛、不完全肠梗阻等病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8.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脾脏是质地脆弱的器官之一,是人体结构中最大的储存淋巴的器官,置于腹部的左上方,在结构上与包膜连接,部分被包膜覆盖,脾脏的主要功能是给身体输送血液,一般脾脏器官是被腹壁和胸壁所保护和支撑的,在特殊情况下,如在高空坠落、利器刺伤、交通事故等强大外力的打击下,脾脏易破裂导致出血,有数据显示,因为外力而导致的脾破裂现象已达到60%,而创伤导致脾破裂数量更大。脾破裂的位置一般在脾脏内侧脾门处或者外侧凸面,外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脾破裂的程度。
脾破裂患者一般均采用手术治疗法,脾脏是一个关乎免疫功能的重要器官,并且有储存血液的功效,所以脾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以往脾破裂患者采用的手术均为脾切除,后经专家研究发现,脾切除手术后容易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随着医学上对脾脏器官的认识不断加深,保脾手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扩大,现代医学认为保脾手术是正确可取的。根据患者的脾受损状况可以进行部分切除,尽可能实现全部或者部分的脾脏保留。
在进行保脾手术的过程中,常用的是脾动脉栓塞术,它是通过栓塞脾破裂部分,缝合供血的动脉来达到止血的效果,此项手术更为方便,操作更为简单,并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血管造影能把出血不明的部位显现清晰透彻,所以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确切明了,从研究数据看来,脾动脉栓塞术对抑制血流具有明显效果,并且无需开腹,避免开腹创伤留下的术后并发症。但在临床治疗中,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适应脾动脉栓塞术,医生需根据不同病患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适合病患的手术方式。
在本文研究的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因此得出,适合保脾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在采用脾动脉栓塞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