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的影响
2016-12-13刘慧桢
刘慧桢
(长葛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 妇产科,河南 长葛 461500)
两种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的影响
刘慧桢
(长葛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 妇产科,河南 长葛 461500)
目的 观察低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1组和米非司酮2组,每组40例。米非司酮1组给予米非司酮12.5 mg/次,1次/日,晚饭前口服;米非司酮2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1次/日,晚饭前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米非司酮1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0%和17.5%,明显低于米非司酮2组(85.0%、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1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187.54±15.63)cm3和(38.51±6.38)cm3,与米非司酮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肌瘤体积,且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子宫肌瘤体积;围绝经期;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患者多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紊乱、腹胀等原因就诊。子宫肌瘤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近年来研究显示,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米非司酮是一线抗孕激素药,长葛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积极探索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1组和米非司酮2组,每组40例。米非司酮1组患者年龄43~52(47.5±4.4)岁,子宫肌瘤位置:肌壁间19例,黏膜下13例,浆膜下8例;大小68~93(81.59±10.12)cm3。米非司酮2组患者年龄41~51(47.3±4.8)岁,子宫肌瘤位置:肌壁间20例,黏膜下11例,浆膜下9例;大小69~94(80.97±10.08)cm3。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及对实验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及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米非司酮临床常用剂量为12.5 mg和25 mg,因此给予米非司酮1组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347),12.5 mg/次,1次/日,晚饭前口服。米非司酮2组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1次/日,晚饭前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东芝公司生产的纳米35-型B超声仪检测肌瘤的位置及瘤体三维径线,治疗后参照以下标准评价疗效[2]:①显效:子宫肌瘤体积(V)较治疗前缩小≥40%;②有效:20%≤V较治疗前缩小<40%;③无效:V较治疗前缩小<20%。V=4/3πabc(abc分别为各径线的半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④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米非司酮1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米非司酮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 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40,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米非司酮1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发应对比(n=40)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关系密切[2-3]。孕激素可促进靶细胞成熟,是子宫肌瘤的启动因子,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主导作用,而雌激素则可促进子宫肌瘤的进一步生长。因此,使用孕激素与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肌瘤生长的目的。而在围绝经期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是可以取得显著疗效的。
米非司酮属孕酮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其对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是天然孕酮的5倍[4],米非司酮被吸收后促进热休克蛋白与p受体结合,抑制p受体和孕酮活性,溶解卵巢黄体,阻断转录激活和蛋白质合成,使肌瘤进展受阻。米非司酮可发挥抗孕激素作用,降低孕激素受体数量,抑制卵泡发育。另外,何慧琴等人[5]还指出米非司酮还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抑制子宫肌瘤生长发挥协同作用。
本文中,采用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5%,肌瘤和子宫体积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这与余霞[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小剂量与大剂量米非司酮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应用12.5mg/次即可达到有效剂量,季海娜[7]还认为10mg/d为非米司酮的最低有效剂量。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对照深入研究。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潮热多汗及性欲减退、阴道干涩为主,但米非司酮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米非司酮2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在剂量上并无依赖性,低剂量使用即可缩小肌瘤体积,药物参与代谢较少,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与以往文献报道相符[8]。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较轻微,患者能够耐受,未经特殊处理2周内症状逐渐消失。对于皮肤潮红多汗伴瘙痒患者,患者给予补充维生素C和口服马酸氯苯那敏处理,症状1周内消失。研究过程中未发生阴道长期不规则流血、子宫内膜增生及低钾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正常治疗。
综上,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可取得满意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
[1] 程雪梅.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4):419-420.
[2] 郑九波,李冬华,王亚松,等.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98-3301.
[3] 郭丽香,王 亮,罗跃娥,等.子宫肌瘤并发淀粉样变患者发病机制研究[J].天津医药,2015,16(9):1006-1008.
[4] 李 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18(29):94-95.
[5] 何慧琴,李晓燕.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12(5):826-827,849.
[6] 余霞,袁晓燕,犹 力,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5):639-640,643.
[7] 季海娜.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798.
[8] 包 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613-3614.
[责任编校:李宜培]
2016-06-13
刘慧桢(1980-),女 ,河南省许昌市人, 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诊断与治疗。
R 711.74
B
1008-9276(2016)06-04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