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应用止泻药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影响

2016-12-13苗香莲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感染性

苗香莲

(长垣县中医院,河南 长垣 453400)



早期应用止泻药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影响

苗香莲

(长垣县中医院,河南 长垣 453400)

目的 了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早期使用止泻药或解痉剂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月间儿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98例的临床资料,按院前是否使用过止泻药或解痉剂分为两组,未用过止泻药或解痉剂的患儿为观察组,用过药用的患儿为对照组,入院后治疗方法基本相同。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7.97%,平均疗程为(3.6±0.82) d;对照组有效率为88%,平均疗程为(7.1±0.94)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早期应用止泻药或解痉剂可使病情加重,疗程延长。

轮状病毒性肠炎; 止泻药; 解痉剂

腹泻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病之一,发病率居第二位,仅次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感染性腹泻在腹泻病中占重要地位,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感染在病毒性腹泻中发病率最高(约44%)[2],多发生在6个月~2岁的小儿。笔者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住院后有的患儿治疗效果好,恢复快,而有的患儿却持续发热、腹胀、腹泻、甚至再发呕吐,之后,在询问病史时发现,病初在村诊室或乡卫生院使用过止泻药或解痉剂的患儿病情会相对较重,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本文对1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早期应用止泻药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月—2016年1月间,长垣县中医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共198例,均符合《儿科学》第八版中的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患儿年龄在5个月~2岁间,病程在5 d之内,大便次数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水分多,或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粪便常规检查:无或偶有少量白细胞,无脓细胞及红细胞,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部分呈阳性。198例患儿按院前是否使用过止泻药或解痉剂分为两组,未使用止泻药或解痉剂的为观察组,共148例;使用过止泻药或解痉剂的为对照组,共5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状况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所用止泻药、解痉剂的药名、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持续时间。所用药物多为复方苯乙哌啶片、洛派丁胺胶囊、山莨菪碱注射液或片剂、阿托品注射液或片剂、颠茄片等,给药途径亦不同,分别为口服、肌注、静滴或保留灌肠,疗程3~5 d不等(询问病史时得知)。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脱水程度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伴发呕吐、发热者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并调整患儿饮食结构。在此基础上给予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或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醒脾养儿颗粒,常规补锌等。每天对大便次数、量、性状、呕吐、发热等情况进行病情评估一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4]中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标准,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治疗72 h患儿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部临床症状消失者为显效;治疗72 h患儿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为有效;治疗72 h患儿粪便性状及全部临床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者认定为无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综合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疗程比较 观察组平均疗程为(3.6±0.82)d; 对照组平均疗程为(7.1±0.94)d,1例患儿病程长达2周,并且有3例合并肺炎,8例合并心肌炎。两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感染引起呕吐和腹泻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腹泻排出胃肠道内病原体或毒素,对人体是一个有利的反应。但是过多的呕吐和腹泻会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为了快速减轻症状,临床上经常发生感染性腹泻早期使用止泻药或解痉剂的现象,目的是快速止呕止泻,然欲速则不达,同时也违反了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常规。轮状病毒性肠炎早期应用止泻药或解痉剂,可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肠蠕动和肠黏膜分泌,延长胃肠道内容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虽然能暂时减轻呕吐,减少大便次数和量以及止疼效果,但同时也使轮状病毒滞留在肠道内,并在小肠微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大量复制,推迟轮状病毒及其毒素的排出,使微绒毛破坏加重。病毒还可通过肠壁入血,形成病毒血症,致高热不退,持续腹胀,甚至再发呕吐,腹泻不止,导致肠道外器官损害,并发肺炎、心肌炎等。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早期使用止泻药或解痉剂,可使患儿病情加重,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后续治疗难度和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因此,感染性腹泻早期不宜使用止泻药或解痉剂。

[1] 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王跃升,张 敬,李小芹.河南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J].临床儿科杂志, 2015,33 (6):835-836.

[3]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责任编校:赵唯贤]

Effect of Early Application of Cathartics on Infantile Rotaviral Enteritis Diarrhea

MIAO Xiang-lian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ChangyuanCounty,XinxiangHenan,4534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ntidiarrheal and antispasmodic on the situation of disease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early infantile rotaviral enteritis.Methods The author collected clinical data of 198 cas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rotaviral enteritis in hospital pediatric unit from November,2015 to January,2016. The data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having accepted the pre-hospital use of antidiarrheal and antispasmodic or not. The children in group A had used antidiarrheal and antispasmodic,while group B hadn’t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treatment.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reached 97.97%,and the averag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3.6±0.82 d. As a comparison, 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reached 88%,and the averag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7.1±0.94 d.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with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e use of antidiarrheal and antispasmodic in the early infantile rotavirus enteritis makes the disease serious and extends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fantile rotavirus enteritis,antidiarrheal,antispasmodic

2015-11-19

苗香莲(1962-),女,河南省长垣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小儿内科临床工作。

R 725.7

B

1008-9276(2016)06-0472-02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肠炎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思考心电图之177》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