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2016-12-12张印秀
张印秀
摘 要: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是大家所达成的普遍共识。在对“作文难”现象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学生观察与构思能力的局限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注重习作与文本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搜集生动写作素材;通过讲评批改作文鼓励学生个性语言的欣赏;不断积累精彩词段,灵活运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搜集素材;以评促写;积累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可一让他们写作文便抓耳挠腮,愁眉不展。小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空话”“套话”“流水账”等现象,且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新颖,千篇一律,常常无法正确地将作文的情感表达出来。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用好教材,读写结合见实效
小学作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续和深化,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活动,通过知识迁移、情感体验、范文仿写等方式将读写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评价,写学习所得所思,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如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中我安排了这样的读写训练:(1)写一篇《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2)掀起读童话故事的热潮。(3)说说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读书训练教材的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小学课文常常因表达需要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致使课文在某些事件或某些情节“留白”,针对此类“留白”现象,教师应当启发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填充和丰富课文的“留白”内容,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凡卡》时,作者以“梦”结尾,凡卡醒来后会怎么样?激发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借此我让同学们展开想象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出凡卡梦醒后的生活,然后全班交流,效果很好,即使那些写作“困难户”也能流畅地写出自己想象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搜集生动的写作素材
作文写作活动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反映,写作的素材离不开生活的积累,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写作活动的肥沃土壤。但是小学生由于自身生活阅历条件因素的限制,对生活缺乏直观的感知,作文内容拼凑,事例生搬硬套一些范文,导致文不达意。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倡导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我校坐落在农村,这里主要产姜,我让学生以家乡的特色为题写一篇文章。同学们都愁眉莫展,都在说:“怎么写?我的家乡没有特别之处。”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我让学生与家人耕作于田间地头,体验播种收获的过程,感受劳动过程的苦与乐。体验了、感知了、积累了,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内容不再空洞。生活中的素材都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积淀下来,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丰富的素材库,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手拈来,这样的仔细观察能够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到大量的生动信息。
三、评赏结合,以评促写
要做到以“评”促“写”,需要以教师评价作品为主,以学生互相评价为辅。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情感的抚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以实现作文育人的功能,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评价可以集中在学生作品的优秀之处。
我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同伴习作,标出优美的词句段,在旁边批注。从情节构思是否巧妙,语言表达是否通顺优美等,鼓励进步再适当指导不足。这一过程既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又促进了语言表达。同时学生的习作热情高涨,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增长了学生写作的信心。通过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进一步修改习作,最后举行班级诵读会。这样的评赏结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动力,达到了以“评”促“写”的目的。
四、不断积累,灵活运用
“读书破万卷”,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人才能“下笔如有神”。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画出书中重要的、精彩的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圈圈画画,作上标记。对文中特别精彩的段落还要认真品读,把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我的学生都有摘录本,有学生自己命名——“采撷录”“精彩集”等,专门摘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点滴进行培养,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多给予鼓励,尽量不责备学生,同时还应带领学生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点滴内容进行积累,让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柳颖峰.瞄准症结,突破作文瓶颈[J].小学语文教师,2015(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