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2016-12-12裴延军
裴延军
摘 要: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是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方面。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构建表达型的小学语文课堂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进而使学生在主动表达的语文课堂中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同时,也有助于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表达型;预习;阅读;解读
表达型语文课堂是相对于讲授型语文课堂而言的,该课型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对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构建表达型的小学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确保学生在交流和表达中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表达型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预习后表达
预习是任何学科学习时都不可缺少的环节,该环节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也是学生表达的有效环节,所以,在构建表达型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易于表达的预习活动,比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概括故事发生的梗概、说一说文本的写作背景等,这些都是学生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提高预习质量的有效方面。
例如,在预习《草船借箭》时,为了提高学习质量,也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本节课的预习环节,我组织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对诸葛亮等进行资料搜集,可以请家长辅导,而在课堂上的活动则是说一说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的初步认识,表达一下自己的印象,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能顺势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二、阅读后表达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构建表达型语文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将读与说结合在一起,一来能够降低学生说的无目的性,二来能够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有内容可说,也知道说什么,而且,这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夜的工作》等故事性较强的文本后,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思路将这些故事重新讲述一次。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本概括能力都会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当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可以将学生的概述范围扩大到其他题材的文章,引导学生自主去提炼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解读后表达
解读后的表达是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或者是对相关句子进行解读,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重点句子的解读能力,二来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使学生在主动解读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几个问题和一些重点句子进行解读,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如,
思考:文章中为什么多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文本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引导学生对每个问题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比如,有学生说,文章中多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为了突出主题。还有学生说:文章中多次出现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等等。组织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以确保学生在表达型的语文课堂中畅所欲言,同时,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魏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J].俪人(教师),2015(19).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