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2016-12-12许兰平
许兰平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材是比较单一和固定的,而且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也比较老旧,因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基本没有联系,这就很难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长此以往,最终会导致数学教学效率的低下,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视,因此,深入探究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于一件事物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才能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究这项事物,具体到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建立起兴趣,才能从心底里认可数学的重要性,最终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在小学时期,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于很多事物都有好奇心理,对许多事情都想探索,但是又不深入,这种浮躁的心态影响着他们的知识学习过程。然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完全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发掘出来,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时时刻刻接触数学,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的本质,这样一来,不但让数学变得生活化和具体化,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意识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当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之后,学生就能够顺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运用生活化的数学方法来培养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小学生所学习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能够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上街买东西的算账问题,这些具体知识的成功运用能够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建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数学知识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功不可没。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为他们讲解数学知识在农业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航天工程等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对生活化的数学建立一个宏观的了解。其次,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米、千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测量工作,在生活教学中进行数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从而建立起对于数学的兴趣,这样一来,既学习到了关于长度的知识,又锻炼了生活化的实践能力。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为了有效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教师必须要深入发掘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并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点,重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数学是百科之父,这是一门极其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每天早上刷牙都需要用掉300立方厘米水,每个茶叶蛋1元,中彩票的概率为1/30000000等,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走出书本,拓展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书本与实践的结合,充分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这样一来,数学知识就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中,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活灵活现,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
3.利用数学教材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当充分探究作业的开展形式,为学生布置出生活化的作业,从而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性,减少学生对于作业的抵触情绪。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作业中的情景与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比较和结合,从而建立内在联系,更加高效地进行作业的完成工作,例如,在讲解百分数这一节内容之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可以让他们购买一些蒜种植在盆子里,然后记录种子的发芽率,从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并把相关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而不断
努力。
参考文献:
[1]覃泽贤.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64.
[2]余洪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5):96-97.
[3]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22):42-43.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