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2016-12-12施利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体验环境

施利平

摘 要:在角色游戏的实践中,发现幼儿游戏存在以下问题:游戏角色固定化缺失角色体验、游戏模式格式化缺失自主想象、游戏指导负效化游戏质量停滞不前。通过对游戏角色、游戏过程和游戏指导三方面的组织优化,游戏中呈现的问题得到改善。通过实践,梳理了游戏组织的态度、角色游戏组织的具体操作经验,教师对游戏有更深层次的本质理解,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角色游戏;环境;体验

一、针对现象提出问题

角色游戏是指3~6岁幼儿在同一个游戏环境中,自由地选择伙伴、场地、主题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我园现开设9个班。一楼二楼走廊、转角场地宽敞,设有理发店、小医院、邮局、小超市、育婴坊等10个游戏区,适合幼儿园每个班级进行游戏。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师转变观念,大胆创设环境,相对开放地组织引导幼儿的游戏,建构了一套开展角色游戏的基本框架。但是纵观幼儿的游戏情况,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

现象1:在选择游戏角色。教师:“谁愿意到理发店当工作人员?”只有一两个幼儿举手。教师:“这么多人不想在理发店啊,那我们工作人员都不够了。可可你来当吧!”可可:“我已经当过了。”

存在问题(一):游戏角色固定化,幼儿缺失角色体验。由于在每次游戏活动中固定游戏角色的选择与分配的方法使幼儿对角色扮演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现象2:教师跟随依依来到理发店。前后5分钟左右游戏结束。游戏玩法:垫毛巾、洗头发、剪头发、烫头发。

存在问题(二):游戏过程模式化,幼儿游戏缺失自主想象。游戏开展流程反射出成人对游戏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和拓展。

现象3:一楼娃娃家,两个幼儿在切菜、煮菜,玩得不亦乐乎。另外三个幼儿在玩冰箱,他们不停地把玩具往冰箱里塞。大家无目的各玩各,没有交流。教师只在一旁不断提醒孩子:玩好后把东西整理好。

存在问题(三):游戏指导负效化,游戏质量停滞化。角色游戏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本体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是实现游戏的工具,价值: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教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不能推进游戏的深入发展。

二、优化组织还原自主

角色游戏组织出现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反思现阶段的游戏组织方式,以角色游戏本质为基本出发点,从游戏角色的优选、游戏规则的优设和游戏指导的优化三方面来开展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从而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有充分的角色体验,并促使幼儿愉悦地进行自主游戏。

(一)多元化的游戏角色选择策略——让幼儿有充分的角色扮演体验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生活的游戏,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满足了模仿成人的需求、体验了不同角色的活动。所以游戏过程中要给幼儿充分的角色体验。

1.优化措施

优化前:幼儿在游戏开始时往往为了争夺角色引起混乱,能力强的在一起发生争吵争当主角标识卡,能力强的和弱的在一起,强的总是担任主角,弱的总是当配角。幼儿角色选择单一。当自配角的幼儿参与游戏,没有角色标识,参加情境游戏的积极性低下。

优化后:针对角色选择单一的现象教师采用了多元化游戏角色选择策略,增强幼儿的角色体验,提高游戏的积极性。

2.优化效果:

(1)幼儿角色的选择从“单一”向“多样”转变

幼儿有机会选择所有开展的游戏区域,每次角色选择时幼儿都非常积极。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幼儿扮演的需求,充分体验扮演不同角色的快乐。

2.幼儿角色意识明确,有利于游戏拓展

优化后多种角色得到充分的体验,使得每位幼儿的角色身份更加明确。借助这些游戏选择策略,一方面方便幼儿识别游戏中同伴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对幼儿游戏情况的观察,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深化游戏主题。

三、收获——提炼经验、深化研究

(一)优化组织态度的转变

1.承认幼儿主体

游戏是幼儿热爱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是幼儿创造的,我们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必须有这样的理念:承认主体,保障主体。正如鲍布·哈格斯(BobHughes)所言,童年是一段要穿过陌生境地的旅途,儿童是这段旅途中的游客,而游戏是他们进行探索发现的工具,是其同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过程。

2.尊重幼儿意愿

幼儿借游戏表达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还通过游戏与他人及环境建立关系,理解幼儿就是要理解他们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对主题内容、材料玩具、游戏伙伴、情节想象作出的选择都是应该被尊重、认可的。

(二)优化组织,自主性地把握

1.自由与规则的把控

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但是这个自由不是绝对的。一个人要成为游戏者,必须服从和遵守游戏规则。任何游戏都具有内在的规则性,没有规则也就无所谓游戏。例如,在游戏中角色游戏内在的规则:幼儿以游戏中的角色互动交流,认同材料假想和替代等;游戏的基本常规,如以音乐来提醒开始和结束、游戏中不能上下楼梯奔跑、游戏后收拾整理等。

2.无为与指导权衡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并且不对幼儿的游戏做价值判断。那是否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做出指导呢?秦元东在《关于游戏指导的理论思考》中提出并不能因为幼儿的游戏有他们内在的规则,而否定了教师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必要性。

(三)深入研究的方向

经过对幼儿园角色游戏优化组织的实践研究后,我们在角色游戏的组织中又获得了一些经验。教师对游戏有更深层次的本质理解,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如果在全园开放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促进不同游戏区域之间的联动?

2.如果以混龄状态下开放,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深入开展色游戏的实践研究,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秦元东.关于游戏指导的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08.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体验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