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6-2015年CNKI文献的分析

2016-12-12

高教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广西

金 晔

(桂林旅游学院 基础部,广西 桂林 541006)



广西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基于2006-2015年CNKI文献的分析

金 晔

(桂林旅游学院 基础部,广西 桂林 541006)

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6—2015年期刊论文进行梳理,发现“05方案”实施十年来广西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改研究情况如下:在内容上集中于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等历史,在方法上集中于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广西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今后的研究应突破“总结教学经验”这一层次,增强系统性研究意识;研究的逻辑起点应更关注学生的自我需求要素,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和历史分析法对课程内容进行解读。

“05方案”;《纲要》课;广西高校;教学经验;趋势展望

一、引言

自2006年起,广西本科高校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05方案”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并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授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值得关注的是,十年来各高校在着力提高《纲要》课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对其教学规律进行了积极的学术探索,由此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2006-2015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对广西高校《纲要》课教学研究的主要论域、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与文献来源

文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代表性通常由研究文献的来源所决定,为了有效地把广西高校《纲要》课教学研究成果纳入考察的视野,我们运用CNKI数据库的“高级搜索”功能,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篇名”,以“2006-2015年”为“年限”,并分别以“广西”“南宁”“桂林”“柳州”“梧州”“河池”“玉林”“贺州”“百色”“钦州”“北海”“右江”等为“作者单位”进行了文献索引。在剔除了相同文献之后,共检索到有效文献70条。尽管这种检索方式可能会遗漏部分研究成果,但作为一次典型研究,是可以反映这十年来广西高校《纲要》课教学研究的基本情况的。

三、关于广西高校《纲要》课教学研究成果的分析

(一)文献的分布情况

2006—2015年,广西高校教师共发表《纲要》课教改论文70篇,其年度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006-2015年广西高校《纲要》课教改论文年度分布情况

表1显示,“05方案”实施的前两年,广西高校对于《纲要》课的教学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公开发表的教改论文总数仅为3篇。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及教学研究的深入,诸多研究者对于《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难点、实践教学等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总结和思考,因此2008—2013年成为了《纲要》课教改成果的高产期,共有论文52篇,占十年来成果总数的74.3%。

从这70篇教改论文的作者(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及所属高校来看,前10位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2006-2015年广西高校《纲要》课教改论文的前3名作者分布情况

作者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研究实力和水平。表2 显示了广西高校十年来发表《纲要》课教改论文最多的前10名学者(含并列)及其所属高校。这些作者大多是各高校《纲要》课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的教学规律有着较为深入的把握,正是由于他们的研究推动,《纲要》课的教学研究成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的一个热点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主要论域

1.教学内容的整合

《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涉及1840年至今共170多年的中国历史,时间跨度大且史实繁杂,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陈敏认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停留在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记忆上,还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她由此提出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对历史进程、社会现实等存在的疑虑和困惑,突出课程的思想和学术价值[1]。赵连跃则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选择典型素材和教学案例,又要及时了解、吸收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课堂充满新鲜内容[2]。

上述观点和建议不但在我们掌握的文献里得到普遍体现,有的学者还将其细化到更具体的层次。文东升在其论文中建议,在《纲要》课的教学内容里要突出当代与以前方针政策的异同之处,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和分析,又能够使他们真正认同现行方针政策,从而有效地领会重大理论问题[3]。持此观点的还有张劲松等人[4]。

令人忧虑的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大学生带来大量科学资讯的同时,也使他们能轻易捕捉到形式各样的糟粕思想和垃圾文化。一些学生受“告别革命”思潮的影响,认为革命只起破坏作用而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对此,蒙爱群认为在《纲要》课教学中要着重阐述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必须讲清“不以革命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为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辟创造必要的前提”这一基本原理[5]。毫无疑问,这些建议在西方社会思潮猛烈冲击大学校园的今天,具有强烈而深远的时代意义。

《纲要》课有别于其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与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密切相关,基于此,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地融入《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从而让理论更具体、使教学更生动,便成为众多学者积极关注的一个考察方向。蔡亮等认为,就广西高校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将广西历史文化资源与《纲要》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上编,将金田起义等历史事件融入对应章节,加深学生对近代中国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在中编,将百色起义、昆仑关战役等史实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体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需付出的艰辛努力;在下编,将广西首创村民自治制度等事件融入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发生的巨大变化[6]。与之相似,张季以抗战中的桂林为例,建议在《纲要》课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内容里添加桂林抗战史资源[7]。这些观点和建议将叙史与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了《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该纳入广西高校《纲要》课教学内容优化的考察视野。

2.教学方法的优化

如何多样化地变革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一直都是《纲要》课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韦秋杰等提出了“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运用比较研究法解释历史问题”等五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8]。这些观点在有些学者的研究中也以体验式、参与式等教法得以呈现。

孙建波认为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升《纲要》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他提出不能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要以问题切入教学,引导他们分组、分群自由讨论和辩论[9]。当然,他的教法在实质上又属于“以问题为导向”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李巧茹在其论文中对如何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这一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10],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研究成果从较为宏观的层面探讨了《纲要》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路径,也基本体现了目前广西高校《纲要》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做法,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这70篇文献中,左伟尘等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媒介,从更为具体的层面进行了教法探索。他们在右江民族医学院的《纲要》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动员”“学生课前准备”“学生上台讲解”“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评”等六个步骤,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和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11]。从该校的教学反馈情况来看,这一教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并形成辩证、历史的思考方法。然而,《纲要》课教学通常都在一百多名学生组成的大班中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做到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非易事。对此,蔡亮提出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学生的具体特点,多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专题讲授法、情景再现法等,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与学生现实需要的有机结合[12]。

需要关注的是,与上述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滕兰花等在广西民族大学的《纲要》课教学中采用了“以歌说史”的全新教法。例如,他们在讲述国共十年对峙这段历史时,先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接着由授课老师根据课本讲解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13]。对于《纲要》课而言,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较大的运用价值和施展空间,因为这些特定歌曲往往是特殊年代的历史见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因此,这一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持久关注。

3.实践教学的开展

《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效果,不但关系到学生对近现代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影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十年来,广西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纲要》课实践教学给予了更多的学术关照,总结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王晓军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开设《纲要》课时间较短的实际,梳理出开展实践教学的几个原则,如:借鉴原则、多部门联动原则等,此外,他还提出了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影视作品赏析等六种基本模式[14]。金晔等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开展的《纲要》课实践教学中进行了更为多样化的尝试,如“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课堂演讲”“观看相关视频,撰写观后感想”“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实地参观考察,记录学习心得”等[15]。总的来说,这些教学手段虽各有侧重,但都具有目标明确、设计精细、形式多样的特点,对《纲要》课实践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05方案”实施以来,广西众多高校十分注重将《纲要》课实践教学与广西本土历史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些富有广西特色、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在我们掌握的文献里,贺金林等人的探索是一个典型,他们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所在地桂林的近现代史教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在近代史教学阶段,组织学生前往康有为讲学的叠彩公园等地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局限性;走访湘江烈士陵园与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等,加深学生对“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艰难性”这一历史规律的认识;在现代史教学阶段,则组织部分学生参观桂林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要求他们撰写实践考察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使全班学生都受到教育[16]。刘上琼的论文也显示了他们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历史调查活动达800多人次,这些活动几乎涵盖了桂林所有的历史文化遗址,使学生深刻、具体地理解了历史和国情[17]。除此之外,芮红磊则提供了贵港、百色、河池等地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18],这无疑为《纲要》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地域选择。

在积极拓展《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同时,广西学界普遍认为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授课进度和可利用的条件资源设计教学,如果毫无准备、漫无目的地进行所谓“实践”,极易沦为纯粹的“旅游”形式,这就与开展实践教学的初衷相悖了。

四、深化广西高校《纲要》课教改研究的趋势展望

通过对2006—2015年广西高校《纲要》课教改研究成果的回顾分析,既可以感受到广西教育界孜孜不倦的努力,也能够看到业已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应该关注这一研究尚待深入的空间。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现有研究主要停留在一线教学实践的经验概括层次,系统性研究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第二,现有研究基本上把教学目标着眼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但由于“05方案”清楚地表明了这门课并不是单纯的历史课,因此,下一阶段的研究应着重于通过阐述史实以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中国理论的科学性;第三,研究起点应定位于学生的自我需求要素,因为学生作为社会性的成员,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去实现自我价值是重要的精神需要,这也应是他们积极对待《纲要》课的利益驱动原点;第四,充分尊重“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才规律,更多地用组合型教法讲解广西高校学生较为关注的广西历史和广西人物,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和历史分析法对其进行合理解读。上述种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广西高校《纲要》课教改研究所需加以考虑的。

(责任编辑:黄孙庆)

[1] 陈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思考——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86-89.

[2] 赵连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J].大学教育,2013(23):1-3.

[3] 文东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几个“联系实际”[J].传承,2009(6):82-83.

[4] 张劲松,贺金林.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2.

[5] 蒙爱群.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分析[J].传承,2008(3):62-63.

[6] 蔡亮,桂署钦.广西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21):116-117.

[7] 张季.抗战中的桂林——广西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用实例探析[J].学理论,2011(30):183-184.

[8] 韦秋杰,李绍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J].传承,2008(10):98-99.

[9] 孙建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4-75.

[10] 李巧茹.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文教资料,2015(4):155-156.

[11] 左伟尘,黄萼华.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5):710-712.

[12] 蔡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35):130-132.

[13] 滕兰花,徐江虹.以歌说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探析[J].学理论,2011(2):319-320.

[14] 王晓军.新建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28-132.

[15] 金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7-111.

[16] 贺金林,张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50-52.

[17] 刘上琼.让“国情”回到“课堂”——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23):15-16.

[18] 芮红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8(6):144-145.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Outline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n Guangxi Province——Analysis Based on CNKI Database(2006-2015)

JIN Ye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Through carding the CNKI database(2006-2015)of journal articles, we found the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outline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in guangxi province were concentrated on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eople's liberation. The methods were focused on experiential and participatory. The practice teaching stressed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Guangxi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nhance the system of consciousnes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tud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demand-factor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methods.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study,shoud be more focus on the students' self-demend factors, and using the marxist view of history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interpretafion of the contest of the couvse.

"05 plan";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universities of guangxi province; teaching experience; trend forecast

G642.0

A

1671-9719(2016)10-0078-04

金晔(1981-),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及政治传播。

2016-05-10

2016-07-20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防范校园宗教渗透视角下的思政课‘三观’教学研究与实践”(2015JGB484);2015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传媒碎片化时代广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广西区情’+‘广西精神’为选择内容的考察”(2015LSZ008)。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广西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