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2016-12-12谭欣
谭 欣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终身教育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谭 欣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通过组建协、企、校相结合的组织运行机构,明确中职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构基于酒店岗位能力提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酒店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构建第三方参与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等建设策略,构建适应终身教育、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终身教育;酒店管理;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一、建设背景
课程体系作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教育与学习、职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构建适应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而能否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近几年,国内许多院校和学者就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就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来说,还存在着课程体系的简单重组现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进程安排的逻辑关系、中职和高职课程的分段处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等方面还没有理顺的问题,特别是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适应终身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二、建设依据
1. 基于终身教育的理论诉求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宗旨是使人在科技知识、岗位工作能力、学习生活能力和人的价值观念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持续性、多样性、灵活性的特征。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来说,除了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职业岗位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酒店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既能适应当前酒店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适应未来转岗的需要,满足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不同阶段的职业活动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正是基于终身教育的理论诉求,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安排的逻辑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化、多样化的课程和职业进阶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直接就业、继续升学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2. 源于酒店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酒店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具有较强的酒店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较丰富的酒店工作实践经验的酒店专门人才,能够适应酒店行业新变化、具备新知识学习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的酒店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酒店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酒店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满足酒店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3.基于人的认知学习规律
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成长规律。对于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跨度比较大,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岗位知识与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梯级发展过程。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中职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两个阶段的知识要求和技能水平,使两个阶段的课程前后连贯、梯级递进。
三、建设思路
1.组建协、企、校相结合的组织运行机构
为保障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需要建立一个由本地旅游行业协会/酒店业协会、酒店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四方专家成员共同组成的组织运行机构,负责组织研讨和审核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进程安排、课程标准等内容的科学性、职业性、规范性,负责沟通协调中高职衔接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事宜和对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具体职责见表1。
表1 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组织运行机构表
2.明确中职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两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在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由于实施的主体涉及到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的相关院校,结合终身教育的需要,在制定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既需要考虑中职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又需要考虑两者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同时,由于酒店属于服务性行业,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需要从酒店的基层岗位做起,其所需职业资格和工作范围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是在工作领域和层次上有区别。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一线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现代酒店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职业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国际酒店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国际酒店服务与管理知识,具备质量控制、营销策划、主题设计等经营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能适应国际连锁酒店和酒店集团一线服务及督导管理工作的“素质·管理·创新”国际化、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各有侧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强调服务技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基层综合管理能力。
3.重构基于酒店岗位能力提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中职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两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逻辑,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见表2)。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职业素养课、职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和综合实践课五个模块组成,每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体现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设计理念,既保证中职和高职阶段课程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反映不同学习阶段的层次性;既融入酒店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又体现酒店职业岗位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对接。在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培养下,学生完成2年中职阶段的学习后,具备酒店中级(4级)服务员的职业资格水平,即酒店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水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直接在酒店基层服务岗位就业或者继续提升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于选择继续提升、完成3年高职阶段学习的学生,则具备酒店高级(3级))服务员的职业资格水平,即酒店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水平,学生可以在酒店领班、主管等基层管理岗位上就业,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开设职业拓展课,在满足学生酒店行业从业的基础上,拓展导游从业人员和旅行社岗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在旅行社、景区景点等领域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拓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面。重构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在横向上实现岗位能力的不断提升,在纵向上实现岗位的拓展和迁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2 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课程体系表
4.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酒店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实施教学、检查教学质量和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在以往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职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根据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参照国家职业标准,依据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整合和序化课程内容,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酒店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延续性和完整性,让学生在参与工作的全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掌握工作方法,促进社会能力的养成。
下面以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类”课程为例,说明教学内容如何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按照人的认知学习规律,针对餐饮岗位群,在中职阶段设计《餐饮服务》课程,在高职阶段设计《餐饮管理实务》《宴会策划与设计》和《主题餐厅经营与管理》三门课程,分别对应于“服务—管理—策划—创业” 等餐饮岗位职业能力,两个阶段的课程前后连贯、梯级递进,有针对性地培养餐饮岗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均按照工作过程来设计和序化,且注意前后续课程的关系,避免了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为工作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转化,帮助学生获得未来职业与生活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具体详见下图。
图 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类”课程中高职衔接教学内容结构图
5.构建第三方参与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是人才培养系统中的神经系统。在原有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质量往往由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院系评价三部分组成,即主要由学生方和学校方两方决定,很少有行业、企业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当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及标准大多从院校教学的角度来进行设定,缺少行业、企业的职业评价标准。学生课程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则是由中职和高职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根据自己所授内容和自身教学特点,制定课程考核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而通过构建第三方参与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实现考核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和酒店企业标准的有效对接,可以客观地了解酒店管理专业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诊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第三方主要指的是地方旅游行业协会/酒店业协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酒店企业等非职业院校单位。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见表3。
表3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表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由课程考核、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能力评价四种考核类型构成,评价的内容由单一到综合,体现了递进性,评价的标准以国家酒店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现了职业性和实用性。地方旅游行业协会/酒店业协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酒店企业等第三方参与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考核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以及考核评价,能够在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方面与酒店企业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酒店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蒋国平)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Viewing on the Life-long Education for the Connection of Intermedi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Major of Hotel Management
TAN Xin
(Li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 545006,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etfective connection of intermedi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major of hotel management. We compose some strategi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association, enterprise and school as organization operation, to definite the objectiv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intermedi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major of hotel management. To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 on the ability promotion of hotel position. To formulat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the connection of intermedi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guiding on working process. To build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essment evaluation system involving third-party. To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system on the connection of intermedi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he major of hotel management which adapt to the life-long education and abilit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fe-long education; hotel management; the connection of intermedi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G717
A
1671-9719(2016)10-0116-04
谭欣(1973-),女,广西贵港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酒店管理职业教育。
2016-07-14
2016-07-29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酒店管理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2014JGB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