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2016-12-12郭惠秋
郭惠秋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郭惠秋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创新,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创新与变革重点之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网络体系虽初具规模,但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无统一标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仍存在诸多障碍因素,影响使用效率。因此,必须拓宽优质体育教学信息资源获得渠道,优化整合资源内容,提高资源库扩散率与使用率,完善共享运行机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
高校;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共享
伴随大数据时代及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给教育注入活力,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机遇与挑战。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面对机遇与挑战,以计算机、信息资源与网络传播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必然[1]。因此,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理念、模式融合,增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及训练中应用,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高校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环境,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重点。
学者从网络课程及资源库建设角度,分析体育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完善办法;从体育教学网站建设考量,通过网站开放性与交互性扩大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受众面[2]。但随着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发展及科技创新,技术性问题已基本解决。网络学习环境虽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体育教学资源,但资源开发机制与整合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讨论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及共享机制与理念,以期为促进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一、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必要性
(一)有利于教学模式多样化
现代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即将传授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特长作为有机整体。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重视学生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体育教学资源服务,满足不同性别、身体素质学生需求。通过“网络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体育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拓展教学空间与时间。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与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及学习内容、学习与练习时间,满足学习差异性要求。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优势,有利于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实施。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网络体育教学模式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3]。
(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质量
随着体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根据高校体育
教学与科学研究需要,逐步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信息资源体系。通过整合、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实现自我提高与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改进,学生可巩固体育基本知识及运动技能[4]。因此,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足,在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及战术演练、配合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通过定格、重播高难动作等方式讲解,更加科学、直观、形象,使学生清晰观察到每一瞬间动作技术细节,为掌握技能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
二、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推进,硬件障碍基本消除。高校体育院(系)通过购买、自建等方式拥有较丰富资源,但在开发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区域性资源共享仍存在障碍,影响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使用率,阻碍高等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5]。
(一)信息化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我国高校体育信息现代化建设落后于其他学科发展速度,高校体育教学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一些院校虽探索出自身发展模式,但优秀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较少。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要求,“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体育教学信息化具备一定基础,体育教学现代化软硬件设施及网络技术建设初具规模。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图书馆电子文献、音像信息资源建设较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促进体育文献信息加工整理与传播利用,大多高校体育部门建立了网站,“中国体育学术网”“中国高校体育网”“体育教育网”等体育学术网站已较成熟[6]。
(二)信息资源实用性与利用率较低
首先,互联网迅猛发展导致网络信息资源以指数方式增长,在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体育信息资源缺少有效控制手段与标准,出现重复建设与投资现象,致使网络体育信息内容混乱、繁杂、精度低,无法为高校体育教学与科研服务。其次,高等教育信息化经过“211工程”“985工程”“西部大学校园网”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快速发展,但对大多数普通高校而言,利用网络体育信息技术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的硬件设施尚存诸多问题,信息传输质量与稳定性有待提高,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缺乏系统组织与规划,未形成体育文献信息网络化、系统化及整体化。再次,网站体育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存在差距,未按体育项目或专题形式分类,用户查找不便,甚至夹杂无关娱乐性内容,势必会分散学习者注意力[7]。最后,一些网络体育教育课程资源未反映课程发展前沿与教学改革成果,资源无法及时更新与充实,导航性、交互性较差,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重复建设严重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信息数据越来越庞大,但高校体育部门购买或自主开发建设体育教学信息资源相对独立,资源开发过程未遵循统一标准,系统相对孤立,甚至出现部分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课外自主体育锻炼资源匮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现象。由于国家未制定网络教育资源分类及技术指标统一标准,也未统一描述资源类型、数据格式,资源出自不同开发单位,在功能上无关联,导致信息不同步,出现“信息孤岛”现象,未形成整体信息资源。随着内存数据扩充,数据一致性、标准性问题凸显,导致接口不兼容。在体育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科学数据服务运营模式与整合设计理念,致使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无法满足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矛盾日益凸显[8]。
三、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障碍因素分析
(一)共享意识薄弱
部分高校或开发单位在体育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不衔接,开发与学生使用脱节,导致学生与教师实时交互性较差,一些体育信息资源仅表现为体育比赛图片、技术示范视频及文字材料等,个别仅为知识罗列,无法促进体育教学、科研、训练,阻碍体育信息资源共享进程。而本位主义存在,易产生狭隘
保护主义观念,高校与相关开发单位及个人过分关注经济效益,缺少交流与合作,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开发,不利于高校体育信息资源共享。
(二)缺乏共建共享管理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呈现多层次、多因素动态管理,稳定、协调、有序体育教学秩序建设需要高效优质体育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优质体育管理信息系统可将体育教学资源、计划、运行、质量与评价管理组成有机整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信息流”,信息系统能够全局性处理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具有较强综合性与系统性,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但由于高校现有体育信息管理标准不完善、数据交换困难,无法支撑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体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高校办学条件相对封闭,高校体育院(系)及教育行政部门未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高等体育教育改革重要性,未制定完备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也未建立管理信息化工作决策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存在问题,缺乏共建共享管理机制。
(三)缺乏区域性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多数高校建立了体育教学网络应用共享平台。但目前高校校园网络与体育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由于体育学科特殊性,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高校体育院(系)根据课程实际需要构建网站,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管理稳定性、安全性较差,不同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交互与转换、兼容,造成各系统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
(四)缺乏共享协调机制
高校既是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开发需要跨部门、跨单位合作,国内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更缺少共享协调机制,导致各高校、部门开发建设系统及软件平台无序发展,不利于信息规划统一作业,数据集中程度低,阻碍体育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及利用[9]。高校资源共享与整合意识淡薄,缺乏大局观,不愿将信息资源发布共享,一些高校在资源共享时,仅提供学校馆藏网络体育信息资源,甚至是数据索引,缺少全文资料。
四、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及共享机制构建
(一)加强高校信息现代化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挑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不足,缺乏优质教学信息资源,资源共享水平较低,开发体制单一,市场力量参与不足,共建共享机制不完善。因此,高校及主管部门要重点关注信息现代化软、硬件建设,为实现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结合奠定基础,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同时,在资源开发建设与共享中,必须将学生置于首位,满足学生需求是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建设重要目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性别学生体育锻炼与技能学习需求。
(二)整合体育教学信息资源
互联网传播具有广泛性与公开性,可便捷获取体育信息资源。尤其在一些高校师资、经费、网络资源不足情况下,必须通过整合网络体育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科研、训练竞争力。因此,高校体育部门应协同专家有目的搜索、删选与整理,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与特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供高质量、高水平体育教学信息资源,促进高校体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满足体育教学、科研及训练需求。针对目前信息资源整合混乱现象,主管部门应设立体育信息管理职能机构,领导与协调全系统网络共享及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将信息分类、有序提供给用户,在收集、分类、加工、提炼等环节保证信息质量,并整合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规范标准、统一要求,避免不兼容现象,为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库
高校体育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与实际教学需要,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导向,开发制作本专业教学应用软件,承担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任务,如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视频点播系统、网络课程库、教学案例库及试题库等,不断补充与更新[10]。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为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提供教学支持,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由数字化体育媒体、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多媒体等构成,是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支持系统。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定位与功能基本框架结构,见图1[11]。
图1 高校体育教育信息资源库基本框架
(四)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质与能力,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必经之路,也是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及教学创新基础。因此,应通过职前培养、在职培训、有效评价等方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首先,在高校体育师范教育过程中,增设信息资源、理论、方法及技术等课程。其次,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开展多层次且有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最后,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与体育教师合作、交流。
(五)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实现高校间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库互联互通,必须构建共享机制。建立互惠互利的市场运营机制,通过共享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协调,形成一定组织架构,在体育院校配合下开发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坚持“自由、开放和共享”理念,综合运用市场机制、政府协调与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高校网络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复杂、开放系统,涉及因素较多,必须从整体出发,满足用户需求[12]。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用户现实需求、管理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及网络教学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共同构成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13]。各要素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要素
(六)开发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在线教学主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一定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平台,促进区域内体育教学信息资源统一管理,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结合,是统一管理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综合信息平台。平台要集成体育教学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平台接口要标准与规范,具有网络化、智能化及多媒体化特点,方便实用、易操作,并具备扩展性、统一性、安全性、交互性及双向性。教师、
学生可浏览获取平台信息,实现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14]。
五、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仍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应积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科学合理开发并优化整合体育教学信息资源与载体,建立共享环境与机制。在信息获取与传播过程中,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成果,将静态体育教学模式变为动态全方位多媒体网络模式,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库扩散率与使用率,优化整合资源内容,注重新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传播途径建设,建立高效、完善的共享运行机制,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
[1]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2]师文月.安阳市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13(2).
[3]李启迪,邵伟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J].体育科学,2014(3).
[4]徐鹏.提高网络体育信息资源检索效率的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5]阿英嘎,孙育龙.国家级和省市级体育类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现状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6).
[6]丛艳秋.面向高校体育教学的体育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7]龚正伟,徐宇.远程教育环境下学校体育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
[8]程结晶,潘琰,黄晶晶.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途径与创新思维[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
[9]刘莉平,陈志刚.建立高校网络教学协作平台促进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
[10]赵时,王丹,杨东明.构建区域性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保障体系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
[11]Motiwalla L,Tello S.Distance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An Exploratory Study[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0(4).
[12]Quentin Zervaas.Practical Web 2.0 Applications with PHP[M]. California:Apress,2009.
[13]Hassan.B Ndahi.Engineering Education:Web-Based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ources[J].Technology Teacher,2007(1).
[14]Andrew S.Tanenbaum,David J.Wetherall.计算机网络[M].严伟,潘爱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G807.4
A
1672-3805(2016)05-0078-05
2016-09-03
郭惠秋(1970-),女,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