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鞋帮样的创新性美化设计
2016-12-10林晓
林晓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州 350108)
试析鞋帮样的创新性美化设计
林晓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州 350108)
帮样设计作为鞋类产品的全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制鞋工业开创新产品的第一步,它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活动。鞋类帮样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务必在了解、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动态的前提下,在款式、图案、造型的设计上积极挑战技巧与难度,充分体现其设计“美感”。
帮样设计;美化设计;创新
帮样的美化设计一般在帮样部件的轮廓边缘线上,另一处则在部件的内部。美化部件轮廓边缘,要求其宽度、密度必须均称和整齐;美化部件内部时,多采用图案进行装点,其图案设置的方位应在楦面比较平坦的部位,一般在位于口门附近、腰部、鞋耳下面、横条中间、鞋舌中间和靴筒面上等部位进行创新性的美化设计。
现以女皮鞋浅口式帮样造型结构为题,讲述帮样中五大部位的创新与美化设计。
浅口式帮样的基本结构在专业者或消费者的心目中早已构成了“潜在性”的形态概念:尖、直、圆、方以及异型等的口门造型,早被誉为传统佳作。然而,若过于遵循守旧、缺乏应变、惰教惰学,则收效甚微。
创新与美化是探索和研究帮样设计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截然隔开的两个方面。
(1)创新
任何产品的设计贵在创新,浅口式帮样设计也不例外。因为它的式样轮廓早已被人眼熟,这是它的不利因素;如何超越这一警线,捷径在于创新。这里仅提一点:浅口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可融性,可以运用拓展、延伸和整合等的创新技巧,则不难设计出“一图多用”即“一图多样”的不同花色品种,完成系列化设计。
(2)美化
由于浅口式帮样的基本轮廓众所熟知,自身若不进行美化,久之必生腻烦。浅口式帮样从整体结构来看,同样具有前、后帮之分,只是前帮短于后帮而已。浅口式帮样的美化设计,“口型”不是美化的主题,而是要围绕“口型”作整体的美化设计,为其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根据以上提出的“创新”与“美化”两个方面的设计意向,我们即围绕这一意向从整体中寻求其各自的动笔的方位,应用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完善“意向”、完善“点睛”。
1 “口前”美化设计
所谓“口前”即指浅口式帮样口门轮廓线的前端,在这一位置上进行美化设计。
现以图1、图2所示为例。
该二图所示的款式,均在口门轮廓线的前端处采用纵横向曲线延伸的分割方法绘制成图样。二图样在观感上似幅“湖海纳川图”,给人一种似蜿蜒不息的川流汇入湖海的美感。但须指出,由于二图分割曲线造型的差异,其口门造型应随之而异:图1的图样系应用^^^^型曲线分割,适用于“尖口型”;图2的图样系应用型曲线分割,适用于“圆口型”。
图3 “辫花条”图案——尖口型
图4 “辫花条”图案——尖口
在“口前”美化设计中,图3、图4所示的图例系借鉴我国传统的“辫花条”的手工艺原理。图3图样运用“口前”纵横交叉的分割线条编织成图案展现于口门前面,构成了凹凸起伏的编织线条,在感观上富有雕塑美的立体感。
而图4的图样设计,除了与图3具有同感外,设计的图案却相异。在观感上看,该图样出现“前圆口”、“后尖口”双口门造型相互交错、遥相呼应的美感效果。
图5的图例是以在口门前端镶盖一“重叠型小饰件”的造型图样作为点缀,它会使淡雅的“椭圆口型”增添清新之感。但须指出,这一点缀的小饰件若设计得太小或过细了不显眼,设计得过大或太粗,均必与口门造型不协调而影响美观。
图6的图例是借鉴服饰设计中衬衫“翻领口”工艺的设计方法。其作为“直口门造型”(包括近似直线型口门)的美化设计,在观感上也颇有新意。
图7的图例同样是在“直口型”的口前变化设计上。它改为“卷舌口”设计方法,为浅口式中的“浅舌口式”帮样另创一条“增光添色”的新路。
注:①在图6图例上,于“领口中心点”处若再设计一“花结”点缀之,美感效果会更佳。
图7 “翻领口”——直口型
图8 “卷舌式”——直口型
②在图7图例上,于卷舌件的前边缘亦可裁切成多种造型的“花条”图样,也会起到增光添色的作用。
除此之外,口前的美化设计还可在原口门造型的轮廓线边缘进行“包口”的设计方法,来凸显其口型美。
2 “口中”美化设计
“口中”美化设计即指在口门轮廓线内部进行设计。浅口式帮样的口门长度一般处于前掌凸度点之前脚面较平坦的部位上,可想而知若再在“口中”进行美化设计,势必延伸于跗背之间,其部件必出现向上跷的“爬坡”态势。这样,从造型的角度看,立体感会更好,鞋子相应更跟脚;从美观和穿用上都是有益的。因此,此部位的美化设计以线型图案为主,如在口中编织网状体的“辫条”图案造型,简洁但不乏其美感;须指出的是,由于口中设置了线条型部件,其椭圆型口门应设计得浅些,前弧也应小些,这样就更显得秀气。
另外,“口中”的美化设计还应用“舌部件”作衬托点缀,成型的图样口舌连成一体,给人以亲近感。浅口式“口中”的舌头,由于延伸于跗背前部,形成了一定的跷度,可使口、舌两部件排列得“一平”、“一跷”,视觉上更感清晰亮丽。
3 “口侧”美化设计
方方圆圆、端端正正已被视作浅口式的“正统”设计,也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然而,时过也会景迁,久了也会腻味。浅口式“口侧”即指口门外边侧,在这个部位进行美化设计也是一种新思路,可尝试之。
在浅口式“口侧”美化设计中,一可用“双圆”镶嵌的曲线造型图案,来转移人们的视点;二用“形象化”的图案造型,同样起延伸和转移人们视角的作用。这样构成的“口侧”图案造型除了采用侧向为主,即横向分割线条外,也不乏运用纵、横向相交替的分割方法构建图样。只有这样,在设计过程中就不会受其制约,下笔的思路也得到拓展了。
如果采用侧(横)向分割线条为主的设计方法来绘制成图样,“口门”后部向下伸展的曲线分割和后帮上口线前部的折叠式条块等,几乎全部采用横向分割的设计方法完成(图8);
而图9的图例,其“口门”后部的伸展线与图8的图例中的后帮上口线前部的伸展线,二图构成相反的“一后”和“一前”的纵向伸展线的造型图案,其它均取横向分割线条。
4 前帮的美化设计
浅口式前帮的美化设计应从帮样的整体来看,它的特点是:前帮较短而口门也浅;若过于美化,则尚欠雅致,很不值得。
常见的前帮图案设计有“盖件”、“围件”以及“包头”等,这些图案造型在设计过程中时有可用之处。
4.1 前帮盖件的应用
浅口式前帮盖件的应用要从整体结构上分析,应视其适应性。有的帮样结构对“盖件”适用性较好,可酌情进行吻合设计;有的帮样结构则不然。因而,无视适应性的“拼凑”设计则适得其反。
前帮盖件设计中,一般是把盖件搭配于“丁带式”和“浅舌式”的前帮部件上,这样的图案造型不论从“正统”的眼光来看,或以审美的观念看,都不愧称其为尽善尽美。如果在“方口式”和“圆口式”的前
帮部件上加以美化,在保持“口门”完整性的前提下,盖件的后端分别设计成直线型和弧线型的断面,口、盖二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图样更清新典雅;但须指出:直线型对应方口型、弧线型对应圆口型较为相称。
4.2 前帮围件的应用
在浅口式前帮美化设计中,应用围件美化是不易下笔的。不过,围件的造型图案可以应用创新的手法来对应浅口式的整体图案,它的“适用性”就会开辟出新的局面。
从整体上看,围件造型镶接于“浅耳式”、“浅舌式”前帮上,或者长围件造型搭配于“直口型”和“浅中开口式”的前帮上,都不失其美感;而且长围件向后延伸,自然地形成为后帮上口线,其整个线条于前后帮,从观感看,长而流畅,自然中又有淡雅之美。
4.3 前帮包头的应用
应用“包头”部件作为浅口式前帮的美化设计未尝不可,但应有别于男式“三节头”的包头造型;女式“包头”主要应显示其
5 后中帮的美化、整合、延伸设计
浅口式帮样的后帮较长,从“口门宽度点”到“后中缝”构成了一段很长的后帮上口线,其中包括“后中帮”和“后跟部”;其传统的“直线型”设计法也一直沿用至今。而浅口式后帮的美化设计是指于后中帮和跟部两部分的美化设计,也就是如何改变“直线型”后帮上口线,使其成为包括“曲线型”以及其它别致线条的美化设计问题。
(1)后中帮美化设计浅口式的后中帮是处于帮样的旁侧,从直观效果上看必不如前帮;不过其外侧却给人以延伸视野之感,而若让其“忽隐忽现”,亦不失其美感。由此可见,浅口式后中帮的美化设计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如在多曲线造型的“异型口”的宽度点之后,再连接多曲线造型的后中帮上口线,令人有目不暇接、颇似波浪翻滚之感;在“方口型”宽度点之后的后中帮位置上采用侧面断帮分割线条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由“多圆曲线”组成的断面分割线条,让人们在欣赏正面“方口型”洁净美的同时,又在侧面发现“多圆曲线”之美,二者呈现出“反差”之造型美感。
浅口式后中帮美化设计中,除了采用“曲线型”后帮上口线以改变“直线型”后帮上口线的设计方法外,大多采用在上口线中段进行局部“侧面断帮”的设计方法以美化后中帮,以更凸口型的造型美。
(2)浅口式”与“带式”帮样的转换和整合设计不少“带式”帮样的结构形式可借用“浅口式”帮样的结构形式,运用转换并整合而成其“姐妹作”。转换、整合的设计主题一般选择于“后中帮”侧面,该处为“绊带”部件较理想的整合位置;因而应进行一次针对性的保留设计,即在保留包括口门造型在内的结构造型的前提下,转换符合于带式帮样特殊结构的整合再设计。如果转换整合得当,“带式”帮样即可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里,借用“圆口式”的口门造型图案来说明浅口式帮样向带式帮样的转换、整合以及美化再设计。我们可以在后帮上口线的“后中帮”侧面这一局部进行一系列的转换、整合以及美化等再设计,绘制出“圆口一带式”的图样,其设计方法是恰当的也是无可挑剔的。这样的的设计可充分说明,应用浅口式包括“口门”造型结构在内的原图样,是可以转换、整合并加以美化设计的,是顺利实现“带式”图样的有效途径。
以浅口式图样为基础,经尝试还可以设计其它造型结构的“带式”图样。
图10的图例即是利用“方口型”或“方圆结合口型”的图样,转换设计为“双前绊带式”的图样。由于口后多出一条“绊带”部件,因而在转换整合设计时,第一前绊带部件应设计于“口门宽度点”之后、“后中帮”部位之前,即二者间的中心位置上;第二前绊带的设计则落于“后中帮”的位置上。
从图例中不难看出,它是借用原图样的后帮上口线进行设计,但它并不局限于“后中帮”位置。
图9 方口型、方圆结合设计
图11的图例即“圆口叉带式”。由于“叉带”部件在设计时内侧的“带根”前倾,外侧的“扣带”拖后,呈倾斜状态绕向于脚背;因而内侧的带根应设计于后中帮之前,外侧的扣带还是设计于后中帮附近。
浅口式转换带式帮样是在采用曲线型美化后帮上口线的同时,又在后中帮的侧面采用“象征形式”的
设计手法,分别绘制出“前偏”或“后偏”的“带式”图样,让人们在直观与旁观两向度方面都会领略到美的感受。
图9 “大圆口”口侧折叠花条镶嵌
图10 “方口式”口侧前伸花条镶嵌
在浅口式转换、整合带式图样的设计中,上面罗列了“前绊带式”、“双绊带式”、“叉带式”、“前偏带式”、“后偏带式”以及“丁带式”等等;由此可见,浅口式转换、整合带式图样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可融性。
再如带式帮样中的“盘带式”,在转换整合过程中,它的前帮样可以全盘接纳原浅口式图样的造型结构,只有在最后部的后跟部,设计一个能够架设安装“盘带”部件的“超高型”的“包跟”部件,让这一成型的“盘带式”包跟部件接轨于浅口式图样上,一种理想的“浅口盘带式”大功告成(图12)。
图11 圆口式设计变化为圆口叉带式
图12 浅口式——浅口盘带式整合设计
(3)浅口式与“浅口全、半空凉鞋”帮样的延伸设计浅口全或半空凉鞋帮样是由浅口式帮样延伸设计取得的。由于人们对浅口式的偏爱,专业界为了不因时令而中断,因而设计出既保持传统产品特色又适合时令需求的浅口全或半空凉鞋的花色品种,它是一种“延伸性”的设计方法。
浅口全、半空凉鞋由于结构设计上能让脚背和脚跟甚至脚趾外露于鞋帮之外,具有一定的散热功能,因而适合于夏令季节穿用的需求,其美化要点简要分述如下:
①“浅口后偏带式”后空凉鞋。其帮样结构特点是:应用后带部件从内侧沿后帮上口线,绕过脚跟与外侧处的鞋钎扣上;即构成了脚跟外露的后空(后偏带)凉鞋。
②“浅口橡筋带后空凉鞋”。它的结构特点是:应用“橡筋带”镶接于脚跟,即后缝高点附近的后带上,从而构成后空凉鞋。
③“浅口式全空(前后空)凉鞋”。它的结构特点是:除了任意设计后空凉鞋造型结构外,在帮样板的J点处根据造型需求,设计一“空洞”的轮廓线条作为“前空”;即成为“全空凉鞋”。但须指出“前空洞”不宜设计得过大或过小,过大了必影响头式造型的变化;过小了则不会起散热的作用,以拇指稍能显露为理想。
④“浅口盘带式”全或半空凉鞋。它的特点是:在“后弧线”上设计一“超高度后缝包跟部件”以满足“盘带”部件的穿条之用。有此可想,其后中帮附近须采用侧面断帮的设计方法,“盘带”才能组合成型。
(4)后跟(包跟)部件的美化设计浅口式帮样与其它品种的帮样一样,为了增添其整体帮样的美感,在不显眼的跟部加以点缀还是必要的。不过,浅口式包跟部件的设计应恰如其分,应以清新雅致着笔,以免影响整体结构的协调感。这里还需指出,若已于后中帮的侧面应用重笔描绘鲜明的点缀图案,那么在跟部就不必要多费心思了;反之,还是要动些手笔。总之,太浓或太淡、太繁或太简,都不尽如人意。
跟部件包括有:直、曲线造型的“包跟条”,“葫芦”等造型的“包跟”部件,最简易的还有“保险皮”或“包口条皮”等等。
综上所述,鞋类产品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的装饰品。当前我国的鞋类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并已面向国际市场。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差异,加上季节、气候、衣着等的变化,对于产品的造型款式的要求亦随之而异;同时,人们对穿戴之物厌腻其“重复性”,时刻潜在着新的追求。帮样的美化设计方法很多,对增添产品艺术形象、提高产品的档次及销售量都具有现实意义,美化设计同做菜的佐料一样,必须应用得恰当,过了还会腻味,不易被人接受,帮样设计者应有的放矢,才能创新性地使鞋类产品旧貌换新颜。
[1]赵丹.图案在女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
[2]马莎莎.基于原型的女鞋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
[3]崔丽娜.鞋用图案在鞋类设计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08,(9).
[4]邓富泉,王小丽,彭文利.系列鞋类设计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7,(3).
(责任编辑:文婷)
TS943
A
1003-3319(2016)04-00006-04
10.19469/j.cnki.1003-3319.2016.0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