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蒜泥白肉

2016-12-08彭忠富

烹调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辣椒油白肉蒜泥

彭忠富

蒜泥白肉香辣鲜美,蒜味浓厚,肥而不腻,属于经典凉菜。其老祖宗是“白肉”,最早见于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书,但发源地却是在满族同胞聚居之地东北。

袁枚《随园食单》说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长之菜”,“割法虽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参、横斜碎杂为佳,与圣人割不正不食一语截然相反。其猪身肉之名目甚多,满洲跳神肉最妙。” 袁枚说满洲跳神肉是白肉中最好的。为什么白肉又叫跳神肉呢?原来,满族曾有一种传统大礼叫做“跳神仪”,无论富贵士宦,其室内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择日致祭之后,接着就吃跳神肉。这种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准加盐酱,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 “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纸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在整理他父亲李化楠宦游江南时收集的烹饪资料手稿时,也将江浙一带的“白煮肉法”载入了《醒园录》之中。晚清时,“白肉”“椿芽白肉”则可以在傅崇榘《成都通览》所记成都街市餐馆食品中看到。可见白肉做法的流传路线是从东北、中原、江南一路南移,最终来到四川,这也说明饮食也是一种互相交融的文化,而川菜可谓博采众家之长。

四川人在白肉的烹饪基础上加以蒜泥调味,不仅使白肉更好吃了,而且营养价值也更高。然而,并不是任何一个主妇都能做出地道的蒜泥白肉来,要么肥腻难以下咽,要么淡而无味,总之跟饭店里的蒜泥白肉相差甚远。会者不难,关键是要掌握做这道菜的技巧。主料自然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肥瘦比例相等,太肥吃起来太腻,不好吃;太瘦吃起来很柴,塞牙齿。用大火把水烧开,把五花肉放到锅里煮。接着放入适量葱结、八角、姜块、料酒和盐巴。开水下锅,把蛋白质锁在里面,肉吃起来更加香甜;冷水下锅,主要是喝汤,让蛋白质融在汤里面,这样汤味浓郁。500 g肉需要煮10 min,敞开煮,不需要放锅盖。加料、开盖煮肉这一步,同时完成了焯水、腌制、去腥、提味,一步到位。10 min后,将筷子捅进肉里再取出来,如果不流血水,说明五花肉已经熟了。

把五花肉取出来,马上放在冰水里浸泡5 min,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五花肉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之后,会变得更加脆口弹牙,也便于切片。否则就得自然凉透,这样会耽搁不少时间。切片时越薄越好,大约2 mm左右最为合适,便于肉片跟酱汁充分混合进味,口感更好。根据肉片长度,将黄瓜切成段,同样切成2 mm左右的片状,用肉片包住黄瓜片,一片黄瓜配一片白肉,也算荤素搭配吧。蘸着蒜泥酱汁送入口,就算多吃都不怕腻。此菜要求选料精,火候适宜,刀工好,佐料香,热片冷吃。食时用筷拌合,一股酱油、辣椒油和大蒜组合的香味直扑鼻端,使人食欲大振。

蒜泥白肉需要注意,蒜泥不是在案板上用菜刀拍出来的,那是蒜粒。蒜泥是在擂盅里捣出来的,10颗大蒜去皮,在擂盅里反复捣成泥为止,这样蒜味会更加浓郁。将蒜泥、辣椒油、陈醋、生抽混合,这就是酱汁了。淋在白肉上也好,用白肉蘸酱汁吃也可。

猜你喜欢

辣椒油白肉蒜泥
吮手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辣椒油中的溶剂红52
烹饪大师话名肴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的含量
单手大刀片白肉
狐臭试试隔蒜泥灸
吃辣加点醋不伤身
蒜泥点唇
蒜泥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