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能及的安全感
——幼儿教育中“爸爸”的作用和价值探究

2016-12-08杨欢

好家长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宝宝科学爸爸

文 杨欢

无人能及的安全感
——幼儿教育中“爸爸”的作用和价值探究

文 杨欢

经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般一个家庭中爸爸参与幼儿教育时间较多的,幼儿会呈现出更多的优点,比如勇敢、大胆、幽默、乐观等等,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母亲更多带来的是一种细腻、体贴和关注。爸爸是亲情教育的彼岸,爸爸的关爱在整个家庭教育中起着绝对性的地位,本文通过爸爸在幼儿家庭亲子教育中的参与度的调研,论述了爸爸参与教育,给幼儿带来的无人能及的安全感。

幼儿教育 爸爸参与 安全感的获得

关于“爸爸去哪儿”的理性思考

近年以来,关于“爸爸去哪儿”的系列电视节目还有电影都空前火爆,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都是由爸爸全程参与,比如:爸爸带宝宝玩耍,爸爸带宝宝出去旅游,爸爸带宝宝做饭穿衣吃饭洗澡等。节目笑点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家务活儿方面,爸爸明显很不“专业”,甚至闹出很多笑话。但是宝宝们却乐此不疲,跟随爸爸吃一顿烧的饭都很开心。我想这里面是有一些原因的,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名事业各方面都比较成功的女性,在谈到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时,她说刚出生的时候由于他父亲大病初愈无法外出干活,母亲则出去打工,于是自己幼儿阶段的前三年是由父亲一人带的,这段经历对她后来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好处,她在平日的为人处世时比较乐观、豁达,在做研究的时候,比较大胆有魄力,这些都是幼年时期爸爸给予的,使她后来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很顺利。而相比较来说,一些由母亲一人带大的孩子,心思比较细腻,有时候女性的敏感会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做事的时候会犹豫不决。还有一些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这类孩子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由于平日很多事情被长辈包办了,所以他们的独立能力较差,依赖心理太强。由此我也想到,其实在整个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作用不可忽视,爸爸给予幼儿的安全感更是无人能敌的,这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人都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爸爸角色不容忽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爸爸角色的有效融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爸爸”角色融入,开启科学探索

爸爸角色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融入,有助于孩子开启科学的探索。一般来说,针对一些科学活动,幼儿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爸爸对于这些科学游戏一般也会比较感兴趣,而且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经历,带领幼儿一起开展科学探索。

比如有一次幼儿园开展《有趣的指纹》科学活动,我们事先发给家长一个短信通知,告知我们将在下周要开展这个活动,希望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家长们根据内容给我们老师一个回条,告知就这个活动他们家可以为本活动提供什么材料。如:乐乐的爸爸是医生,他就告诉我们可以带一些婴儿的手印和脚印;牛牛爸爸是教师,他说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指纹的书籍和图片;佳佳的爸爸是公安局的干事,他说可以提供有关指纹破案的视频等。我将家长提供的信息和材料进行分类,自己再准备一些家长不容易寻找的材料。这样一个协助式的互动,既让我们的课堂材料更丰富,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自主关心了解我们的课程,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也为家长在家开展科学小活动提供了经验储备。一方面,爸爸的融入带来了丰富的材料,给了我们科学游戏活动更多的方案和建议,另一方面,爸爸的融入使得整个科学实验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具体开展这次科学小游戏的过程中,我邀请了多位爸爸前来,很多爸爸参与后,小朋友更有成就感了。这次的科学小游戏的总结和收获中,我就提到了爸爸的融入,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收获。

二、“爸爸”角色融入,培养乐观精神

在研究中,我发现爸爸角色的融入可以培养幼儿的乐观精神,比如有的幼儿天生比较胆小,做事情出现害怕甚至放不开等心理状态,爸爸角色的融入,有助于引导幼儿大胆去探索。曾经我遇到一个家长,这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特别理性,但是爸爸工作比较忙,所以她每周都安排几个需要爸爸来进行的亲子游戏,通过爸爸角色的融入,原先这个孩子比较消沉、做事不积极,后来渐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在一些探险、冒险中,爸爸角色的融入有了更多的优势,一般爸爸的体力更为充沛,所以在长途旅行等方面,爸爸角色可以呈现出更多的优势来,比如爸爸可以带宝宝一起去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跋山涉水,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宝宝的乐观精神。

三、“爸爸”角色融入,增强安全意识

我们常说母爱是温和的、细腻的、体贴的,但是家庭教育中如果仅仅依靠母亲角色来完成家庭教育,那么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残缺的,在教育中,我认为爸爸角色的融入,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一般来说,爸爸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有着探索冒险的精神,同样在安全意识方面能够把握一个度,在安全意识的教育方面,作为母亲很可能会将一些条条框框硬性给予幼儿,规定很多种事情不能做,而爸爸很可能会放开门槛,规定哪些绝对不可以,哪些可以尝试,这个度,一般来说爸爸会把握得比较恰当。

记得有一本绘本故事名字是《大卫不可以》,不论大卫做什么,妈妈都会说大卫不可以。这是我们当前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真实写照,妈妈不断跟宝宝说不可以,而爸爸的融入,使得事情的度有了更好的界定和把握。比如在绘本故事的讲读中,不少妈妈只能将故事中的内容反复说出来,而爸爸却可以做到具体扮演成灰太狼等角色,使得故事内容更为生动,我想爸爸的角色融入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安全意识方面,反而更能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四、“爸爸”角色融入,收获成功教育

结合成功教育的角度来说,我想一旦爸爸参与到我们日常家庭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成功了一半。结合我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没有享受到健全的父母教育,导致后期的人格发展中出现不健全等行为,我们常说一个家庭中爸爸给予的最好的教育是爸爸能够爱妈妈,这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爸爸角色的融入,可以让教育过程更为理性。

记得有一个妈妈,我印象很深刻,她要求爸爸每天回家跟孩子们一起读故事书,更重要的,通过爸爸角色的融入,使得教育更加理性,孩子们大多数情况下喜欢看爸爸的笑话,喜欢跟爸爸一起吹牛讲故事……这些使得亲子之间的交流没有了障碍,从而收获了成功的教育。

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对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年幼的时期,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很多家庭目前的爸爸妈妈都是80后,针对80后父母,他们一般情况下工作比较忙,特别是80后爸爸,有着比较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做好家庭教育,这更需要爸爸的智慧。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更多的爸爸体会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体会到爸爸对于教育的重要导向作用,我想,我们会收获更成功的教育。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机关幼儿园)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吴利华.《‘义工爸爸’让幼儿园教育更精彩》,[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年6期

[3]何军.《谈幼儿语言的‘艺术创造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5期

[4]杨娟.《浅谈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途径》,[J],成才之路,2011年13期

猜你喜欢

宝宝科学爸爸
科学大爆炸
我和爸爸
好丑的宝宝
爸爸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科学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可爱宝宝超级秀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