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束与自由
——浅谈幼儿秩序感培养

2016-12-08赵芬

好家长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椅子原位教具

文 赵芬

约束与自由
——浅谈幼儿秩序感培养

文 赵芬

自由是人人都向往的。有自由,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那么是不是这种自由就是绝对的呢?是不是还应该有个约束?是不是还应该有个规则呢?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秩序感 环境 行为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在2-4岁时期,是培养秩序感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表现出仪式化的兴趣,总要把东西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或总是要在这个位置上找到这个东西。这种敏感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作为幼儿教师,我在培养孩子秩序感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所谓秩序感,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0-4岁的幼儿是秩序感发展的敏感时期,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这期间注重孩子秩序感的培养,对孩子的将来,甚至是一生都极有帮助。

一、保持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秩序

1.环境和物品材料的准备与放置要充分考虑秩序性

在幼儿园,教师要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用心经营,这是一个间接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所有教具和物品的摆放以及作品的呈现要很有秩序,并且要保持美观,擦得干净。让秩序感蕴含于环境,让环境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如果环境没有维护好,对幼儿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与精神方面都不可能收到什么良好的效果。

教具材料的选择应该适应孩子生长发育的秩序。教师在为孩子准备材料时应考虑到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出发,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感官、逻辑、语言以及科学文化的延伸准备。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反复操作的同时,锻炼了手眼协调,掌握了技能,发展了专注力和耐性。

教具的放置应从易到难,从上至下,从左到右,应有序、整洁、美观。同时要让幼儿养成物品从何处拿用完后要放回原处的习惯。开始,教师可以在放置物品的柜上贴上不同的标记,便于孩子根据标记将物品放回原处。久而久之,孩子们记住了各种物品的位置,标记可以越来越抽象,最后甚至可以不贴任何标记。

2.注重各种活动环节中的秩序,着力培养幼儿物归原位的习惯

孩子从早上来园开始,秩序性就应贯穿其中。教师在安排活动时要考虑到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日例行的活动尽量采取相同的步骤,每个活动环节也应充分考虑秩序性。

(1)适当添加错误控制帮助幼儿物归原位。活动中所有物品的摆放不但要整齐,还要有固定位置。为便于幼儿记忆位置,在新环境或新材料投放时,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适当添加错误控制,帮助幼儿记忆位置,正确归位。如:刚入园的孩子,茶杯、毛巾上的编号或标记,就是帮助他们用后物归原位。

(2)借助走线或游戏活动进行归位练习。如:蒙氏活动走线时,幼儿可自取教具橱内的任一教具,走完之后,放回原处。也可以玩游戏,如“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取来××区域的××教具,再放回原处就回来。”如此进行区域、教具、位置的记忆练习,帮助幼儿自选工作后物归原位。

(3)用故事或游戏的口吻帮助幼儿物归原位。孩子们喜欢童话故事,他们幼小的心灵认为所有东西与自己一样都是有灵性的,借助这特点,为便于帮助幼儿归位。在培养幼儿小椅子起身后放进桌下这一归位习惯时,只有凡凡几个小朋友不能归位。有一次,趁他不注意,我把小椅子给藏了起来,等小朋友都坐下来,他找不到自己的椅子。我抓住这一机会组织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谈话。我说:“我知道!刚才我发现有个东西飞出去了,好像是一把小椅子,是不是你老不去坐它,坐了后又不能把它送回家,它生气不愿和你交朋友了?所以就飞走了。”小朋友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在想,好像看到小椅子真的飞走了一样。然后,我说:“凡凡如果以后你离开椅子时能把它放进桌下,说不定它会回来。”午睡时,我把小椅子悄悄地放回原处,等他起床后发现小椅子回来了,高兴地说:“老师,我的小椅子飞回来了,它和我交朋友了。”从此,凡凡的小椅子总能归位了。其他孩子偶尔不归位的现象也有了明显好转。

(4)教师教学中操作材料的示范展示,从“取”到“收”要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让幼儿觉得“取”和“收”也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更有利于幼儿物归原位。如:“剪纸”示范:取过材料剪,将剪下的废纸放进垃圾桶,剪下的作品放在规定的位置,剪刀和其他材料放回原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幼儿没形成良好的秩序感之前,教师一定不要为了图省时省力,展示完了教具不收而接着让下面的幼儿操作,这样不利于幼儿物归原位习惯的养成。

3.强化幼儿良好的秩序行为

(1)表扬同伴在秩序感培养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同伴之间易于模仿,在培养秩序感方面教师经常表扬那些秩序感好的幼儿,对其他幼儿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他们会以此为榜样,调整、改善自己的行为。

(2)秩序感的培养要天天提,时时提。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每项活动都要注意提醒幼儿保持环境中的秩序。还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当中的良好行为表现,继续进行正强化。如:“××的材料收得真整齐”等。从而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促进良好行为的再次出现。

二、保持家庭环境中的秩序

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秩序感的培养也一样。教师在园要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行为。还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不但为幼儿营造一种宁静、舒适、充满情趣又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还要注意以自身的秩序行为榜样影响孩子,时时处处注意教育引导、提醒,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行为。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好习惯,把玩过的玩具随意乱扔不放回原处,不知道收拾。其实,这都是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秩序感的具体体现。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因此,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秩序感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1.保持家里物品在相同的位置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人虽然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家庭中的物品,特别是孩子要用到的用品和玩具应该让孩子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孩子的玩具请他自己整理、放置。同时大人也应养成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的习惯,这样不但方便家人,还为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

2.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良好的作息制度不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好处,而且还有利于孩子秩序感的形成。家长尽量给孩子一个规律的作息制度,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我们从家庭与幼儿园同时入手,会使孩子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幼儿园)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8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4.5

为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有充分愉悦的体验,我们是否就应该漠视或否定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无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动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给予幼儿过多的自由,表面上是重视了幼儿的情绪,让幼儿自由的发展,而事实上在混乱和充满危机的场景中活动的幼儿,其内心体验并不一定是愉悦的,对幼儿的发展也未必是积极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小椅子原位教具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走来走去的小椅子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在熊的家里
神奇的小椅子
神奇的小椅子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
原位强化的铝基复合材料常见增强相及制备方法
全头皮撕脱伤原位回植成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