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滚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6-12-08庞根生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敏化后遗神经痛

庞根生



滚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庞根生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院,南京 210006)

目的 观察滚针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滚针配合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睡眠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睡眠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睡眠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滚针配合拔罐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针刺疗法;电针;疱疹,带状;神经痛;针药并用;围刺;刺络拔罐疗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持续1个月以上的神经性疼痛。该病疼痛特点是持续性、自发性灼痛或深在性疼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疼痛或阵发性灼痛,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及难以忍受的瘙痒[1]。

全球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带状疱疹发病率为1.2‰~4.8‰/年[2],而PHN的发病则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皮损面积、急性期疼痛程度及初治时间等呈正相关[3]。PHN伴随着失眠、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PHN的西医治疗以口服三环类抗抑郁药及抗癫痫类药物为主,但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等副反应。而针灸治疗在改善PHN疼痛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故笔者在电针基础上采用皮肤滚针配合拔罐疗法治疗PHN患者30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PHN患者均为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1±12)岁;平均病程为(6.97±3.90)个月。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1±12)岁;平均病程为(6.80±4.1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中PHN的诊断标准。①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皮损临床治愈后出现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②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③阵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或紧束样疼痛;④患区内有明显神经受损后的其他不适感,如痒、紧束感、蚁行感等;⑤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睡眠障碍。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为18~80岁;③病程为2~18个月;④患者入选前1星期内未采取针对PHN的治疗措施;⑤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可导致疼痛的疾病,合并严重心、脑、肾等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的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③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④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⑤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如眼或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

2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口服甲钴胺片0.5 mg,每日3次。

2.1 治疗组

2.1.1 电针治疗

取阿是穴及疼痛区相应皮肤节段的夹脊穴。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一次性毫针以疼痛区为中心、在疼痛边缘进行向心性围刺,每针间距2~3 cm,平刺进针,行捻转法,得气后接长城牌KWD-808I全能脉冲电子针灸电疗仪,同一输出的2个电极分别接到病变对应神经节段上下各一节段的2个夹脊穴,另在疼痛区选择两组穴位接上电极。刺激参数为采用直流电,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为2~5 mA。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

2.1.2 皮肤滚针治疗

电针治疗结束后予以皮肤滚针治疗。在患者疼痛区及夹脊穴予以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然后手持皮肤滚针在治疗区予以滚刺治疗,每个部位上下左右来回滚动5次,力度适中,以皮肤隐隐出血、感觉疼痛为度,可根据病情需要增加或减少滚动次数。

2.1.3 拔罐

滚针治疗结束后在疼痛区及夹脊穴位置予以火罐疗法,时间为10 min。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取穴、操作同治疗组电针治疗。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疼痛评分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即以长度为10 cm的标尺,每1 cm代表1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

3.1.2 睡眠评分

通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夜间睡眠的时间,计算睡眠效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睡眠效率评价采用国际标准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睡眠检测法将睡眠效率分为5级,Ⅰ级为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Ⅱ级为睡眠率60%~69%,睡眠困难;Ⅲ级为睡眠率50%~59%,轻度睡眠障碍;Ⅳ级为睡眠率40%~49%,中度睡眠障碍;Ⅴ级为睡眠率30%~39%,严重睡眠障碍。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胁痛的相关疗效标准及睡眠率进行拟定。

痊愈:局部皮肤疼痛消失,皮肤感觉正常,VAS评分为0分;症状消失,睡眠率75%以上。

显效:局部皮肤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减少>2分;症状缓解,睡眠率65%以上。

有效:局部皮肤疼痛有所减轻,VAS评分减少1~2分;症状改善,睡眠率55%以上。

无效:局部皮肤疼痛无改善,甚至加重,VAS评分无改变;症状如前,睡眠率45%以下。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3.4.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07.09±1.482.76±1.701)2) 对照组306.92±1.483.73±1.68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04.03±0.911.67±0.721)2) 对照组303.97±0.822.14±0.87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4 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本病多因感染湿热风火邪毒,蕴结于肌肤,损伤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到了后期,本病迁延日久,久病及络,久病致瘀,余毒未清,气滞血瘀,阻滞肌肤而发为后遗神经痛[4-7]。PHN刺痛、夜间加重、色素沉着等也提示为“瘀”,故而针灸治疗PHN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主[8-11]。

国际疼痛学会将PHN归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P)。有研究[12]表明,神经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对于NPP产生重要作用,组织发生损伤后,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神经激肽A等介质,这些神经介质可使高阈伤害性感受器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越来越高,从而出现外周敏化。而外周敏化后活性增强,可导致中枢神经敏化。目前临床研究提示降低外周敏化可影响中枢敏化[13]。

皮肤滚针源于皮肤针疗法,由“半刺”“毛刺”等刺法发展而来,属于多针浅刺的针具,与传统的皮肤针相比较,具有用力均匀、易于操作、刺激量小等特点,且滚针的刺激面积更大[14-16]。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此法主要作用机制为负压的机械刺激和温热刺激。PHN病程迁延日久,久病及瘀,根据“菀陈则除之”的原则,本次研究采用皮肤滚针与拔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有刺络放血疗法之意。刺络放血疗法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等异常情况,还可减少局部P物质等神经源性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降低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疼痛[17]。且拔罐疗法中负压的机械刺激使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毛细血管破裂,增加疼痛区的出血量,火罐的温热刺激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明显降低患者局部血清P物质等炎性介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另一方面,神经源性介质释放数量的减少可降低外周敏化,间接影响中枢敏化的发生与维持,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拔罐疗法之后皮肤表面留有“罐斑”,此为毛细血管破裂后血液瘀滞于组织间隙中,出现“自身溶血”现象,释放出组胺、5-HT等神经递质,可增强自身抵抗力。

PHN患者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而长期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常出现情绪、性格等改变,而睡眠障碍是PHN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之一,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针刺治疗PHN可明显缓解疼痛,而疼痛减轻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通过本次研究可知,皮肤滚针配合拔罐治疗PHN的疗效显著,特别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且本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37.

[2] 崔长弘.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研究现状[J].疾病监测,2013,28(12):1030-1034.

[3] 谭颖,曾丽玲,李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因素Spearman分析[J].现代医院,2015,15(8):57-58,60.

[4] 周定军,杜念念.围刺配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36-37.

[5] 陈勇.火针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2):65-67.

[6] 王小丽,张芙蓉,许爱秀.芒针配合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23-24.

[7] 张玉霞.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20-622.

[8] 欧爱萍,李芬,梁元恒.超声波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192.

[9] 张凌宇.五苓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13-14.

[10] 许德敬,李月.非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4):50-51.

[11] 王倩,闫颖,王明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23-124.

[12] 韩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19(5):524-526.

[13] 马柯.临床慢性疼痛治疗的靶点:外周敏化还是中枢敏化?[C].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3:1.

[14] 韦强,孙玉,徐思达.皮肤滚针联合药物对鸡冠毛细血管作用的实验观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20(4):291-294.

[15] 丁曦,陶昆.皮肤滚针治疗带状疱疹202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6,36(5):38-40.

[16] 戴帅.滚针结合拔罐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0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B03):805.

[17] 田浩,田永静,王兵,等.刺血拔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P物质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8):678-681.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Rolling Needle Therapy plus Cupping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

D,21000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olling needle therapy plus cupping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 Sixty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 In addition to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ecobalamin table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rolling needle therapy plus cupping.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nd sleep scor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8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1). The VAS score and sleep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and sleep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Conclusion Rolling needle therapy plus cupp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d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Acupun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Herpes zoster; Neuralgia;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Surround needling; Blood-letting puncturing and cupping

1005-0957(2016)11-1287-03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11.1287

2016-03-21

庞根生(1972 - ),男,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敏化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uIn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
5种天然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