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初探
2016-12-07焦洋胡杰林
焦洋+胡杰林
摘 要:本文介绍了京津冀一体化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初探
关键词:京津冀 一体化 职业教育 发展影响 初探
2015年 8月 2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细节首度公布。是日临近中午 12时,新华社播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其中,京津冀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在历史上,京津冀三地各有其产业特点。官方资料显示,三地在 10年前就已经形成自己的产业分布特征。概括来说,河北省基本是以钢铁产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轻工产业为主,即第二产业为主导。北京作为人力资本中心、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大批优秀人才聚集在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围绕自身的教育、文化、科技这些核心资源来发展壮大产业。而天津依靠天津港,本身又具有非常好的工商业基础、制造业基础,虽然赶不上北京的高端服务业,但其先进制造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的加工环节具有优势。如今 10年过去了,京津冀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北京依靠自身优势“一枝独秀”,地区发展失衡严重。目前的北京,各种资源趋近饱和,为了更加优化经济结构,需要退出一部分行业,留出这部分空间继续升级产业结构;对天津来说,突破瓶颈、实现新一轮腾飞的愿望十分强烈;而河北方面,接纳一些行业的同时也是实现再升级,逐步实现整个区域的平衡。
教育部 201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对于三地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 2015年年会上提到,“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培养结构,加快完善发展机制,持续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以中国制造 2025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能力。特别指出要服务区域,支持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群,深入推进地市级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东中西部合作机制,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发展做贡献。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经济类专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机遇。多年来,经济类专业在招生过程中表现较为热门,得到众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随着三地定位逐渐清晰,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也逐渐显现出来。目前,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例,招生方面各地院校与其他专业横向对比时都显现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在就业方面,对口率严重不足。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走到出纳或其他财务人员岗位上,更多的去应聘了销售、文员或其他行政类岗位,一方面与地方经济布局有关,另一方面来源于市场需求。近来,国家大力宣传和倡导创新创业,而经济类专业学生结合本专业的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创新创业具备先天优势。天津未来作为华北地区经济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逐渐显现,势必在未来需要更多的会计或金融类专业人才。
根据三地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的发展趋势,国家应从有利于深入推进产教研学合作、有利于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强三地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服务甚至引领三地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首钢向曹妃甸迁移,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一次机遇与尝试,曹妃甸也是目前京津冀合作的主战场,整个京津冀产业的结合特别是首钢的转移会使曹妃甸现代的制造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随着企业的转制,人才培养方向也发生变化,并且应该考虑如何为学生转变观念,使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不单考虑京津这两个一线城市,为结合及转移之后的企业提供人才输出。国家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更大空间上对三地职业院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按照产业集群发展与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相对接的方式,在明确三地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将相应的院校或专业或学科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扩大河北省的职业教育资源规模。北京市应对市属高等院校进行分类定位,将适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资源做优做强,将不适合的在三地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调整重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市属高等教育资源(或要素)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资源、继续教育资源、成人高等教育资源。从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来看,仅从疏解北京人口的角度考虑,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校是重点需要调整的对象。对于重复建设的学科和专业,对于一些办学水平不高的学校,对于其主要办学方向与北京市产业升级与产业布局调整趋势不相符的,要作为重点调整对象。
以就业为导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应根据三地人口就业规划与就业布局调整,指导三地对职业教育资源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共同建设跨行政区划、覆盖三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越来越多的实践者认识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实现量的平均,而是要在统筹规划下,实现形成高尖端人才、通才培养和专才培养的梯度培养模式,而这些都可以用不同的协同方式实现。目前,我们面对现状,应当成立强有力的专门机构,本着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京津冀地区高校及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运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职业教育应当全力支持和配合相关要求。北京、天津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一些优质教育资源,要发挥对河北的支持作用,进而支持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但也是经济,更是民生,地方经济要是进行融合的话,那么职业教育肯定要进行融合,过去我们适应产业的发展,到现在我们职业教育来服务产业的发展,而未来通过京津冀融合发展、深度合作,必将使职业教育提升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