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
2016-12-07孔冬梅
孔冬梅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操作简单、安全、富有趣味性的小实验,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观察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趣味性化学小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趣味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大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趣味化学实验呈现。通过这些小实验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直观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思维能力。
一、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化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虽然各种化学反应都有其遵循的规律,但是实验现象确实千变万化的。对此,教师可通过一些操作简单、安全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课程上,教师可以趣味性化学实验的现象结果为背景,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观察认识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进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在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也是一个锻炼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由以上的内容不难看出,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程效率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运用的有效策略
1.进行教学观念创新
化学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演示实验过程,而是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因此,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亟待改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趣味化学实验当中,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目标之一就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无论进行何种教学方法,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就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同学相互探讨交流。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稀释”时,可以设计两个实验环节,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一个带有滴管的试剂瓶,加入少量浓硫酸,然后向浓硫酸中滴水,让学生观察稀释浓硫酸的错误做法产生的液体飞溅现象;第二个实验是准备一个新鲜鸡腿,将浓硫酸滴在鸡腿上,让学生观察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先思考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然后让学生相互探讨稀释浓硫酸的错误做法可能产生的危险,进而达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目标。
3.由趣味化学实验引入课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在课程安排上,初中的学生是在三年级才接触化学这一学科,但是课本中学习的物质和实验现象却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此,教师在化学课程的开篇之初,就通过一些趣味性化学实验的设计,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在化学课程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就可通过“烧不坏的手帕”这一趣味性的实验展开教学:首先将一个手帕浸入到一个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之后有坩埚钳将手帕取出并用火柴点燃,之后查看实验结果。学生会发现,虽然手帕上会燃起大火,但是大火熄灭之后,手帕是完好无损的。之后教师可设计另一个趣味性的化学小实验,蓝瓶子实验:取一圆底烧杯,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水,之后再滴入数滴 0.1%的亚甲基蓝,亚甲基蓝不能加太多,以免变色太慢,之后再加入一定量的 NaOH,NaOH的量同样也应该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之后震荡烧杯,就能够看到烧杯中液体起初变成蓝色,静置两分钟后变成无色,再震荡又会变成蓝色。这两个实验的引入,前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其实就在大家身边,后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神奇。
4.设计课外实验,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
化学这门全新的学科,在学习之初,一些基本的知识,如物质的名称、符号以及元素符号等都是需要学生记忆的,而这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具体物质符号性,从形象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若教师不能够建立正确的引导方式,只是一味地理论说教,则会引起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反感。对此,教师可通过一些课外趣味性化学小实验的设计,让学生自发地去搜集资料,了解化学,进而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比如,在学习“营养物质”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设计自制豆腐这一课外实验,让学生在家里,将水与黄豆混合并放置一天,之后黄豆泡开用豆浆机将其打碎并过滤,昀后将过滤后的豆浆加盐调制放于方形容器中一段时间,就可以得到豆腐。该实验中,学生应该注意,打豆浆时,黄豆和水的比例是 1:1。这一实验,操作简单,安全,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的神奇,又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课外学习。
5.合理利用趣味化学实验,变抽象为形象
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化学公式、实验现象的记忆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不耐烦,对结果的记忆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此,在该部分内容的讲述时,教师可将其化学实验应用其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化合反应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通过“滴水生紫烟”这一实验,让学生观察锌和碘以单质形式单独放在一起以及再加入水之后的反应现象,让学生判断化学反应的形式和方法。同时,也能够在这一章节强化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又比如,在学习分解实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实验让学生观察重铬酸钾分解时的实验现象,既能够让学生对分解反应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综上所述,在初中课堂上开展趣味化学实验,不仅能有效提高化学教育教学的效率,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化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我成长。这不仅是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袁文兰。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3(11):49.
[2]吴小清。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剖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