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堂价值引领研析

2016-12-07黄远生

中小学德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保洁员交通规则品德课

黄远生

摘 要 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正面示范,引领学生建立积极的价值取向;及时矫正价值误区,帮助学生学会价值判断和选择,并在践行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价值引领;反面素材;道德建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2

2016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品德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确保课堂教学传递正能量。要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特别是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偏差及时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不断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并在实践体验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是小学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践中,多数品德课教师都非常注重价值引领,但是,一些课堂生活片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推敲。

一、正面示范,引领积极的价值追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鲁洁教授指出,课程以儿童现实的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是儿童生活的锤炼。[1]品德课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更要慎重使用反面素材,用精心锤炼的生活素材,引领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片断1]

在教学“平安走天下”(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连续播放了几段视频,展示了一些行人和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并呈现了几段车祸的真实现场。场景颇为惨烈,甚至有些血腥。不少学生捂住眼睛不敢看,有的甚至当场尖叫起来……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选取的素材固然能带给学生极大震撼,让学生深刻认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但是,难免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对于小学生而言,认识交通标志,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才更加重要。同时,儿童处于学习、生长、模仿阶段,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但是非判断能力低。[2]课堂仅呈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无法带给孩子正面的示范引领。教师在使用反面素材时要进行精心的加工处理,如删除血腥的镜头或细节,也可将视频改为静止的图画,并配以背景音乐和文字解说,避免带给孩子不良影响。同时要加强正面示范,如引导儿童模拟交通路口等场景,开展文明过马路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学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随着回归生活理念的深入推进,许多品德课教师认为,如果课堂只呈现生活美好的一面,不利于孩子正确认识社会,实现社会性发展。诸如环保、毒品、诚信等主题教学,恰当运用反面素材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然而,反面素材往往反映了社会生活中诸如暴力、违法违规等现象,具有超常、新奇等特点,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冲击力。这要求教师精心锤炼生活素材,注重正面示范,以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引领学生过积极、愉快的生活。

二、及时矫正,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

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目标。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并充满价值冲突,难免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困惑和价值误区。品德课教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价值误区,引领学生学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片断2]

在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先播放视频:校保洁员阿姨一天的劳动;之后,展开讨论。

师: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1:保洁员阿姨起早摸黑,工作太辛苦了。

生2:因为有了保洁员阿姨的劳动,我们的学校才更加整洁美丽。

生3:保洁员阿姨是很辛苦,但她也是为了赚钱才这么做的。

生4:我们不能再随地乱扔垃圾了,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

上述教学片段中,课堂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保洁员阿姨是为了赚钱才这么做的”。这明显与本课教学的价值目标发生了偏差,亟需教师的引导。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与保洁员阿姨的日常交往场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而保洁员阿姨起早贪黑地劳动就是为了钱吗?”“保洁员阿姨的辛勤劳动,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孩子们在讨论中自然会认识到,多数人都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用平凡的劳动赚钱生活,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劳动者,劳动最光荣。面对价值多元的社会,我们要引导儿童逐渐形成并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学会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

三、引领践行,促进价值观的自主建构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课程逻辑伴随着学生认知活动和半径的扩大,内容呈现出从个人到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的同心圆模式。[2]品德课教学应遵循这一逻辑,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实现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自主建构。

[教学片断3]

在教学“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制作了动画视频“丁冬进城记”。播放视频后,展开讨论:

师:丁冬初次进城,遇到了很多交通问题,谁愿意为丁冬解惑呢?

(学生就丁冬不解的问题纷纷举手回答)

师:如果丁冬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会怎样?

(学生再次展开讨论)

师: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接下来,我们一起做安全警示卡吧!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将教材内容加工成动画视频,有利于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制作安全警示卡,则能帮助学生熟悉交通标志。但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否真正运用本课所学交通安全知识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譬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讲述自己每天常规的上下学路线;并制作简图,画出遇到的交通标志;讲一讲这些交通标志的涵义等。由此,让学生勾画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场景,解决可能遇到的交通问题。这样的教学必将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鲁洁教授指出:“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另一方面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3]可见,回归生活的最大意义在于引领儿童的生活,服务儿童的道德成长。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认知,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由此形成的价值观才具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引领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鲁洁.在学习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N].中国教育报,2002-9-10(3).

[2]徐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品德课堂[J].中小学德育,2014(12):31.

[3]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0):1.

(作者单位:安溪县第六小学福建泉州 3624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保洁员交通规则品德课
交通规则
难过
人大声音,何以成为乡村保洁员的福音?
交通规则要遵守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任何时候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
倾斜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