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6-12-07宫景莲

淮海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糖化

宫景莲



·药物与临床·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宫景莲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上效果及安全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0例,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并根据血糖检测的情况进行胰岛素使用量,观察2组患者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用量的改变,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周后对照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胰岛素使用量均显著增加,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同时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可选择此治疗方式。

糖尿病,2型; 西格列汀; 胰岛素; 临床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最新IDF调查研究显示[1],2013年的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3.82亿人,而且有3.16亿糖尿病高危人群,其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据报道,每年花费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上的费用占当年卫生总费用的6.2%,占我国当年GDP的0.15%,而且这一数字在不断上升[2]。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疾病和过早死亡,是使个人和经济成本提升的慢性疾病,因此制定控制血糖的方案是否有效尤为重要[3]。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众多,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及部分患者的耐药性,部分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因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持续性的治疗,从而导致长期胰岛素治疗后易发生低血糖。新型抗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主要通过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在血糖升高时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控制血糖[4]。本资料采用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且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慢性感染及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患者,排除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15例,男65例,女50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3±6.8)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3.6±1.3)年。观察组115例,男66例,女49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7.2±6.9)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3.7±1.4)年。2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值,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基础血糖值比较 (±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基础血糖值比较 (±s)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kg/m2)观察组1159.1±1.613.1±2.49.1±2.128.6±2.4对照组1159.0±1.513.0±2.39.1±2.028.9±2.4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地特胰岛素每晚注射1次,起始剂量为0.2 U·kg-1·d-1,胰岛素计量根据血糖来调整,调整的原则是:血糖每超过目标值1.0 mmol/L,地特胰岛素增加1 U,每3~4 d调整1次剂量。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进行治疗,胰岛素的治疗同对照组,西格列汀(默克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120172)100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用量的改变,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无显著改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显著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115 治疗前9.1±1.613.1±2.49.1±2.1 治疗后5.7±1.4*#9.1±2.3*#7.2±0.7*#对照组115 治疗前9.0±1.513.0±2.39.1±2.0 治疗后7.4±1.7*11.3±2.1*8.1±0.9*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kg/m2)情况比较 (±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kg/m2)情况比较 (±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F值P值观察组11528.6±2.428.2±2.30.345>0.05对照组11528.9±2.434.1±3.14.273<0.05t值0.2783.963P值>0.05<0.05

2.3 2组患者治疗12周中胰岛素使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期间日使用胰岛素的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12周中胰岛素使用量(U/d)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仅有1例(0.87%)受试者发生低血糖,未经特殊处理,痊愈。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11例(9.57%),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5,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是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据现有的资料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逐渐年轻化,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为胰岛素抵抗背景下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5]。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且随着病程进展,各种器官和系统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随之出现,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西格列汀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延缓GLP-1的降解,从而调节患者血糖水平,从而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尽管目前研究显示,西格列汀单药治疗对糖化血红蛋白降幅在0.6%~0.9%之间,但其联合其他降糖药物后,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降低其他药物的剂量[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单用胰岛素组(P<0.05);且治疗12周期间日使用胰岛素的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后可显著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而且在降低血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另有研究证实[8],西格列汀还可以抑制人体胃肠道蠕动及胃液分泌,通过延缓胃内容物排空,从而减少了人体进食,故在治疗过程中不增加体重。本组研究显示,联合西格列汀组的患者治疗12周后,其治疗前后体质指数无显著改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显著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并不增加受试者体重。

胰岛素为目前治疗各型糖尿病的最佳药物,但其缺点为易发生低血糖,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增加[9]。本组研究显示,治疗期间仅有1例受试者发生低血糖症状,未经特殊处理,痊愈;对照组治疗期间低血糖11例,2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进行治疗,较大程度上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同时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可选择此治疗方式。

[1] XU Y,WANG LM,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8):948-95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3] 李晓赟,董吉祥,谢莹.磷酸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36-37.

[4] ZHAO Y,HEPING L,XIUXIN W, et al.Dipeptidyl peptidase 4 inhibitor sitagliptin maintains beta-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onset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one year prospective stud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4,99(5):E876-E880.

[5] BARZILAI N,GUO H,MAHONEY EM,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sitagliptin mon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Curr Med Res Opin,2011,27(5):1049-1058.

[6] 龚健,胡欣,张峰.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2):175-185.

[7] 刘方平.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6,34(2):219-220.

[8] 唐春霞,殷波.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651-3652.

[9] 裴蕾蕾,孙中华,李哲,等.西格列汀联合大剂量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2):39-42.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233000

宫景莲(1983-),女,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6.054

R 587.1

A

1008-7044(2016)06-0733-02

2016-05-08)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糖化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命悬一线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160例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