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

2016-12-07向运华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向运华,姚 虹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2)



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

向运华,姚 虹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2)

智慧养老作为社会养老的有益补充和创新,近年来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建设。智慧养老不仅能有效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的改变和创新,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协同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智慧养老的建设方案和战略意义出发,在分析地方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智慧养老建设的对策,为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智慧养老;养老服务;社会治理;信息技术

一、引 言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截至到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人数为2.1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5%。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全球老年人口的1/4[1]。由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庞大的老龄人群迫切需要社会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使得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老龄化日趋严重一方面会掣肘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资源,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2]。在社会养老资源缺乏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背景下,养老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难题:一方面养老问题牵扯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神经”,关乎民生福祉,政府必须直面“老有所养”的挑战;另一方面政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社会智慧化管理与运行,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老龄化加剧及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背景下,智慧养老是智慧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延伸,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智慧养老,就是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实现采集、汇聚、分析老龄人口的身体状况、养老需求以及安防监控等信息,从而对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预警、远程诊疗、物流配送等各种养老服务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养老理念的提出,为化解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风险,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可能[3]。

二、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一)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

智慧养老服务系统是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机构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平台上提供实时、快捷、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的服务系统。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养老服务系统框图

1.数据采集子系统:智慧养老平台接入各种传感检测设备,采集并整合老年人的生理数据,如心跳、血压等,将专业医疗机构、康复中心、急救服务与家庭、个人联系起来;实时监测陌生人入侵、烟雾以及煤气泄露等数据,保障老人生活的安全;政府管理机构采集老人经济状况、日常活动等数据,对反映养老意愿的公共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以制定出更符合民生的养老政策和法规。

2.紧急呼叫子系统:老人可通过卫生间、床头分机或者手持设备发起一键紧急呼叫功能,进行双向对讲;当老人在室外活动的时候,发生紧急情况利用移动终端发起紧急呼叫,监控中心可以对其进行精确定位;老人床上设置有感应器,当老人跌落床下或者夜起走动时自动发起呼叫通知管理人员(机构养老)或者对应的家庭成员(居家养老);在厕所、浴池等易摔倒的地方安置压力传感器,在老人发生跌倒时自动发起呼叫。

3.信息交互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将采集到的生命体征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移动互联网传输到健康服务中心,由医疗机构对这些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和分析报告,实现预防保健为主、治疗干预为辅的医疗保障功能;信息交互子系统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文化娱乐服务内容,使得老人不出门就能享受精神慰藉;信息交互子系统集成物业管理服务,提供水电费、物业费缴纳、故障报修等服务,为物业、社区、老人之间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通过信息交互子系统,老人可以发布救助、服务需求等信息,养老志愿者也可以查询相关求助信息,从而解决养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老人、志愿者、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起有效链接的桥梁。

4.适老性基础设施:社区和家居环境要为老人提供便利、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如在家庭内部使用老人家具,在社区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等。

智慧养老系统还包括针对老人设计的一些智能化设备,如智能手环能感应老人的非正常举动,突然摔倒会触发报警系统,精确锁定老人所处的位置;智能拐杖设有紧急呼叫、全球定位系统等装置,老人独自外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一键紧急呼叫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养老系统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还能通过信息技术延伸整合养老服务的相关产业,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智慧养老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智慧养老系统的框图可以看出,智慧养老系统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涵盖了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服务项目。智慧养老建设可以显著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在实时紧急救助、提升老人生活质量、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时应对空巢老人紧急救助

家庭的小型化、空巢化是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现实背景。更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空巢家庭的老龄人口处于半失能状态或者罹患多种慢性疾病,这部分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若无法得到及时救助,生命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的空巢化相比城市更为严重,而农村地区往往交通不便利且住户分散居住,使得农村空巢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更难得到有效救助。智慧养老中的紧急救助功能有效且实时的响应老人的紧急求助,甚至在老人失去呼救能力的情况下也能将老人的紧急情况及时反馈到养老服务中心或医疗救助中心,从而保证老人生命安全不受到意外事件的威胁,使得空巢老人意外死亡的悲剧不再上演。

2.着力提升老年人口生活质量

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有很强的异质性,其需求受民族地域、家庭状况、教育背景、参与社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研究都指出了现有养老服务产业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如陈英姿(2013)指出传统的养老公共服务范围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受限[4];梁誉(2014)认为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需求程度在不断变化,呈现出老年人普遍需求的多样化和特殊需求的显性化两大特征[5];钟春洋(2015)建议养老服务内容要从以物质生活服务为主转向物质生活服务与精神生活服务相结合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6]。供需矛盾必然使得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利用智慧养老技术,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对老年人口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挖掘,可以有效地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服务,从而在养老服务广覆盖的前提下实现按需提供,着力提升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3.助力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据预测,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大致每年新增一千万老年人口,养老服务资源短缺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就医疗资源方面而言,“看病难”一直是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而老年人口作为医疗消费的最主要群体,面对“看病难”更无助、无奈。就人力资源方面而言,我国机构养老的专业化人才相当缺乏,一线护理人员:一是数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三是专业教育背景和训练不足,缺少护理经验[7]。国家大力推行的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也面临专业性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

智慧养老平台将各方面养老信息收集整合,一方面,政府能更有效地细化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的专业化建设,使得各种养老资源能更有效率的分配;另一方面,智慧养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手段,不仅能有效延伸人工养老服务的能力,也能将服务的人为风险降至最低[3]。此外,智慧养老的互联,既可以突破城乡界限,也能实现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相互协作,更有效率地为老年人口提供医疗和服务。

三、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经验

智慧养老是以信息技术创新养老服务,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是智慧养老建设的先行者。杭州市自2011年开展智慧养老建设以来,已初步在各城区建立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下对杭州市的智慧养老建设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智慧养老的普及和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一)杭州市智慧养老的建设实践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一直以来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根据杭州市2014年统计年鉴,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已经达到19.3%,而作为老城区的上城区,老年人口比则达到了26.2%,即便是老年人口比最低的滨江高新区也达到了13.2%。由此可知,杭州市的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其老年人口比远高于国际通用的10%的标准。严重的老龄化给杭州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为促进杭州的转型发展,杭州市政府提出以信息经济与智慧经济为战略目标推动城市发展,而“智慧养老”则是智慧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庞大老龄人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有效出路。自杭州被确立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后,从2011年到现在,杭州市、区两级政府为智慧养老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表1给出了各个时间点杭州市智慧养老建设的具体内容。

表1 2011-2015年杭州市智慧养老建设进程

自杭州市、区两级政府启动智慧养老建设以来,累计安装“呼叫器”或派发“关爱手机”13万台,其通过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养老服务提供商相连,为老年人提供安防急救、主动关怀、亲情通话和生活服务等智慧养老服务。2015年底,杭州市还发放了终端设备2万余台。智慧养老项目惠及70岁以上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由此可知,杭州推行的智慧养老具有普惠型的特点,其基本实现了智慧养老中紧急呼救的功能,能有效保障高龄空巢老人以及失能、半失智老人的生命安全。在智慧养老平台的架构上,也预留了很多接口,包括同步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接口、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等等,为智慧养老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杭州市政府还将整合城区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最终实现信息发布、老年人养老服务申请受理、公办养老机构公开轮询、数据监管和信息资源整合等功能。

(二)杭州智慧养老建设的经验

杭州市智慧养老经过四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智慧养老的信息平台,具备了智慧养老的一些基本功能。虽然智慧养老的推广和服务对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智慧养老提供更具个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杭州市、区政府在智慧养老建设中还是为其他省市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1.智慧养老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在杭州市智慧养老建设中,从制度设计、项目招标到后期运作,政府都参与其中。杭州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及配套服务项目公开招标的指导意见,对智慧养老的普惠对象,平台应提供的服务以及呼叫服务信息中心和信息模块的总体功能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从而使得政府可以在统一的标准化规范下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对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2.智慧养老广覆盖,分步实施。杭州市智慧养老惠及空巢、独居、高龄及失能、半失能、半失智老人,其中涵盖的紧急救助功能能够有效保障这一部分老人的生命安全。广覆盖是真正以民为本,使得这个群体的老人“老有所依”。另外全面建设智慧养老服务的投入很大,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智慧养老的覆盖和建设分步实施,则可以缓解一次性投入给财政带来的压力。分步实施还能保障智慧养老建设过程中动态地调整规划,使得智慧养老建设更高效。从服务内容分布实施角度来说,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只是一个基础框架,在老年人口需求信息统计完备的情况下,以动态发展的视角逐步完善养老服务内容,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养老从生活照料到医疗保障再到精神慰藉的一体化建设。

四、推进智慧养老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老人信息技术水平和智慧养老产品的可操控性

智慧养老系统以宽带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融合移动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统一构建信息传输、交互、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因此,提高老人信息化水平是推进智慧养老建设的当务之急。此外,现阶段老年人口整体教育程度偏低,使得老人在接受和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时候遇到困难。政府要加大力度宣传智慧养老产品,全方面介绍智慧养老的重要作用,并组织有兴趣的老人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使得老人从内心真正接受智慧养老产品。同时,由于老人学习能力下降,这就要求智慧养老产品的操作要方便、快捷。相关厂家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现实情况,如视力下降、动手能力较差等,使得产品易于操作。

(二)制定智慧养老标准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杭州开展了一系列智慧养老试点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杭州各个地区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均不一致,也使得杭州市各个地区提供的智慧养老服务内容各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体系,各个地区的养老基础数据库建设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也无法实现整个市区内医疗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随着老龄化的逐步加剧,智慧养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全方面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就要制定和完善智慧养老的标准体系,包括硬件标准、系统平台的硬件架构以及提供的接口;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信息管理、信息共享的方式;养老服务机构操作流程等。同时,也必须出台智慧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行业规范、质量监督、评估、问责制度,智慧养老行业的优惠政策等。另外,智慧养老平台会采集老年人口的一些隐私信息,因此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规制定也是保障智慧养老推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以信息技术为引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升级

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产业,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民生幸福具有重要作用。杭州市目前正在加强各领域信息经济的发展,着力建设物联网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中心、数字内容中心等六大中心。智慧养老作为信息经济的一部分,其本身汇聚了信息产业的高技术性、高附加值的特点,智慧养老产业从标准化到产业化,无疑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并延伸到其他相关的电子产品及家居建材行业,从而提升整个养老服务产业的价值,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升级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同时,六大中心的建立也会反过来促进智慧养老的发展,从技术、物流、内容等多方面为智慧养老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目前杭州智慧养老的产业发展还较为缓慢,社会资源的投入和关注还很有限,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养老品牌。因此,政府应该在信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支持面向智慧养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给予智慧养老企业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创新的智慧养老品牌,从技术、政策、品牌等多个方面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升级。

(四)充实智慧养老服务内容,实现养老精细化

城市社区中的子女与父母大多是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使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不断增加[8]。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对养老服务来说,治理的精细化就是要按需提供多样化、异质性的服务。智慧养老平台的数据采集、信息交互系统无疑给养老精细化的实现带来了可能性。杭州目前推出的智慧养老服务内容还比较单一,相对图1所示的感知、互联、协作、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其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要真正实现养老精细化,一是政府要打通养老服务平台,优化融合城市社会养老资源,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开展老年生活照料、安全防护、医疗护理、文化娱乐、信息咨询、老年教育、心理慰籍等服务项目,满足老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二是基层政府要充分利用智慧养老平台所提供的老龄化分布、健康状况等数据,从社会保障到治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三是政府要积极培养面向智慧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引导志愿者参与智慧养老的建设和开展,实现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1] 李志宏.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报告[J].老龄科学研究,2015(3):4-34.

[2] 李丽君.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析[J].兰州学刊,2015(7):187-192.

[3] 席恒,任行,翟绍果. 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7): 12-20.

[4] 陈英姿,满海霞. 中国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研究[J].人口学刊,2013(1): 22-26.

[5] 梁誉.我国养老服务的现状、理念与发展路径[J].老龄科学研究,2014(5): 39-46.

[6] 钟春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路径探讨——基于老年人服务短缺视角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40-146.

[7] 穆光宗. 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31-38.

[8] 罗楠,张永春. 城市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Order 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4):97-102.

(责任编辑:马红鸽)

An Innovation for Pension System: the Local Practice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Smart Pension

XIANGYun-hua,YAOHong

(Center for Social Security Studi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s a helpful supplement and innovation of social pension, smart pension has been practiced in some cities for demonstration. It shows that smart pension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pension sources and the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fect cooperative pension system with multi-body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velopment scheme of smart pension, and its strategic importance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l practice, some useful developing strategies are given 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smart pension, which is an in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of social pension industry.

smart pension; pension service; social govern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6-03-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补机制创新研究”(10JJD630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长期精算平衡的社会保险研究”(2015115010201)

向运华(1972-),男,湖北宜昌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政策与民生问题、危机管理;姚虹(1981-),女,湖北恩施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服务。

F840.612

A

1672-2817(2016)06-0110-05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