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水产期刊集群的实践与思考

2016-12-07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期刊网办刊科技期刊

陈 鹏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201306)

为了适应科技信息在线传播形式的变化,国内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开始筹备自建网站。至2014年,自建网站的比例超过85.9%[1],逐步尝试向数字出版迈进。但是,单个期刊在资源和影响力上都势单力薄,不足以形成规模,容易成为信息孤岛[2]。

在国际上,一些主要的出版机构和出版行业协会在建立期刊网站的同时,往往更加重视科技信息的整合服务,并投入很大的精力与财力加强数字化信息集群服务平台的建设,从而为编辑、出版和营销提供充分的网络平台支撑和保障。国内也形成了一批诸如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光学期刊群等初具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集群网站,一方面满足了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期刊的社会影响,为推动专业领域内前沿学术成果的交流和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

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水产专业领域的科技期刊集群,因此,构建有广泛影响的水产类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将分散在网上的水产类科技期刊整合、集成到同一网络平台上,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水产类期刊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可获得性,加快我国水产领域科技信息的传播。同时,通过期刊的集群化运作,可以增强水产领域各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建设中国水产期刊集群的实践过程,并对期刊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1 建设中国水产期刊网的可行性

建立一个期刊集群,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期刊所属的行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二是行业要有一定的期刊规模,特别是要有一定号召力的龙头期刊;三是主管、主办单位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办刊经验。

1.1 具备行业发展基础

2014年,我国水产品总量达5 900×104t,连续20多年居世界首位。水产业总产值约占我国第一产业产值的16.52%,是我国大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4]。

国际上,我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全球水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世界银行、粮农组织统计显示,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在未来20年内大概还要增加2 000×104t,其中超过2/3的产量需要由中国来供给,水产业在维护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必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5]。

但是,像过去那种靠规模扩张、大量消耗资源、片面追求产量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要促进水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注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环境的可持续、资源的可持续、消费者信心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依靠科学研究的支撑,依靠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必将促使学术成果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期刊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论文保障。因此,这就需要一个能代表我国水产科技发展水平、质量较高、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影响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期刊媒介或平台,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传播给世界同行。

1.2 具备水产期刊基础

科技期刊以专业内容为依托进行集群化发展是我国期刊未来方向之一,而建设一个能真实发挥作用、具有影响力的期刊集群网站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优秀期刊作为基础。中国现有水产类期刊近50种,为我国水产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水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适应,水产类期刊的整体水平也较高。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的115个学科中,水产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值位居第13位,在农学类的农艺、土壤、林学、畜牧、水产等9个学科中位居第二。如果以具有相对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期刊构建期刊群,应该可以获得更多科研工作者的认可,并吸引相对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也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加盟期刊的水平,为水产类期刊群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3 具备丰富的办刊经验

中国水产学会成立于1963年,目前主办6种水产类期刊,具有成熟的办刊经验,其中龙头期刊《水产学报》创刊于1964年,《海洋渔业》创刊于1979年,《中国水产科学》创刊于1995年,都具有悠久的办刊历史,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主办的技术类期刊《科学养鱼》创刊于1985年,早已走向社会开展市场化运作,具有丰富的市场开拓经验。以这些优秀期刊为基础逐步吸引国内的水产类期刊加盟网站,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发展成一个具有更大潜力的水产类专业期刊集群。

2 中国水产期刊网的实践

2.1 召开集群发展与合作研讨会

为保证水产期刊联盟平稳发展,中国水产期刊网自建立之日起,即把召开发展与合作研讨年会定为制度,目的是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共同提高、协调办刊方向,增加集群的凝聚力。研讨会由各加盟期刊轮流承办,至今已分别在厦门、西安、合肥、上海、杭州等召开了5届。每届年会上均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水产优秀期刊评选、水产优秀论文评选、水产优秀工作者评选等,同时,与主管部门协商,把奖项设定为申请项目或职称评定时的参考依据,从而增加了受众对期刊网的认可度。

2.2 成立期刊网管理委员会

目前,中国水产期刊网还处于初级阶段,加盟期刊的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等都不一样,为了尽量保证集群平台在发展过程决策的顺畅、沟通的畅通,由集群大会选举产生了12人组成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统一协调各期刊的网络出版、网络宣传、新刊遴选、网站功能升级、联合广告和发行业务洽谈等,大大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学科或行业内重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流动,提升了群内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及行业影响力。同时,委员会尝试对原有的出版模式进行改变,在保证龙头期刊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追求统一发展、整体发展,追求以期刊集群平台为基础,探索协同创新的合作出版方式,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更具有原创性的信息资源服务。

2.3 注重期刊网规模与结构

期刊集群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水产学科虽较小,但也有50多种期刊,因此,水产期刊网站建立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行业期刊的全覆盖,同时,还要拓宽选刊视野,大农业范围内开设水产栏目的期刊也可以成为期刊网的成员。目前,中国水产期刊网已有近30家期刊加盟,除10多种水产类核心期刊外,还包括了国内最主要的水产科研院校主办的期刊。

期刊网还要注重期刊组成的结构。水产期刊集群专注水产、服务水产,目标是努力发展成为开展水产知识服务的重要载体,发展成为传播水产科技与文化知识的B2C在线互动交流平台。平台中的期刊既有着重打造学术期刊“高峰和高原”的行业旗舰期刊,如水产领域创刊最早的、拥有国家精品期刊、百强期刊等称号的《水产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也有广泛宣传水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技术的期刊,如《水产养殖》《渔业现代化》等;还有重在普及水产知识的科普期刊等组成的苗圃期刊,如《科学养鱼》等。集群平台期刊的多元化保证了平台在行业内的受众群体,这为构建平台的多元化产业经营模式奠定了基础。

2.4 发挥集群作用

2.4.1 建成统一的审稿专家库

审稿专家的学术水平、专业背景、审稿能力的差异,导致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有高低。即便同一审稿专家,因为期刊不同,审稿的尺度、审稿的责任、审稿的态度等也存在不同,导致刊登出的论文参差不齐。这些不足在纸质期刊时代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各刊的审稿专家库是彼此隔绝的,期刊间无法共享对审稿专家的评价。建立集群网站统一的审稿专家库后,这种现象就有可能会避免。集群网上有很多大刊、名刊,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可以约到相关专业的顶级专家做审稿专家,以更专业的学术视角审读稿件、判断先进性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可以选出相关领域最具前沿性的代表作品。其他期刊能够共享这样专业的审稿专家进行把关,一定会使集群内各刊的内容更具创新性,可以吸引更多读者,吸引更多优质稿源,使集群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建立统一的审稿专家库还可以加快审稿流程。在纸质期刊时代,公认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是各刊送审稿件的主要对象,审稿专家的手头上往往积压很多稿件,拉长了审稿时滞。集群统一审稿专家库的建立则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在同一个数据库,各刊虽然不能看到审稿专家具体的评审稿件,但可以清楚地查询到审稿专家目前手头上的论文数量,从而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安排。

2.4.2 建成信息资源库

(1) 资源集成。虽然现在信息交流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但科技期刊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因此,中国水产期刊网应该还是要把科技期刊作为核心资源之一,建成包含行业内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内的资源集成平台。到目前为止,中国水产期刊网已经收录文献3万多条,同时注重数字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有些期刊的文献已经回溯到了创刊号,成为水产领域一个重要的文献检索窗口。将来,在版权问题解决的前提下,期刊网还应该汇集更多相关、相近学科的论文,通过各刊的自汇集和集群汇集,让传统已经存档或者入库的文献通过科学家之间的社交网络重新被发现、被使用,延长文献的使用生命周期,开发期刊文献的价值。

(2) 知识挖掘。期刊集群的核心价值是服务于研究工作者、服务于研究过程、服务于个性化科研需求,通过服务汲取资源,加强集群的黏附力。未来平台数据量将不断增加,人们在寻找和选择时又将会出现像大型数据库一样的困难。因此,未来的期刊网不仅要注重文献的数量,更要注重知识服务的质量,分析用户的需求,加强对水产数据的重组、挖掘、二次分析和二次提取,注重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通过结构化的标识,进行语义化定位和检索,从而形成水产集群平台的特色资源,作者和读者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发现数据间的关系,挖掘文献的知识内核,洞悉知识的客观规律,实现在科研、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知识创新和决策。

2.5 加强编辑队伍能力建设

中国水产期刊网每年组织召开年会,邀请水产专家进行水产学科前沿讲座,邀请有经验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进行科技期刊发展的汇报交流,以此促进编辑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编辑出版知识学习,建立学习型编辑队伍,促进编辑队伍转变观念,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文化、新思潮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未来期刊集群发展做好思想准备、舆论准备、知识储备。

3 中国水产期刊集群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3.1 对期刊集群的认识

目前,我国的期刊集群化道路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人们对期刊集群的认识还不统一。实际上,即使在欧美等期刊比较发达的国家,期刊的发展也并非都是集群化,并非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Elsevier、Springer等大型的期刊出版集团,也有为数不少的小型期刊出版机构。在美国,出版10种以上期刊的集群出版机构也只占3.3%,其他如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期刊集群比例也不高(见表1)[6]。他们一方面支持大型出版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从保护出版业生态平衡的角度,支持中小出版机构的生存。因此,建议我们国家在对一些大型出版集团或者有潜力发展成为大型出版集团的机构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的同时,可以不“一刀切”式地要求所有出版机构都采用集团化、集群化的方式办刊。

表1 部分国家出版机构情况

水产渔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保证粮食安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水产学研究也具备较高的水平,为水产领域期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组建中国水产期刊网成为水产期刊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水产期刊网的集群化程度偏低,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原因造成的,这需要水产期刊共同研究,创新发展模式,协商解决。

3.2 办刊理念与办刊模式仍未转变

目前,中国水产期刊网已有近30种期刊加盟,形式实现了集群化,有的期刊还完成了转企改制,市场化运作,如《科学养鱼》等。但这些期刊在办刊理念、办刊模式及人财物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属于事业单位模式,尚未真正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集群化、规模化应有的优势和作用,中国水产期刊集群的市场赢利模式还在摸索之中。

3.3 形式上集群化,实质上分散化

中国水产期刊网加盟期刊有一个共同特点,集群内的期刊仍属于各个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期刊集群与所属期刊的联系仍以松散式为主,整个集群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加之利益因素的干扰,导致管理问题频发,难以形成内部合力和凝聚力,对外也就不可能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这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期刊集群有很大的不同,国外集群主要形式是企业集团,内部因利益关系形成巨大的合力,具有共同一致的目标,对外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4 结 束 语

中国水产期刊网从2011年上线,5年来,对提升联盟期刊的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水产期刊在115多种学科期刊中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与国外甚至国内一些优秀的期刊集群网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作为我国水产领域的第一个期刊集群平台,它的影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进行进一步扩大,也必将为水产学科科研成果的传播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33.

[2]司静辉.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成长因素分析[R].北京: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0.

[3]黄洪民,马爱芳,张晶.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38.

[4]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5]FAO.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M]. Rome: FAO, 2014.

[6]杨春兰.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现状及来发展趋势[J].编辑之友,2015(3):38-40.

猜你喜欢

期刊网办刊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声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免责声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你的鞋夹痛了别人的脚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