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特征及其学术影响力分析

2016-12-07吴学军刘志强赵卫星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综合类科技期刊影响力

吴学军,刘志强,赵卫星

(1.上海电机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市201306;2.上海大学期刊社,上海200444)

中国科技期刊在中国科技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高校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三大组成之一,在服务学校,提升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国现有科技期刊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约为5 387种。中国高校共办期刊2 712种,其中,科技期刊占55%(45%为社科期刊)[1-2],高出社科期刊10个百分点。上海科技期刊总数仅次北京,位居全国第二位。上海高校期刊共165种,占上海期刊总数的26.1%,其中,科技期刊88种,占上海高校期刊的53%(社科占47%),高出社科期刊数6个百分点[3]。

本文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5月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62家会员期刊的评优材料。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期刊的语种、内容、被数据库收录检索的情况、发行量及发行周期、主办单位等情况进行归纳统计,提炼出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的特点,分析其生存发展的规律。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在上海市科技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着上海市高校科研水平和实力。

1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分布在各高等院校,截至2016年6月,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共有会员单位期刊72种,本次共收集会员期刊64种,其中,科技类期刊62种。对62种科技期刊统计归纳分析如下。

1.1 语种比较

在62种科技期刊中,中文期刊55本(高达88.7%),英文期刊7种(占11.3%)。可见,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以中文科技期刊为主。

1.2 专业类、综合类期刊比较

将62种科技期刊分为专业类科技期刊、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两类。统计分析可知,专业类科技期刊47种,占上海高校科技期刊总数的75.8%;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仅15种,占上海高校科技期刊总数的24.2%。可见,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以专业类科技期刊为主。

专业类科技期刊又以医药类期刊为最多,有17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27.4%;工业技术类期刊(包括机械、材料、仪器仪表、能源、冶金、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有8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12.9%;其余期刊涵盖了数学和物理、体育、农业和水产、交通运输、建筑类等,共19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35.5%。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分类图

1.3 被数据库收录、检索情况比较

在62种科技期刊中,被EI或SCI收录的有9种,其中,1种为双检索期刊;被ESCI收录的有1种;被CSCD收录的有30种;被“北大核心”收录的有26种。可见,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被收录的情况较好。

1.4 发行量及发行周期比较

在62种科技期刊中,发行量大多在2 000册以下,且以双月刊为主(季刊15种,双月刊36种,月刊 11种)。个别期刊发行量较大,如《实验室研究与探索》《航海技术》。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发行量

(5) 主办单位比较。在62种科技期刊中,以高校为主办单位的期刊占多数,有42种,占67.74%;各类协会(或学会)办刊的有8种,占12.90%;高校与协会(或学会)联合办刊的有7种,占11.29%;专业单位与科研院所办刊的有5种,占8.07%。但无论是以高校、还是协会(或学会)作为主办单位,各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都以反映学校科研学术水平为主导,其栏目的设定也大多以各高校的学科内容为主。可见,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主办单位以高校为主。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基本情况是四多一好一稳:高校为主办单位期刊多,中文期刊多,专业期刊多,涉及学科多,被数据库存收录检索情况良好,发行量平稳。

2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分析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作为上海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专业期刊还是综合类期刊,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在分析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运行的规律和特征,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2.1 专业期刊影响力大

(1) 医药类科技期刊占比最高,影响因子也最高。17种医药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高达0.94,除有1种期刊影响因子略低为0.43外,其余均在0.50以上。其中,《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的影响因子位居首位,为3.073;同时,有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1.00以上。各刊影响因子[4]具体情况见图3所示。

图3 各医药类科技期刊影响因子

医药类期刊涉及了众多科目,包括临床医学、内科、外科、肿瘤科学、口腔学、特种医学以及药学等。随着国家对医学研究的投入逐年增加,医院对科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特殊群体的医生及研发人员发表论文的需求量大,加之医学领域各种门类繁多,专业性强,医药类期刊的影响力普遍高于其他类期刊。

(2) 期刊涵盖专业越小,在其领域中的影响力越大,且影响力相对稳定。如:《水产学报》一直在水产学类中排名第一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在体育学类中排名也是一直处于第二位。小众学科期刊专业性十分突出,上海高校的这类专业期刊其学科在全国同类专业研究中占明显优势,期刊论文来源较好,期刊专业突出,容易在评价上取得较好的成绩。

上海高校的医药、水产、体育等专业的学术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茅,期刊在业界得到了读者、作者的广泛认可。这些专业期刊不仅以其专业性吸引了专业科技工作者,而且在目前以专业类别为主的各类评审、检索、收录中较综合类期刊占明显优势,其影响力与专业性的强弱成正相关。

2.2 英文期刊整体水平较高

在上海高校62种科技期刊中,7种英文期刊,虽然占比小,却都是“精品”,都是检索(EI、SCI、ESCI、CSCD)期刊。其中,2015年有4种期刊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1种被评为中国“百强科技期刊”。

7本英文期刊各有特色,其中,《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运动与健康科学》)的影响力尤其吸引眼球。《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由上海体育学院主办,是中国大陆第一本也是唯一一种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2014年1月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两大国际数据库同时收录。2015年6月JCR公布了2014年《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的影响因子为1.712,在81种被SCl收录的体育类期刊中排名第32位,进入Q2区;在43种被SSCl收录的运动、休闲、旅游类期刊中排名第10位,进入Q1区,并荣获中国“百强科技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Nano-Micro Letters》仅编委就来自近40个国家或地区的纳米/微米科研领域的专家,审稿专家达到3 000多人,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Springer以SpringerOpen开放存取模式共同出版;在2016年中,其影响因子取得了新的进展,上升为3.012,JCR学科分区排名也有了大幅上升,材料学科和物理学科均上升到Q1区,纳米科学上升到Q2区。

上海高校的英文科技期刊大多走国际化路径。这些期刊打破了传统的办刊理念,创刊时就注重与Springer等国际一流出版集团的合作,编委国际化,期刊网站和数字出版平台也达到了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采编系统采用的都是国际主流的系统,如ScholarOne Manuscripts系统等,投审稿过程快捷方便、国际化,因此,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这些英文科技期刊大多获得政府扶持,力图在学科建设、科研引领、学术评价、人才发掘和培养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增强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3 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影响范围广

由于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的选取问题,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的影响因子相对偏低。15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67。位居此类第一位的是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强报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影响因子为 0.761;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0.560)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0.557),其余学报影响因子均在0.5以下[4]。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有3种被EI收录,8种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7种被CSCD收录。

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作为高校期刊的代表,是一类不可小觑的特殊刊群,是构成高校科技期刊的主要阵容之一。虽然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的影响因子不高,但其影响范围广、影响力较大。①涉及专业面广。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的栏目众多,内容广泛,涉及了数、理、化、材料、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技术、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等专业学科的研究和应用的成果。②定位于学校。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由高校主办,并与学校的科研水平成绝对正相关,体现了学校科研的最新成果,是宣传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窗口。③培养了大量人才。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有着源源不断且数量庞大的审稿专家、作者群及读者群,而且是最贴近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科技期刊类型,不仅非常便于与专家、作者、读者充分沟通,而且在高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研究生培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5]。

2.4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以学术期刊为主,技术期刊占比较小

据有关统计,上海市科技期刊共359种(含医学类101种),其中,学术类期刊119种,技术类期刊139种。根据2014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学术期刊认定和清理工作的结果,在62种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中,学术期刊占9成以上,其中,医药类占27.4%,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占24.2%,技术类期刊不足一成。就影响因子而言,技术类期刊普遍较低;因此,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也相对有限。目前,部分技术类科技期刊有向学术型发展的趋势。

3 结论与策略

3.1 结论

通过对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上海高校科技期刊整体水平较高,在上海市科技期刊中占重要地位,反映了上海市高校科研水平和实力。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以学术期刊为主,专业科技期刊影响力大,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影响范围广。

(1) 医药类期刊整体水平高。医药类科技期刊在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中所占数量较大,而且实力较强。这些期刊体现了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为主体的医学、药学的科研水平和医学最新的应用能力,也为上海的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2) 打造精品英文期刊。2016年6月29日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第二期项目”,采取“以奖代补、定额资助”的形式,为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每年50万至200万元的奖励,以支持我国已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在本学科排名居前的英文科技期刊冲击世界一流英文科技期刊,引导其建立科学规范的编辑出版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效能,成为国际化科技期刊[6],使英文期刊从出生到成长都定位在高精尖平台上。

(3) 专业科技期刊与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各有千秋。综合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影响范围大而广,专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深。可以发现,上海高校科技期刊不仅如实反映了上海高校科技期刊的水平,而且还展示了上海高校科技领域的科研现状,同时,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3.2 策略

上海高校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应从各不同的存在空间来谈。

(1) 从专业科技期刊和综合类科技期刊看:由于专业性与影响力成正相关,专业期刊仍以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其学术地位吸引相关研究学者,抓住作者、读者,确保期刊在学科中的领先地位,进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综合类科技期刊不能一直散、乱、全的发展下去,应相对集中刊发优势学科的专业论文,可在栏目(每期)上相对集中某两三个专业进行组稿刊发,集中优势学科资源,打造亮点与特色,吸引研发人员眼球,进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2) 从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看:目前及以后高校科技期刊依然是中文期刊为主,但是,现在上海高校英文期刊数量偏少,与国家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战略有一定差距,有条件的上海高校正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已有的英文科技期刊也正积极申报国家及上海市的各类资助项目,不断创新、优化期刊的办刊层次与水平,使期刊质量得到更大提高,以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从学术与技术看:上海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科技期刊是反映科学研究的窗口,科技期刊以学术为主,除少数有行业背景特色的技术期刊外,大多数高校技术类科技期刊应该向学术类转型,以便提高其学术影响力。

[1]周萍.浅析传统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新闻传播,2008(10):69.

[2]姚远,汤晰,赵军平,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现状调查分析[J].编辑学报,2008,20(1):15-17.

[3]刘志强,王婧,张芳英,等.上海高校期刊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4(8):98-104.

[4]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5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5]买买提·牙森,纳毕江,玛贺穆德.新形势下高校学报改革发展思路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90-92.

[6]中国科技协会.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继续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通知[EB/OL].(2016-06-22)[2016-07-10].http://www.cast.org.cn/n17040442/n17041408/17266623.html.

猜你喜欢

综合类科技期刊影响力
科技期刊的分类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科技期刊的分类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