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刊对学术期刊和医院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作用

2016-12-07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专刊纪念科技期刊

徐 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200025)

品牌是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与普通商品或大众类期刊不同,学术期刊是高层次的文化知识产品,更注重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更注重社会效益[1]。毋庸置疑,期刊拥有优质品牌才能不断扩大影响力,才能有持续优质的稿源,才能使期刊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通道。学术形象也是医院品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医院对学术品牌的建设极其重视。

随着中国政府对科研的持续大力投入,科研的成果产出明显增加。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其数量和质量均大幅增加和提升。然而,随着科研水平提升的国际化进程,科研考核评价指标导向性地定为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医学领域优秀的科研论文基本被导入国际学术发表领域,作为中文学术媒体的工作者,我们为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倍感欢欣,同时也为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感到担忧[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下称交医学报)拥有近60年的办刊历史,同样面临优质稿源外流的困难。为此,交医学报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期刊进行了全彩改版和CTP印刷,严格控制编校质量,将差错率控制在0.01%以下。为吸引优质稿源,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在2015年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产品形式,注重整体策划,带领团队联合医院密集实施了3期纪念专刊[3]。新形式的纪念专刊基于整体策划的理念,将医学人文植入学术产品中,巧妙实现艺术与学术的融合,为医院的学术形象带来很好的表现形式。交医学报整体策划的医院专刊图文并茂、装帧精美,获评2016年“中国最美期刊”,将学术产品带到了新的高度。

1 联合医院实施整体策划的纪念专刊

1.1 纪念专刊整体策划的意义

学术专刊是科技期刊的特殊形式,也是提高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4]。专刊的主题多样,常见有学科专刊、纪念专刊和会议专刊。学科专刊是指聚焦于某学科领域的热点,在主编指导下组织稿件出版,是科技期刊专刊的主流和常见形式;纪念专刊是指针对某些重大纪念活动,如期刊或机构的庆典、某位著名学者的诞辰等,组织相关稿件出版;会议专刊则由学术会议的文章汇集而成。其中,学科专刊的稿件质量最高,主编通常会带领编辑部进行严格的选题策划,并实施专项工作。中华医学会系列做了许多优秀的学科专刊[5]。

交医学报的母体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一流的医学院,附属12家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学术资源丰厚。然而由于考核体系的要求,高质量的稿件大多投到国外 SCI期刊。不仅如此,交医附院各学科带头人多为中华医学会系列刊物的主编,因此优质的中文稿件自然投到中华系列期刊。外有 SCI期刊,内有中华医学会的专业期刊,交医学报要获得优质稿源,就必须另辟蹊径,差异化竞争,拿出精品化的期刊,提高品牌影响力。

医院对学术品牌影响力的建设历来非常重视。各家医院为展示医院的临床医技及人文关怀,在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上做了很多宣传,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与电视台合作的《急诊间的故事》,上海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组织各家医院与电视台合作的大型纪录片《人间世》等,将医学人文与医学技术融合展示,成为打动人心的作品。而高校学报是严谨的学术期刊,注重学术质量,长期以来拥有很好的公信力。医院与学术期刊在学科论文方面的合作较为常见。随着医院对自身品牌影响力要求的提高,不断寻找和学术媒体合作的新模式。高校学报立足于学术积累及对附属医院的实地调研,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交医学报通过编辑部的主动性工作,梳理和挖掘附属医院的亮点并策划专刊,对医院做整体学术包装,组稿时将医院优势学科及对应科研论文有序集成,并且将医院的历史人文、医院的科研成果、医院的大事等作为亮点艺术化地展示出来,实现了艺术、人文与科学的并有机融合。这种画册式的学术专刊并不多见,在交医学报历史上也是首次尝试。

1.2 纪念专刊的整体策划理念

整体策划在期刊的编辑出版、生存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体现办刊宗旨和突出刊物特色的主动性活动[5-7]。笔者研究发现,学术期刊往往缺乏整体设计的理念,对学术质量非常重视,但对学术包装不大重视,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交医学报计划运用行政资源,对作者或单位做增值服务,对期刊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推广,增加作者对期刊的黏度,从而吸引到优质稿源。本着服务科研、弘扬医学人文的理念,交医学报和医院联合工作,投入专刊的整体策划——以医院的诉求为导向、精品化为目标、医学人文为亮点,研发全新形式的学术产品。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迎来一系列纪念活动,如精神卫生中心(下称精总)迎来80周年庆典,瑞金医院北院(下称瑞北)和仁济医院南院(下称仁南)迎来3周年庆典。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院方寻求有特色的纪念礼品。作为交医学报的编辑部主任和常务副主编,笔者在听取院方诉求后,认真思考,决定联合院方制作整体策划的纪念专刊,随即投入专刊产品的研发,7次赴医院沟通调研,带领编辑和设计师充分了解医院的诉求、实地考察医院的特色,立足医院全貌来构思纪念专刊的出版方案,以期为医院度身定制精美的学术产品。

这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纪念专刊的设计理念是在高校学报这一高公信力平台上,整合医院医、教、研的历史与现状,整合学科和科研团队,整合医院的社会贡献,制作礼品化的学术产品。编辑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策划、组稿和美学制作。纪念专刊要实现艺术与学术的融合,在学术论文有序集成的常规工作量上,增加 7个板块的附件,将医院元素在专刊中艺术化地表现出来。

1.3 纪念专刊的工作方法

实现专刊的设计理念,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常规大幅增加。编辑部和医院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做好计划并协同工作。医院承担稿件征集和附件素材的收集,编辑部则兵分两路实施稿件和附件的工作。

以精总专刊为例,论文由医院副书记赵敏亲自负责,提前4个月集中征集67篇稿件进行遴选,院长徐一峰、书记谢斌、副书记赵敏、学科带头人方贻儒等带头投稿。医院科研处根据医院学科分布特点初审遴选再进入学报稿件系统走常规流程。

基层临床医生的科研写作能力较弱,稿件的写作规范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学报提供增值服务、发挥孵化作用[8]:制作写作模板和详解,请统计学专家对待用稿件增加统计方法的专审,并对全体编辑和作者作专题讲座,实例解析论文中的问题。医院资源和学报资源的双重保障,使得专刊稿件质量得到保障和提升。

纪念专刊要植入医学人文内容,这是交医学报吸引医院合作的增值服务,更是交医学报区别于他刊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对此做了重点设计,并带领设计师为医院度身定做。每家医院的优势不同,因此表现形式各异。如精总历史悠久,专刊重点展示历史传承和社会贡献;瑞北的医学人文关怀有特色,专刊重点展示医院的服务新理念;仁南需要推广临床医技,专刊则重点展示各科室团队。笔者与医院院办及宣传部门对此进行专项工作,与院方领导、宣传部门、一线员工、病患及家属访谈,观察医院的营运、确定展示对象。经过实地调研后,确定了展示主题和重点:精总重点体现大灾大难后对社会的心理疏导,80年的历史传承及重大事件;瑞金北院体现对病患的人文关怀细节;仁济南院体现对团队的培养体系。3本专刊的整体框架稳定而板块内容各异,很好地展示了医院的人文特色。

2 纪念专刊对期刊及医院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结合编辑部工作的常规指标,如稿件质量、工作量,以及后续稿源情况来分析专刊对期刊品牌影响力提升的作用。结合医疗同行及大众对医院专刊的评价,体现对医院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作用。

2.1 纪念专刊的稿件质量和工作量分析

组稿至出刊的6个月,编辑部和医院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工作量较常规刊大幅度增加。

学报纪念专刊的内容较自由投稿形成的常规刊不同,因为要体现出机构的学术高度。医院的行政资源保证了稿件的质量。如精总专刊稿件全部为基金支持项目,其中 60%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很好地体现了期刊对国家科研成果的承载和传播功能。

对编辑部而言,稿件同时到达、同期刊发,时间紧张、工作量大,所有的工作节奏加快。纪念专刊与常规刊的稿件质量和编辑工作指标对比见表1~3。

由此可见,精总纪念专刊的稿件质量明显优于常规刊,医院的历史悠久,积累较好,人文内容的素材丰富,整体策划的基础好。瑞北专刊和仁南专刊的策划笔者则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两家医院较新,人文积累和学术积累尚浅,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甚至不如学报的常规期刊。学报发挥高校期刊的服务和孵化功能,对专刊不达标的稿件并不一拒了之。学报联合医院科研部,组织两家学术力量很强的母体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以及学报资深编辑和医学院的专家,对科学问题、统计问题、写作规范进行专项辅导和提升,帮助年轻学者提高稿件质量直至达到刊发要求。新医院的历史素材积累不够,策划时把重点放在医院的服务特色及对上海医疗的新承担作用上。如瑞金北院侧重于医院的现代化设备和人文关怀特色、仁济南院对年轻团队的培养特色,两家年轻医院逐渐形成的国际学术例会和论坛,以及医院对周边辐射地区承担的医疗服务。

表1 纪念专刊与常规刊工作指标对比(精总专刊)

表2 纪念专刊与常规刊工作指标对比(瑞北专刊)

表3 纪念专刊与常规刊工作指标对比(仁南专刊)

经过整体策划和学术包装,医院的学术脉络清晰,学科优势凸显,医学人文特色明显,医院的社会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医院的品牌通过专刊得到凝练和展示,确实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专家、同行以及主管机构的好评。

2.2 后续优质稿件情况

学报 2016年高影响力作者回流非常明显,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上半年高影响力作者如陈赛娟院士、戴尅戎院士、张志愿院士的稿件回流学报,高影响力单位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等超过300篇稿件投稿交医学报。

纪念专刊作为医院庆典的礼品赠送各界,得到学术同行的肯定,交医学报为医院提供的新服务模式吸引其他机构纷纷前来。专刊的产品模式研发成功后得到同行的好评,其他兄弟期刊向交医学报学习拟制作医院专刊。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大会与学报也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实施。

3 结 束 语

高校学报是体现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的展示平台[9]。作为编辑部的主体,编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10]。交医学报此次新形式的专刊的研发成功,使得医院和学报的品牌影响力都获得了实质性的提高,编辑部也摸索出工作方法和期刊的新产品模式。近年来,交医学报加快发展速度,加强编辑部管理,提升了期刊水平。期刊继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CSCD(C库),获得“第五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5,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优秀奖”。2016年获“上海市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并获评 2016“中国最美期刊”。辛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5年11月,5部委联合发表《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83号文),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政策层面的重大利好。中文科技期刊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释放活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中文科技期刊要创新更多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笔者抛砖引玉,以期与同仁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学术传播做出贡献。

[1]袁桂清,游苏宁,蔡丽枫,等.论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J].编辑学报,2009,21(8):283-284.

[2]赵大良.高校学报不要妄自菲薄[J].编辑学报,2014(12):404.

[3]徐敏,瞿麟平,吴洋,等.策划出版纪念专刊对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和编辑部能力的意义[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20-724.

[4]刘玉邦,眭海霞.彷徨与突围:高校学报改革之方略——兼评学报同仁高校学报改革之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50-552.

[5]潘伟,石朝云,游苏宁.关于医学期刊整体策划与组稿的再思考[J].编辑学报,2015,27(2):106-108.

[6]袁桂清.论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180.

[7]赵琪.浅析《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稿源和审稿人的优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2):317-319.

[8]吕小红.对高校学报定位及其发展的认识——由“尿片期刊”引发的思考[M]//学报编辑论丛2015.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63-66.

[9]高建群,胡新宇,刘晓艳,等.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M]//学报编辑论丛 2013.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8-13.

[10] 吴寿林,刘志强.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与编辑创新[M]//学报编辑论丛 2013.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67-71.

猜你喜欢

专刊纪念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忘不掉的纪念
专刊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