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高效应用

2016-12-07李洪林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效语文教学微课

李洪林

【摘 要】本文着重从五个层面阐述分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介入与应用: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介入与应用,课堂教学前重视文本预热的微课检验;教学导入可适度引入微课形式;课堂教学可借用微课创设情境;微课介入聚焦教学重点;设计微课辅助巩固诗词知识。

【关键词】微课 语文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21-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世界已经迈入了“微时代”。从日常生活的微信、微博,到艺术创作的微小说、微视频等,这些均被称之为“微载体”。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介入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及灵活性。所谓微课就是“微”技术与教育融合形成的教育方式。这种课堂内容信息量大,且课堂短小浓缩,师生融合互动效果好。正由于此特点,微课被迅速接受并广泛应用。然而在高中阶段,微课教学由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对于微课的接收及好恶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如何通过微课的巧妙设计及微课前后准备及引导提升微课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一、课堂教学前重视文本预热的微课检验

在高中课程文本中,不少都是古典名著选段,尤其是像《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的选段,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内容单靠课程直接性的切入,有很多理解性障碍。因此,课前的预热是最基本是必须的。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由于本课仅为《红楼梦》节选,其无论是从名著整体难度,还是截取人物的性格把控方面,都可能对学生学习造成干扰。这时,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布置层次化的预习任务,来帮助学生首先对《红楼梦》进行整体了解,理清其中的人物脉络关系,让学生不仅熟悉人物,更从人物串联中获得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整体印象。

而在微课设计中,笔者主动加入了预热内容。即用问答题的形式对四大家族的联系、贾府各个人物层面的联系等进行了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同时,也用图片的形式将贾府府第的豪华壮丽、雅致,以及贾府各类礼节等进行介绍。通过类似的检验与介绍,学生脑海中勾勒出清中期贵族生活的繁华与奢靡。在后来的教学中,笔者也证实了学生能够基本保持对贾家王府的全面理解,每当文本涉及一个人物时,学生竟然都能够将其放在不同的名著片段中进行分析。这些都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预热的结果。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讲《雷雨》一课时,有个别学生在没有完成教师的预习任务而参与到课堂中。在对周朴园这个人物进行性格分析时,他们竟然将其理解成为心地善良、情义深重的正面形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在经过人物与多事件的链接后,学生也能够自主作出对人物的准确把控。这也说明了我们在对长篇或者古体文本进行研磨时,重视课前预热的重要性。而在微课设计中加入预热环节,将对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形成了知识补充与巩固,使得教学变得事半功倍。

二、教学导入可适度引入微课形式

有句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前在课堂导入环节,不少教师都习惯采用教师语言导入的形式,既简单又快捷。殊不知,这些教学导入的通俗化与趋同化,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且有敷衍之嫌。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注重对课堂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如此,学生可尽快通过对导入的认同而走入课堂,真正融入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图片展示或音乐切入等方式导入课文,已经成为常态化选择。我们可以将导入设计成微课,将文本相关图片、可搭配音乐及教师的讲解或者感悟等浓缩成微课形式,在短短5分钟左右时间里,揉入更多能够在学生直观理解中认同的元素,进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再别康桥》这首诗导入部分,笔者为了消除学生时代隔阂,将康桥这一承载诗人情感的点作为重心,将图片展示作为形式,设计成微课来介绍诗人与康桥之缘,让学生在不断认知中走进了文本,也增强了理解能力;在《林黛玉进贾府》设计时,笔者也通过对《红楼梦》影片进行了剪辑,主要对林黛玉进入贾府前在行船细雨中的情景等进行合辑设计,从而使得课堂情感氛围大大增强,对语文文学意味的感受更为深切。

三、课堂教学可借用微课创设情境

语文教育是情感教育的载体,其在课堂教学中更离不开情感教育。而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及阅读技巧的传授被列为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底情绪状态如何,学习在情绪的影响下效率如何,教师则关注不多。作为语文教学新手段的使用,微课的巧妙贯入极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利用微课可以让教学情境更为逼真,学生学习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学变的更有情境感,更有效率值。

如在《鸿门宴》课堂学习交流中,学生仅仅靠文本文字很难直接走入人物心理,理解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很多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对于人物心理的摹写大多都是留白,学习困难很大。在对文本基础知识、背景及故事情节等都做了整体感知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预先制作好的微课课件。课件主要是对《楚汉传奇》电影中“项庄舞剑”等历史场景的艺术剪辑,并配以教师自己的介绍。微课成为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手段。其主题价值就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

四、微课介入聚焦教学重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受限于教师课堂设计的条理性。当然,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明白教学重点确立并完成的重要性。毕竟教学重点是文本内容了解吃透的主要价值点。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可聚焦于教学重点之上,从整体上来广而告之,提醒学生明确并重视本课的教学主体,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学习存在最大难度。同时,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对微课所关注的课堂板块也投入更多的关注精力,使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史记〉选读》讲解过程中,鉴于其内容的繁复程度,我们可将文本重难点融入微课中,让学生直接明确关于学习精力放置的地方,显得简练而高效。教师可在微课中将文章的结构关系做成一个思路框架图,进而让学生直观明确,有的放矢。

此外,很多教学内容并非一课时能够完成。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执行效果不高的,教师可选择将其制作成微课,在课堂进行选择性内容展示,并配之以图片介绍。这样在激发学生二次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拓展了其知识空间,提升了学习目标完成的彻底性。

五、设计微课辅助巩固诗词知识

在高中阶段,语文诗词教学是重要版块内容。在诗词鉴赏过程中,对单首诗词的记忆,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诗词堆积在一块,尤其是很多相类似的诗词,极易造成理解含义的混淆。故而笔者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尤其是复习中,就选择微课作为主体形式,将诗词进行归类并分别赏析,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明确而有用的信息。或者将重点诗词易错点等制作成微课,传给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学习。笔者曾制作过《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微课,并从诗词意象点、意象表达习惯、意象赏析等方面结合诗句展开分析与教学,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巧妙运用及常规化介入,将为课堂教学带来更为丰富的形式。学生得以在熟知的文本内容中,激发更为浓厚的学习趣味,在逼真而生动的情境中,习得学科基础知识,懂得不同人物间的情感表征,明晰重点难点,帮助教学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而在诗词鉴赏或者诗词复习中,教师也可尝试利用微课设计巩固诗词内容,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必胜.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通讯.2014(11)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高效语文教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