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译介研究

2016-12-06袁一平

长江丛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译介外国文学儿童文学

袁一平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译介研究

袁一平

本论文从译介来源国,主题选择,翻译语言,译介体裁和翻译规模对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和清末民初的外国文学翻译进行比较,总结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特点,揭示这一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推动因素,并对该时期的外国文学译介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

五四时期 外国文学 译介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起源于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1898年梁启超发表了《译印政治小说序》开启了清末民初的外国文学翻译,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和技术救国,制度救国的相继失败,一些早年留学国外的有志之士开始寻求新的救国之路-知识救国,致力于引进新思想,大规模文学翻译由此开始。本论文将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定为1915《新青年》的创刊和1930年“左联”的成立,左翼文学的兴起。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20世纪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第一个高潮的到来。[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随着国内“左联”的建立和“左翼文学”的兴起,文学的功能发生转变,文学沦为政治的工具,外国文学译介也大多偏向革命文学的译介。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译介总量达到934部,其中亚洲文学101部,非洲文学2部,欧洲文学706部,美洲文学68部,国别不明文学作品57部。

从译介来源国来看,相比清末民初时期译介主要来源于工业革命后实力占世界中心的欧洲各国,如英、法、德、意等国,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译介范围广泛,几乎包揽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大部分国家的文学作品。同时,这一时期注重俄苏和弱小民族国家文学的译介。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推出了“被损害民族文学”专号,有系统的译介和中国有相同命运的同样受到英、法、德压制的波兰,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弱小民族的文学。苏俄文学在这一时期译介总量达到196部,是这一时期译介数量最多的国家。

主题选择上,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同时注重文学艺术性和思想性。随着晚清市民文学的兴起,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扩大译作的影响力,译介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小说,主题选择上也大多是适合作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和生活消遣的哀情小说、侦探小说、侠义小说、冒险小说、军事小说、社会小说,二、三流的文学作品大量涌入,忽视了对外国经典文学的译介,外国文学译介的文学艺术性极低。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的译介是为了“改造中国社会和中国文艺”[1],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大多是世界名著,名家名篇,同时为了配合社会革命,特别注意译介“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品。[1]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译者个人诗学的差异,这一时期并不都是“为人生”的作品,未名社便重视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作品的译介。

体裁选择上,晚清时期译介的大多是配合大众消遣娱乐的小说,五四时期的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日记书信,报告文学回忆录,儿童文学,民间文学。

翻译语言上,晚清时期外国文学译作采取文言文形式,1917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呼吁进行文学革命,自此之后开始了白话书面语创作的尝试,由于文学革命刚起步,白话文用于书面创作并不成熟,五四时期外国文学译作大多采用的是半文半白的形式。

翻译规模上,五四时期的翻译更系统。晚清时期译介的外国文学主要集中在小说,翻译作品也大多散落在期刊进行连载,到了五四时期,各个文学社团兴起,文学社团有自己的机关刊物,也有专门为译介外国文学的文学社团-未名社。这一时期,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不单单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还有专门介绍作家论,理论研究,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评论的作品如王靖的《英国文学史》,欧阳兰编译的《英国文学史》滕固著的《唯美派文学》。

促成五四时期翻译高潮到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清末民初适合广大市民审美情趣的侦探小说、哀情小说、科幻小说的翻译扩大了翻译作品的影响力,使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的翻译有了读者基础。其次五四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郑振铎等人,为了引入新思想和改造中国文学废寝忘食。最后五四时期各类文学社团,新青年社,创造社,未名社,文学研究会的建立和其机关刊物的创办为外国文学翻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译介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很多作家都是边翻译边创作,这一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学的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国文学体裁,思想主题,创作艺术,人物形象的借鉴。郭沫若翻译雪莱、歌德的诗歌作品后创作了《女神》开一代自由诗风,抛弃古诗格律,成为新诗的奠基人。中国早期的话剧也主要模仿、借鉴易卜生等欧洲剧作家[1]鲁迅借鉴了果戈里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极尽讽刺的创作艺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逐渐受到重视,章景风认为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催生了儿童观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此外这一时期翻译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译介来源广泛,涵盖了大多数文学体裁,艺术性和思想性并重,翻译颇具规模和系统。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译介在体裁,艺术手法,人物形象设置,思想主题等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并且催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1]谢天振,查明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989-1949)[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数目外国文学卷[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袁一平(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译介外国文学儿童文学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重视新时期中国图书情报学的译介事业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