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道学文化新论
2016-12-06刘泽群
刘泽群
《西游记》道学文化新论
刘泽群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以唐僧取经为背景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在这部奇书里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虽然它描写的是佛教的取经故事,但书里却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道学元素和道学思想。本文主要讨论《西游记》中出现的道学文化,并根据书中对道学和道教的描写分析作者对其采取的态度,感受《西游记》的博大精深。
《西游记》 吴承恩 道教 道学文化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神魔小说。它讲述的是佛教的取经故事,但在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却不仅仅局限于佛教。与佛教相对立的,在《西游记》里还出现了很多道学元素,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内蕴,表现出作者鲜明的宗教思想和立场。同时对于《西游记》中“尊佛抑道”思想是否成立,笔者结合文本也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见解,恳请专家和读者予以指点。
一、道教与《西游记》写作背景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并且经历了千年的长期发展,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游记》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对于道教而言则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因为当时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妄想修行长生不老,所以宠信任用了众多道士。在嘉靖皇帝45年的皇帝生涯里,他对道教深度痴迷,很多政治事件都和道教息息相关。道士在朝廷权倾朝野、无法无天,近乎达到了“道士专权”这一严重程度。邵元节、陶仲文等道士都加官晋爵,坐享荣华富贵。皇帝自己也穿道服、做道场、派人炼丹。举国各地崇尚道教,大建宫观,对国家和百姓都造成了巨大的侵害。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吴承恩在《西游记》一书中用异域国家的昏君暴政影射嘉靖皇帝,通过塑造昏君和妖魔道士的故事情节鞭挞黑暗现实,对道教和迷信道教的皇帝做出了极大的讽刺和批判。例如第四十四回中车迟国三个妖怪国师大肆迫害和尚,逮捕僧人时甚至连毛稀的、秃头的都不放过,其实是对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第七十八回中比丘国丈诱骗国王取小孩子的心肝做药引子,则是对嘉靖皇帝迷信道教、炼丹服药的折射。书中这些对于道教的描写,都是基于时代基础上对世态的辛辣讽刺,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和无道。车迟国里猪八戒把三清的塑像扔在五谷轮回之所,便是对迷信道教的庸人最大的嘲笑。
二、《西游记》中的道教人物新认识
虽然吴承恩塑造了大量的道教妖怪针砭时弊,但是作者对于道教思想的认识并不停留于此,《西游记》中和道教有联系的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明确的是,《西游记》的体系不代表古代神话的体系,所以《西游记》里的神仙和古代神话里的神仙也有不同的设定之处,如通过几段原文,我们可以重新去认识道教之祖太上老君:
(老君)说道:“.....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①
(银角大王)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
行者骂道:“......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
由此可见,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不仅化胡为佛,而且还扮演着盘古和女娲的角色开天辟地、炼石补天,因此《西游记》中的世界是源自道教仙人缔造的世界,《西游记》里佛的思想也源自道教教化的思想,从《西游记》中两次“化胡为佛”故事的运用就可以看出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贬抑。在神仙对待宗教的态度上,道教和佛教的对比也十分鲜明:
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
(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佛祖闻言,回首瞻仰......如来不敢违悖
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
第七回在安天大会中,玉帝宴请众仙佛的顺序上道教的三清四御都在佛教的五老之前。从这一回的“传旨”“佛祖闻言,回首瞻仰”“如来不敢违悖”等细节不难看出玉帝和如来的地位高低,而玉帝和王母听闻太上老君到来,却要亲自迎接,二者的尊卑一目了然。和佛教有关联的四大天王、哪吒以及药叉同时也在玉帝的手下听令,由此可见道教在作者眼中的地位着实不低。作者在书中塑造的最高统治体系,就是一个以道教神话体系为基础、以玉皇大帝为中心的道教神权体系。
三、《西游记》中的道学文化
《西游记》虽然讲述佛教取经故事,宣扬了一定的佛教思想,但并不能简单地说其尊佛抑道。除了化胡为佛暗示道教为佛教之祖,作者也在其他方面对佛教进行了批判,如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贪图袈裟,妄图谋财害命;观音菩萨眼中六道众生分别有异,还告诫孙悟空打死妖怪是立下功绩;对于佛祖如来,作者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传经之时纵容阿傩、伽叶索要人事更是将其虚荣与贪婪展现得淋漓尽致。至于主角孙悟空的弃道从佛,也只是徒具形式,作品赞扬的是其战斗精神,成佛后的称号斗战胜佛对于佛教而言亦是一种否定。②可见在作者笔下,佛道二教并无高下,都有肯定,也都有所批判。
在《西游记》里掺杂在其中的道学元素也多种多样。如故事的主人公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原型都和道教文化有所渊源,其三人弃道从佛也并非是反映道教臣服佛教,而是代表了佛道二教思想的争雄与圆融。③道教仙人为取经也间接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太上老君八卦炉中锻炼的金箍棒是孙悟空斩妖斗魔的得力助手,被偷吃的金丹也为与此同时,细心的话还可以发现孙悟空召唤龙王、六丁六甲、护教伽蓝时会念一个“唵蓝净法界,乾元亨利贞”的咒语,这个咒语上半句是佛教用语,下半句则出自被道教奉为经典的《周易》。另如小说第一回中孙悟空在拜师求仙时对樵夫所说其歌词中的《黄庭》为道德真言,此《黄庭》便是道教经典《黄庭经》,而在《黄庭经》的《内景经》里写到“灵台盘固永不衰”“方寸之中念深藏”,《外景经》又出现“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正好与须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相互对应,可见小说的不少情节都与道家经典具有紧密的联系。灵根、大道、元神、婴儿、姹女、金公、木母、刀圭等道学术语多次出现在《西游记》书中,使全书充满了浓郁的道学气息。孙悟空从仙山求访神仙想学习长生之术,蟠桃和人参果食用后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妖魔鬼怪想吃唐僧肉长生长寿,这种“长生”“永生”的观念也是源于道学。在很多细节里,《西游记》也都夹杂了道士的宗教仪式和道学法术,比如修炼丹药这一情景在多篇章回中经常出现,而第十七回中描写孙悟空变化成凌虚子所炼制的仙丹,几句短诗则将丹药形容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所以在《西游记》中,道教的宗教体系实质上也占据了重要部分,而《西游记》的宗教思想也就不再是佛道之争和尊佛贬道那么简单了,它对于佛教、道教、民间信仰和儒学都有所吸收和借鉴,其中渗透了优秀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至于作者的真实思想,则是在车迟国借孙悟空之口道出:“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孙悟空提供了金刚不坏的身躯,为经受取经考验立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取经遭遇困难时孙悟空也多次向道教神仙求助,太乙救苦天尊、真武大帝、二十八星宿、火德星君、水德星君、张紫阳等道教的神仙和真人都先后帮助过取经事业,因此佛道之间实际上来往密切,毫无相争之心。
四、结语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通过阅读《西游记》我们对于宗教会有新的思考和认识。在《西游记》中,作者以广博的学识、形象的工笔,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多彩的道教奇境。道教的神仙谱系继承了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一大部分神仙和民间祭拜的神仙,作者通过对道教的大量描写,就使得作品更贴切自然,更进一步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所以如果不了解《西游记》中的道学文化,我们就不能全面地理解《西游记》的内蕴。当然,这些道学文化的内容只是《西游记》博大精深宝库的冰山一角,《西游记》里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需要我们细细研读。
注释:
①引自吴承恩.西游记.岳麓书社2001年版,以下引本书均据此本,不另出注.
②引自宁稼雨,冯雅静.西游趣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③引自张锦池.道教文化与<西游记>[J].古典文学知识,1999(04).
[1]吴承恩.西游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宁稼雨,冯雅静.西游趣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蔡铁鹰.西游记的前世今生[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5]牛景丽,平熙.西游闲谭[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6]张锦池.道教文化与<西游记>[J].古典文学知识,1999(04).
[7]孟潇,黄梦娜.略论<西游记>中的道教神仙思想[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刘泽群(1992-),男,汉族,山东东营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