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感悟

2016-12-05于杰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青海门源81030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感悟探究性学习物理教学

于杰(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青海 门源 810300)



探究性学习感悟

于杰
(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青海 门源 810300)

摘要: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感悟

一、探究性学习,要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一)物理教材内部可以选择的探究内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物理研究的是关于力的、声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并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在课本上,很多实验或问题的探究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课题,下面我列举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科书(人教版)出现的可选用的探究性课题:如何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硬币的直径;用自制的卷尺测量身高,要求比较起床后和临睡前的身高有何不同;用烧瓶和铃铛做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纸锅烧水;制作针孔像机和潜望镜;用手电筒和平面镜白纸做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实验;自制平行光源和磨制冰透镜、研究物体的颜色;自制天平和量筒、橡皮筋测力计、筷子提米,巧找重心,个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观察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自制潜水艇模型和密度计 研究自行车的构造、比比谁的功率大等等,这些小实验,都是课本提出来可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

(二)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汇点。

由于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有许多可供研究的课题。这也与当前的跨学科综合不谋而合。例如,我们可以让初中学生适当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由老师布置题目,如:21世纪的交通、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等为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研究,从而写出这些方面的小论文和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三)物理学科与新技术的交汇点。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总离不开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讲授第一章测量,讲到纳米这个单位,我们可以借机介绍一下纳米技术。并建议同学们努力学习本领,立志探究这一高科技领域。

(四)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

学生学习了第三章噪声之后,知道了人类的四大公害:水污染、噪声、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蓝天碧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题:①研究我们家乡南河的污染情况;②我们学校有哪些噪声;③我们平常有哪些对环境污染的不良习惯;④农村对垃圾的处理的方式科学吗?等。

二、探究性学习,要选择合适的探究形式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选择的探究形式。

1.发现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发现式探究学习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课的学习,如“平面镜”一节,用多媒体或实验提供一个情景,蜡烛在平面镜前可以成一个像,然后提问“怎样确定像的性质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每组提供两支相同的蜡烛,一个玻璃板,一张画有方格的白纸三块粗糙层度明显不同的木板,一个小车,一块可固定在木板上的斜面,让学生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论进行反思,鼓励提出新的问题,如“能有没有摩擦的平面吗?”或者“没有摩擦的平面上小车还能走吗?”等等。

2.接受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接受式探究学习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如“质量”一节,教师讲解“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一条木船比一把木椅含的木材多,那么一个物体里所含的物质有多少用什么来表示呢?”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天平使用的顺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得出使用顺序与注意事项都是科学的必然要求,最后进行作业。接受式探究的显着特点是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

3.混合式探究。它是指在某些环节是接受式探究,在某些环节是发现式探究。如“机械运动”一节,用接受式探究学习“运动的普遍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故事,提出探究问题,“怎样才能回答这个大问号呢?”指出教材中有现成的答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进行讨论、归纳,自主解决问题。用发现式探究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观看书上插图,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司机说乘客‘没动’,而路旁的孩子说动得‘真快’?”让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出小实验,如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分别以桌面、课本、尺子为标准,观察其它二者的运动情况,学生很快认识到“相对不同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情况是不同的。”

课堂内的探究式学习的共同特点是:以问题带动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积极主动的学习代替了被动的强迫学习。课堂内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善于从教材、社会、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课堂内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提供问题解决所需的材料,如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

(二)课外活动中通常选择的探究形式。

物理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验证性实验,课堂上完成这类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就行了。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要求,在家庭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完成。如初二物理一开始讲“测量”则向学生布置测量任务,如自制牛皮纸的卷尺,并用期测量象棋子的周长、厚度、直径,或重庆到北京铁路全长等。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自己去探寻结论。再如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橡皮筋长短不一致,测力计刻度也就有差别,这必定引发学生的新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埋下种子,为拓宽加深教材和培养能力提供契机。课外探究性实验与制作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五官”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口到,脑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91-01

猜你喜欢

感悟探究性学习物理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