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考古调查收获

2016-12-0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方文物 2016年2期
关键词:黑瞎子夹砂灰陶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考古调查收获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黑瞎子岛 靺鞨 辽金 俄国

2012年,为了进一步了解黑瞎子岛回归部分领土上的文物情况,在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的指示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成立了抚远县黑瞎子岛考古调查勘探队,对黑瞎子岛回归领土部分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调查中发现了大量靺鞨遗存和辽金时期遗存以及大量的俄国近现代军事和农业生产生活遗存。

黑瞎子岛又名抚远三角洲、熊瞎子岛(俄语称大乌苏里岛Островов Большой Ус-сурийский),面积约为335平方公里,由黑瞎子岛、银龙岛(俄语称塔拉巴洛夫岛Островов Тарабаров)、明月岛3个岛系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角,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两江主航道中国一侧(图一)。

黑瞎子岛自1929年中东路事件起一直被俄方实行军事控制。2004年,中俄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根据协定,中国收回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2008年,中俄边界界桩全部设立,黑瞎子岛一半领土回归中国。

2010年,为配合黑瞎子岛开发而进行黑瞎子岛乌苏大桥工程建设,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黑瞎子岛乌苏大桥项目考古调查勘探队,对该工程涉及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对黑瞎子岛进行的考古工作。为了进一步了解黑瞎子岛回归部分领土上的文物情况,在黑龙江省文化厅的委派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成立了抚远县黑瞎子岛考古调查勘探队,于2012年5月至6月对黑瞎子岛回归领土部分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主要针对黑瞎子岛、银龙岛和明月岛进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图一 黑瞎子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一、隋唐时期遗存(H2)

H2位于黑瞎子岛西南部的一个沙丘上,地理坐标为东经48°17′52.25″、北纬134°41′49.70″。H1与H2在同一地点,且H1→H2→生土。灰坑平面呈圆形、直壁、平底,南部被晚期战壕遗迹破坏掉。坑口直径120、深55厘米(图二)。坑内堆积为灰褐色沙土,含有大量靺鞨陶片以及少量兽骨等。所出土遗物无完整器,其中可辨器形3件,有大量的口沿、腹片和器底,笔者对除可辨器外的其他遗物根据口沿、腹片和器底标本进行简要介绍。

1.陶瓮 1件。H2∶20,夹砂灰陶,手制,经过慢轮修整,敞口、圆唇、鼓腹,口径28、残高13.4厘米(图三,1)。

图二 H1、H2平剖面图

2.陶球 2件。夹砂红褐陶。H2∶16,近椭圆形长径2.2厘米(图三,3);H2∶17,直径1.7厘米(图三,4)。

3.口沿,可分为四型。

A型,侈口。均为夹砂红褐陶,手制,经过慢轮修整,重唇。该种口沿数量较多,样式多样(图三,6~15)。H2∶1,重唇间距较小,口沿直径17厘米(图三,5)。

B型,敛口。H2∶9,夹砂灰陶,手制,

经过慢轮修整,圆唇(图三,17)。

C型,花边。H2∶13,夹砂红褐陶,手制,侈口,尖唇,花边口沿用手压制而成,沿下有一锔孔(图三,18)。

D型,敞口。H2∶6,夹砂灰陶,手制,经过慢轮修整,敞口、圆唇,颈部有一锔孔,颈下部有一道附加堆纹(图三,16 )。

4.腹片

H2∶3,夹砂灰陶,器表两道横向凹弦纹下饰有网格纹(图三,19)。H2∶4、H2:21,夹砂灰陶,器表饰有两道横向凹弦纹(图三,20、21)。

5. 器底

H2∶15,夹砂红褐陶,手制,经过慢轮修整,平底。底径8、残高3.3厘米(图三,2)。

另外,H2中出土的兽骨有牛距骨、马牙、狗下颌骨等。

二、辽金时期遗存(H1)

H1开口于第一层下,打破H2。平面呈圆形、弧壁、圜底,灰坑南部被破坏。坑口直径180、深45厘米(图二)。坑内堆积为黑色沙土,含有少量金代陶片。

图三 H2出土陶器1. 陶瓮(H2∶20) 2.器底(H2∶15) 3、4.陶球( H2∶16 H2∶17) 5~15.A型口沿(H2∶1 H2∶2 H2∶5 H2∶7 H2∶10 H2∶12 H2∶14 H2∶8 H2∶11 H2∶19 H2∶18) 16.D型口沿(H2∶6) 17.B型口沿(H2∶9) 18.C型口沿(H2∶13) 19~21.腹片(H2∶3 H2∶4 H2∶21)

图四 H1出土陶器1~3.口沿(H1∶2 H1∶3 H1∶5) 4~14.腹片(H1∶1 H1∶8 H1∶4 H1∶6 H1∶7 H1∶9 H1∶11 H1∶10 H1∶12 H1∶13 H1∶14)

出土遗物只有陶器残片,体积偏小,不易判断器形,因此按照口沿和腹片分别加以描述。

1. 口沿,残,数量较少。筛选出三份标本予以介绍,均为夹细砂灰褐陶,敞口。

H1∶2,圆唇,素面(图四,1)。H1∶3,器表饰三道竖向压印纹(图四,2)。H1∶5,圆唇,素面(图四,3)。

2.腹片,数量较多,选择不同纹饰的陶片加以介绍。

H1∶1,夹细砂红褐陶,器表饰横向平行分布的六组斜向压印长条纹(图四,4)。 H1∶4,泥质黑陶,器表饰有三组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图四,6)。 H1∶6,泥质黑陶,器表饰有横向平行分布的三组“《”形压印纹(图四,7)。 H1∶7,泥质黑陶,器表饰有两组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图四,8)。 H1∶8,泥质灰陶,器表饰有横向平行分布的两组蓖点纹(图四,5)。 H1∶9,泥质灰陶,器表饰有一道凸弦纹(图四,9)。 H1∶10,泥质黑陶,素面(图四,11)。 H1∶11,泥质灰陶,器表饰有数道压印纹(图四,10)。 H1∶12,泥质黑陶,器表饰有一组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图四,12)。 H1∶13,泥质灰陶,器表饰有四组横向蓖点纹条带(图四,13)。 H1∶14,泥质黑陶,器表上部饰有一组横向压印纹条带,下部饰有斜向凸弦纹(图四,14)。

三、 近现代遗迹

近现代遗存较多,皆为俄国近现代军事和农业生产生活遗存。其中发现俄军军营址、碉堡战壕遗址群、瞭望塔塔基、灯塔址、坦克攻势址、桥梁、水坝、道路、耕地址等多处。

军营址2处,均为两栋主建筑分别置于庭院南北两侧,南侧建筑为地上两层建筑、北侧建筑为地上一层建筑,军营外围均有栅栏合围。A处军营位于黑瞎子岛西南部,军营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48°17′47.56″、北纬134°41′52.69″;B处军营位于银龙岛中南部,军营中心地理坐标为48°20′30.41″、北纬134°36′37.39″。

碉堡和战壕有机相连,共同构建一处防御工事。碉堡战壕遗址群共发现12处,均分散地分布在黑瞎子岛和银龙岛上沙丘高地上,且碉堡均被炸毁。

水坝长约490米,连接着黑瞎子岛和银龙岛。水坝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48°22′51.59″、北纬134°35′26.11″。

其他近现代遗存较为分散,不做一一介绍。

四、 结 语

黑龙江省黑瞎子岛的考古调查,是对回归领土的系统的文物考古调查。在这个区域内,古代遗迹仅发现H1和H2,它们属于不同年代的遗存,存在着打破关系。其中,H2中的遗物,如H2∶20与宁安虹鳟鱼场M2184∶10①形制基本一致,另外除花边口沿H2∶13外的其他遗物在宁安虹鳟鱼场墓地②、黑龙江省海林市羊草沟墓地③、黑龙江海林北站渤海墓④、以及同在一个岛屿上的科尔萨科沃墓地早期遗存⑤中均有发现,然而H2∶13这种花边口沿器物,在靺鞨文化及其以后的考古学文化中均未发现,应早于靺鞨文化。H1打破H2,H1中的遗物,如H1∶1、H1∶13等遗物纹饰同富锦市南部一些遗址⑥所出土的辽金时期文物基本一致,另H1所出土遗物同哈尔滨市阿城区赵家崴子遗址⑦、吉林省农安草房王遗址⑧等辽金时期遗址所出土的遗物基本一致。此次的考古调查,对黑瞎子岛的历史文化、近现代的遗存有了初步的认识。

附记:参加考古调查勘探的人员有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评春、王长明、李有骞、邹健、魏明江、张海鹏,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高波、张亚平、胡军,抚远县文体新局殷宗坤,抚远县文物管理所杜永法、王殿波、王维娜。本文插图由王晓红绘制。

执笔:魏明江

注 释:

①②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9年。

③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海林市羊草沟墓地的发掘》,《北方文物》1998年第3期。

④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海林北站渤海墓试掘》,《北方文物》1987年第1期。

⑤ 赵虹光、谭英杰:《再论黑龙江中游铁器时代文化晚期遗存的分期——科尔萨科沃墓地试析》,《北方文物》2000年第2期。

⑥ 佳木斯市文物管理站、富锦市文物管理所:《黑龙江省富锦市南部调查简报》,《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⑦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赵家崴子遗址发掘报告》,《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⑧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农安县文物管理所、德惠市文物管理所:《吉林省农安草房王遗址发掘简报》,《北方文物》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校对 田索菲〕

魏明江,男,1982年生,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邮编150008。

K871.43 K871.44

A

1001-0483(2016)02-0035-04

猜你喜欢

黑瞎子夹砂灰陶
探究天津东丽博物馆藏张贵庄战国灰陶器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复
玻璃钢夹砂管在供水工程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一件西晋灰陶兽的再修复
铸件夹砂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熊口脱险记
棒打熊
陶器
消失模常见夹砂夹渣缺陷的解决
棒打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