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营口鲅鱼圈区天瑞水泥厂汉代砖室墓发掘简报

2016-12-0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方文物 2016年2期
关键词:底径汉墓墓室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辽宁营口鲅鱼圈区天瑞水泥厂汉代砖室墓发掘简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汉代 砖室墓 陶器 铜钱 辽宁

2008年8月至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在营口市鲅鱼圈区天瑞水泥厂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其中砖室墓4座。砖室墓均有绳纹砖做建筑材料的现象,均有东向墓道,多数墓葬墓室底部铺砖均呈人字形。墓葬规格相差不大,由于破坏较严重,人骨已不存,葬式葬俗均不详,有用木棺的现象。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罐、壶、钵、奁、灶、釜、甑、俑等,另有石器、铜器、铁器等。其中发现的陶俑,高度写实。砖室墓年代可以推断为两汉之交,或可晚到东汉初期。该批墓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研究两汉之交中原文化和辽东郡平郭县一带的东北土著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8月至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天瑞水泥厂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群位于鲅鱼圈区芦屯镇路安工业园区天瑞水泥厂院内东部及东北部,哈大铁路(老线路)和哈大高速公路分别从遗址东西两侧通过,地理坐标北纬40°16′31″,东经122°11′53″,海拔高程24米(图一)。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其中砖室墓4座(其余均为贝壳墓,另文撰述),发现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与时代特征的遗物,现将本次发掘砖室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天瑞水泥厂汉墓群位置示意图

墓群所在区域地层堆积情况为:

①层为耕土层,黄褐色沙土,厚0.2米。

②层为黄花土,土质细密坚硬,厚约0.3米,少见陶片。墓葬均开口于此层下。

②层下为生土。

一、 墓葬和随葬器物

砖室墓均为平地挖出长方形土坑竖穴后,直接在穴内垒砌而成。这四座墓分别编号为M6、M15、M17、M32,墓上半部都被破坏,有两座甚至仅余两三层壁砖。因M32破坏极重且无任何遗物出土,下面仅介绍其他三座墓葬。

(一)M6

平面呈“凸”字形,东西长5.96、南北宽2.5米。墓门位于墓室东壁偏南,斜坡墓道,平面近梯形,近墓室处稍宽,长2.6、宽1.2、深0.3~0.6米,方向111°。墓道内填土为夹杂有碎砖块的杂花土,土质坚硬。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3.3、宽2.4、墓室内高1.15米。墓壁保存较好,墓壁由数行横砖和纵砖平铺而成。墓底砖平铺呈人字形。墓室内填土为夹杂墓砖倒塌堆积的杂花土。墓室修筑比较规整,墓砖多为绳纹砖。墓室内已经扰动,未发现人骨。出土陶器、石器、铜钱等遗物共计48件(图二;封二,1)。

图二 M6平、剖面图1.陶盆 2.石坠饰 3.铜钱

陶盆 1件。M6∶1,展沿,方唇,弧腹,平底,外腹部有多道凸棱。口径31、底径14.5、高15厘米(图三,1;图版二,1)。

石坠饰 1套2件。M6∶2,为白色石管,呈长圆柱形,中间有孔,共2枚。长1.5、直径0.4厘米。

铜钱 45枚。M6∶3,均为货泉,穿左右有篆书“货泉”二字,钱文较细。分大小两种,大者郭径2.3、钱径1.9、穿宽0.6厘米,其中穿两面有郭20枚,穿一面有郭9枚,穿角有决文2枚,穿上半星3枚,郭上有决2枚;小者郭径2.1、钱径1.8、穿宽0.6厘米,其中穿两面有郭4枚,穿一面有郭4枚,穿上半星1枚。

图三 M6、M15出土陶器1.盆(M6∶1) 2.钵(M15∶2) 3.罐(M15∶1)

(二)M17

平面呈“凸”字形,墓圹长6.9、宽2.85米。墓门位于墓室东壁偏北,斜坡墓道稍斜向北侧,平面近长方形,长3.5、宽1.28~1.47、深0.5~1.7米,方向310°。墓道内填土为黄花土,土质坚硬,黏性较大。墓门形状为拱形,上端和下端较窄,分别为0.64和0.66米,中部较宽,最宽处0.76米,残高1.26米。墓室东西长2.9、南北宽1.4、残高1.6米,墓室的底部是由边长24、厚7厘米的方砖平铺而成。墓室修筑比较规整,墓室的西、南壁均向内倾斜,墓壁由数行横砖平铺而成,为长26、24、22和20、宽12~13、厚7厘米等规格的绳纹砖。墓室内已经扰动,发现少量人骨残片,已成粉末状,性别葬式不详。有棺板痕迹,并出土一大块棺木残片。出土陶器、石器、铜钱、铁器等遗物共计326件(图四;图版一)。

1.陶器 11件。除特别标示外均为泥质灰陶,器类有罐、壶、钵、奁、釜、甑、俑等。

俑 1件。M17∶4,跪坐俑,模制,男性,平上帻,身穿长袍,跪坐,唇部形态模糊,双手垂于腹前,略呈交叉状,裙摆下端中空,略呈喇叭形。冠部、颈部前端和裙摆下端各饰有指压纹,右侧袖口和背部裙摆上也饰有少量指压纹,两侧及顶部有明显的削痕,裙底内侧有捏制痕迹。口径6.2、高10.2厘米(图五,1;图版三,1)。

图四 M17平、剖面图1、2.钵 3.甑 4.跪坐俑 5、6、8.釜 7.灶 9.铁匕 10.石坠饰 11.铜钱 12.奁 13.罐 14.壶

壶 1件。M17∶14,叠唇,敞口,曲颈,弧腹,平底微凹。口径9.4、底径6.5、腹径14、高20厘米(图五,2;图版二,3)。

罐 1件。M17∶13。平沿外展,细颈,鼓腹,腹部最大径偏上,圈足,颈部至上腹部饰有三组由两条凹弦纹组成的弦纹带。口径13.8、腹径31.1、底径12、高30厘米(图五,5;图版二,4)。

钵 2件。形制相似,口微敛,缓折腹,平底。M17∶2,方唇,腹部有8道弦纹。口径20.2、底径8、高6.3厘米(图五,3)。M17∶1,圆唇,口径21、底径8.2、高7.4厘米(图五,7)。

灶 1件。M17∶7,夹砂灰陶,船形灶台,前端为方形,有长方形通地火门,后端为半圆形,灶台上有一圆形釜孔。长20、最宽处16.6、高4.7、孔径5.8厘米(图五,4;图版三,3)。

釜 3件。均折腹,平底,按照口部形态的差异可分为二型。

A型,2件。敞口,平沿外展。M17∶8,口沿处有一道凹槽。口径9.2、底径4、高3.5厘米(图五,6)。M17∶3,口沿外周饰两道弦纹。口径10.4、底径3.8、高4厘米(图五,8)。

B型,1件,敛口。M17∶6,口径6、底径2.7、高4.4厘米(图五,4;图版三,3)。

甑 1件。M17∶5,卷沿,敞口,折腹,平底,口沿处有一道凹槽,底部有孔。口径9.8、底径2.8、高4.8厘米(图五,9;图版二,2)。

奁 1件。M17∶12,直口,方唇,直腹,平底。上腹部有数处钻孔。口径12.2、高6.6、底径4.6厘米(图五,10;图版二,5)。

2.石坠饰 1套18件。M17∶10,分为蓝色石珠和白色石管两种,蓝色石珠,球状,中间有孔,1枚;白色石管呈长圆柱形,中间有孔,共17枚(图版三,4)。

3.铜钱 296枚(M17∶11)。五铢1枚,“五”字弯曲,向内靠拢,朱字头方折,笔画清晰,无记号。货泉共295枚,穿左右有篆书“货泉”二字,钱文较细。分大小两种,大者郭径2.3、钱径1.9、穿宽0.6厘米,其中穿两面有郭152枚,穿一面有郭58枚,穿角有决45枚,穿上半星30枚,穿下半星2枚;小者郭径2、钱径1.8、穿宽0.6厘米,其中穿两面有郭2枚,穿一面有郭2枚,穿角有决文2枚,穿上半星2枚。

图五 M17出土陶器1.跪坐俑(M17∶4) 2.壶(M17∶14) 3、7.钵(M17∶2 M17∶1) 4.灶、釜(M17∶7 M17∶6) 5.罐(M17∶13)6、8.釜(M17∶8 M17∶3) 9.甑(M17∶5) 10.奁(M17∶12)

4.铁匕 1件。M17∶9,锈蚀严重,首部和匕尖残缺,残长15.9、刃背厚0.7厘米。

(三)M15

墓室平面略呈长方形,砖结构墓室,上部不存,长3.55~3.7、宽2.7~2.8、残高0.38米,方向285°。墓门位于墓室东壁偏南,用素面砖平砌封堵,具体形制已不详,墓道近墓室处的底部仍有一堆碎砖。墓壁由数行横砖平铺而成,修筑规整,墓砖多为素面砖,少量为绳纹砖。墓底按人字形平铺素面砖。墓室内填花土。墓室内已经扰动,未发现人骨。遗物多位于墓室中部偏北,出土陶器、铜钱、铁器等遗物共计236件(图六;封二,2)。

1.陶器 2件。

罐 1件。M15∶1,泥质灰陶,尖唇,敛口,直领,鼓腹,平底,腹部饰有一条戳点纹带,其下饰有绳纹。口径13、底径14、腹径27.7、高22.8厘米(图三,3;图版二,6)。

钵 1件。M15∶2,夹砂黄褐陶,方唇微敛,弧腹,平底,上腹部内侧凹凸不平,有多道凸棱。口径19.2、底径6.7、高7.6厘米(图三,2;图版三,2)。

2.铜钱 230枚(M15∶3)。其中五铢64枚,根据字形特点,有三类:第一类“五”字中间两笔是直的,朱字头方折,其中无记号3枚,穿上横郭2枚,穿下一星3枚;第二类“五”字弯曲,中间两笔和上下两划相接处略向内靠拢,金字头略小,其中无记号22枚(其中7枚为剪轮),穿上横郭12枚(其中3枚为剪轮),穿下一星17枚(其中4枚为剪轮);第三类“五”字、“铢”字较宽大,金字头的三角较大,四点较长,朱字之头高于金字,其中无记号2枚,穿上横郭2枚(其中1枚为剪轮),穿下一星1枚。货泉共165枚,穿左右有篆书“货泉”二字,钱文较细。分大小两种,大者郭径2.3、钱径1.9、穿宽0.6厘米,其中穿两面有郭63枚,穿一面有郭33枚,穿角有决文11枚,穿上半星13枚,穿下半星2枚;小者郭径2.1、钱径1.8、穿宽0.6厘米,其中穿两面有郭5枚,穿一面有郭31枚,穿上半星7枚。大泉五十1枚,篆书“大泉五十”四字,钱径2.9、肉厚0.3、穿宽0.7厘米。

布币 1枚。M15∶4,扁铲形,篆书“货布”二字,长5.8、宽2.2、肉厚0.4厘米。

3.铁器 2件。

刀 1件。M15∶5,环首,直背较厚,弧刃,锋部锐利。长41.2、宽2.2、刀背厚0.9厘米(封二,2)。

鞭 1件。M15∶6,器形较少见,柄部截面为菱形,体截面为圆形,上有四段铜箍,自柄首处分别为菱形箍、圆形(带挂穗环)箍、圆形箍、圆形带帽箍,通长125.6厘米(封二,2)。

图六 M15平剖面图1.陶罐 2.陶钵 3.铜钱 4.布币 5.铁刀 6.铁鞭

二、结 语

汉代墓葬在辽宁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大致可分为辽南区(大连、营口)、辽中区(鞍山、辽阳)、辽东区(沈阳、抚顺)三个主要的密集分布区,在营口地区汉墓中,除具有沿海地域特色的贝壳墓以外,也存在大量的砖室墓,近年来发掘的有盖州农民村汉墓群①、盖州沙沟子汉墓②、光荣村汉墓③、盖州槐树房汉墓④、鲅鱼圈望海汉墓群⑤等。

从天瑞水泥厂汉代砖室墓器物形制、纹饰、组合来看,该批墓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天瑞汉墓显然是辽南汉墓区的一部分,该区汉墓群应与汉辽东郡辖内的平郭县⑥设置有关。

砖室墓均有绳纹砖用做建筑材料,均有东向墓道。墓葬规格相差不大,由于破坏较严重,人骨已不存,葬式葬俗均不详,仅根据M17中出土有大块的棺板推测,存在用木棺的现象,

另M17出土遗物较多,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罐、壶、钵、奁、灶、釜、甑、俑等,还有石坠饰,铜钱,铁削、剑、匕等小件器物。陶盆M6∶1与姜屯M174∶1相似,陶罐M15∶1、M17∶13分别与姜屯M136∶1和M55∶11相似,陶灶M17∶7与姜屯M34∶9为同类型器,陶甑M17∶5与姜屯M34∶6为同类型器⑦。砖室墓中发现的陶俑,形象生动,其坐姿为汉代常见的跪坐,其形象与盖州沙窝子汉墓M1∶32⑧、姜屯汉墓M40∶4⑨等相比更加写实,其为研究汉代辽东地区居民的面貌和服饰以及陶俑的制作工艺等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墓葬中出土的铜钱,以“货泉”为主,同样的形制见于洛阳烧沟汉墓⑩中,也见有“大泉五十”,部分为西汉五铢钱。这与贝壳墓出土最晚为西汉中晚期的五铢钱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对几座砖室墓的年代可以推断为两汉之交的新莽时期,或可晚到东汉初期。

砖室墓与贝壳墓共存于同一墓地,且有早晚之分,贝壳墓的年代略早于砖室墓,为西汉中晚期。另外如此大规模的墓葬存于一地而彼此间没有叠压打破关系,可见墓葬是有一定的规划安排并排列有序的,初步判断应为大型的公共墓地,且墓地使用时间较长,通过墓葬的形制、规格和随葬器物综合判断,墓地埋葬居民均为当时社会中下阶层。该批墓葬的发掘,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营口地区砖室墓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和辽东郡平郭县一带的东北土著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附记:本次发掘人员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韶钢、赵少军、樊圣英,线图由赵少军、赵海山、华正杰、姚志勇绘制,照片由穆启文、徐韶钢、赵少军拍摄。

执笔:徐韶钢 赵少军

高振海 谷丽芬

注 释:

① 崔艳茹、魏耕耘:《盖州农民村汉墓群发掘简报》,《辽宁考古文集》(二),科学出版社2010年,下同。

②⑧魏耕耘、王辉、崔艳茹:《盖州沙沟子汉墓发掘简报》,《辽宁考古文集》(二)。

③ 禺斤:《辽宁盖州发现大型汉代砖墓和贝壳墓》,《中国文物报》2006年7月7日。

④ 白宝玉、司伟伟、杨帅:《营口市槐树房汉墓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9年),文物出版社2010年。

⑤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春夏之际于鲅鱼圈区望海街道发掘的一批汉代墓葬,资料未发表。

⑥ 王绵厚:《秦汉东北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4~35页;《新唐书·地理志七》卷43,中华书局1975年;《晋书·记九》卷109,中华书局1974年;《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八》卷37,中华书局2005年。

⑦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姜屯汉墓》,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⑩ 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

〔责任编辑、校对 田索菲〕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Brick-chambered Tomb Dated to the Han Dynasty in Bayuquan District, Yingkou,Liaoning Liaoni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

In 2008,excavation was done in Tianrui Cement Works in Bayuquan District, Yingkou.38 burials including 4 brick-chambered tombs were unearthed. Every brick tombs were found the string design brick ,and a east tomb passage, most floors of the tombs were built with the bricks designed herring bone pattern. The size of these burials were similar, no bone had been found since the burials were destroyed, so we have no way to know the burial forms or custom. Some coffins were found. Most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were the potteries ,including the pot, kettle, bowl, box, fire pit, pot, figure etc. some stones, bronzes and irons were found also. Among them ,the figures were highly realistic. The dates of brick tombs should be dated between the Western Han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t leas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enter plain and local culture of the Liaodong County in northeast of China .

徐韶钢,男,1977年生,现工作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少军,男,1981年生,现工作于辽宁省文物局,馆员,邮编110011;高振海,男,1980年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谷丽芬,女,1963年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邮编110003。

K871.41

A

1001-0483(2016)02-0017-06

猜你喜欢

底径汉墓墓室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大型卷筒绳槽底径测量方法浅析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墓室探秘
一种能准确高效检测齿毂槽底径的检具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