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愈疑难眼病2例
2016-12-01赵丹丹高健生杨薇张丽霞杨海静
赵丹丹,高健生,杨薇,张丽霞,杨海静
乌梅丸治愈疑难眼病2例
赵丹丹1,2,高健生2,杨薇2,张丽霞2,杨海静2
厥阴病;乌梅丸;眼病
“厥”的定义:《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分析原文:“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是其病机。“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是其主症。从《伤寒论》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可知,厥阴病的临床表现有:(1)消渴;(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3)下(之)利不止。《伤寒论》340条:“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说明:除消渴、蛔厥、久利3种情况外,乌梅丸还可主治伴手足逆冷的尿频或小便不畅等情况。
厥阴病主方:乌梅丸。《伤寒论》338条:“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说明乌梅丸既温脏安蛔,又可治疗久利。《伤寒论》338条:“(脏厥):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为蛔厥也。……脏厥者死,阳气绝也……。”厥阴为两阴交尽,为由阴出阳之节点,若阴阳气不相顺接,则阳气难出。脏厥者死,阳气绝也。厥阴病还可见其它症状,如巅顶疼痛、口干、心烦失眠及躁动不宁等寒热错杂症状。
现在我们常常将“乌梅丸”方视作为治疗蛔厥的专方,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乌梅丸”原本是治疗消渴、蛔厥、下利不止三大主证,亦可治伴手足逆冷的尿频或小便不畅等情况。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厥阴病虚实寒热错杂证的主方,蛔厥仅仅是其治疗的厥阴病证之一。查阅现代文献,乌梅丸临床应用广泛:如治疗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心绞痛等循环系统疾病〔2-3〕;结肠炎、胃炎、腹痛下利等消化系统疾病〔4-5〕;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6〕;颈椎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7-8〕;皮肤瘙痒症等皮肤科疾病〔9〕;盆腔炎、痛经等妇科疾病〔10〕;儿童鼻炎等儿科疾病〔11〕;口腔溃疡、鼻炎等口腔及耳鼻喉科疾病〔12-13〕。
乌梅丸中温热药物有桂枝、附子、花椒、干姜、细辛。眼病多因热而发,故常用寒凉药物,很少有医家将温热药物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高健生老师十余年前用黄连、肉桂(交泰丸)治疗糖尿病眼病,用花椒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均是受刘完素的哲学思想:“在寒凉药中稍加温热药物佐之”的启发。近几年使用乌梅丸治疗气血不足〔14〕、脾肾虚寒、寒中包火等寒热错杂证的眼病患者,临床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其应用乌梅丸治疗巩膜炎及青睫综合征的病例介绍如下。
病案1:孙某,男,20岁。因“右眼颞侧白睛局部隆起、红10余天”于2015年2月26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曾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典必殊)及眼药膏,普拉洛芬滴眼液,清热祛火中成药及清热凉血理气中药汤剂”,未见好转,眼仍然发红,有异物感、局部隆起。否认有风湿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2,-5.0DS/-1.25DC×10°→0.6,左眼04,-4.5DS/-1.25DC×170°→0.6+2,眼压(NCT):右眼10.2 mm Hg,左眼10.3 mm Hg。右眼颞侧巩膜结节样局部充血、水肿、隆起呈暗红色(图1),巩膜局部压痛(+),角膜清,前房中等深,浮游物及房闪阴性,晶状体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B超:结节处未见团块回声,局部增厚,右眼颞侧表层巩膜回声减低、增厚。刻下症:右眼异物感,腹泻每日2~3次,口干、口苦,运动后出汗多。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西医诊断:右眼巩膜炎。中医诊断:右眼火疳。辨证:寒热错杂证。中医治法:寒温并用。处方:乌梅丸加味,具体如下,党参10 g,当归10 g,乌梅10 g,黄连6 g,炒黄柏6 g,桂枝10 g,制附子6 g,花椒3 g,干姜6 g,细辛3 g,桑叶10 g,生龙牡各3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温服。2015年3月12日二诊:患者诉眼痛症状缓解,未诉不适。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5.0DS/-1.25DC×10°→1.0,左眼0.4,-4.5DS/-1.25DC×170°→ 1.0,眼压正常。右眼颞侧巩膜结节明显减小,压痛不明显,余大致同前,处方:原方加牛膝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温服。之后症状继续减轻。2015年4月9日四诊:患者无眼部不适主诉,查视力同前,眼压正常。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图2)。处方:效不更方,继服14剂巩固治疗。2015年5月20日电话随访,患者诉病情未复发。
图1 治疗前右眼前节彩照右眼结膜及巩膜血管充血,血管痉挛迂曲扩张,巩膜结节(+)。
图2 治疗1个半月后右眼前节彩照,右眼结膜充血明显减轻,巩膜结节消失。
按语:患者巩膜炎,应用常规激素类滴眼液及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眼病多因热而生,常考虑应用寒凉药物治疗;综合分析本患者,全身伴有明显腹泻症状,为脾胃虚寒的表现,应给予温热药物;另外本患者巩膜局部红肿明显,却无剧烈疼痛,亦可考虑温热药物。故辨证为寒热错杂证,治法宜寒温并用,予厥阴病主方乌梅丸,患者易出汗加桑叶、生龙骨牡蛎,怀牛膝可引热下行,玄参滋阴清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病案2:付某某,女,35岁,因“右眼红伴轻度胀感1个月”于2015年3月24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既往有“青睫综合征”病史18年,2008年起近7年右眼复发频繁,几乎每月复发1次,长期应用“激素类滴眼液”,2012年底因“右眼眼压高”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恢复正常。但因青睫综合征仍有发作,继续使用激素类药物,半年后右眼眼压再次升高,而且点降眼压药物控制欠佳。否认其它全身病。诉目前已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25天,现停药3天,右眼滴用降眼压药4种(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酒石酸美托洛尔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此外还用“普南扑灵滴眼液”每日4次点眼,近1个月来右眼眼压始终居高不下,不能控制。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5。右眼睫状充血(++),睫状区压痛不明显,下方羊脂样KP(++),浮游物(+),丁达尔现象(-),瞳孔药物性散大,虹膜根切口可见,晶状体及后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压(NCT):右眼40.6mmHg,左眼16.0mmHg。刻下症:饮食可,夜寐欠安,二便调,可凉食,月经正常,手脚凉。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缓。诊断:右眼青睫综合征;右眼抗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症。辨证:寒热错杂证。中医治法:寒温并用。处方:乌梅丸加味,具体如下,黄连10 g,炒黄柏10 g,玄参10 g,连翘10 g,桂枝6 g,制附子5 g,花椒3 g,干姜6 g,细辛3 g,乌梅10 g,当归10 g,党参10 g,肉桂后下3 g,琥珀粉冲服3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2015年3月26日二诊,眼部检查基本同前。眼压:右眼16.7 mm Hg,左眼15.7 mm Hg。目前点药后患者眼压可控(4种降眼压滴眼液仍用)。患者诉服用中药无不适。处方:继用原方4剂。之后眼压继续下降,嘱降眼压药物逐渐减少,中药继服。2015年4月7日四诊:患者无不适主诉,查眼部检查大致同前。眼压:右眼11.7 mm Hg,左眼17.4 mm Hg。停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继续监测眼压,中药继服。2015年4月28日复诊:患者诉小便不畅余无不适,现已1个多月未复发。目前仅每日睡前点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1次,其他降眼压药物停用。眼部检查:睫状充血已完全消失,羊脂样KP较前减少。眼压:右眼16.4 mm Hg,左眼16.0 mm Hg。处方:原方加瞿麦30 g,蒲公英15 g,14剂,用法同前。2015年5月12日复诊:患者诉小便不畅症状好转,已停降眼压滴眼液。眼部检查:视力同前,睫状充血(-),睫状区压痛(-),下方羊脂样KP(-),浮游物(-),丁达尔现象(-),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余同前。眼压右眼14.0 mm Hg,左眼18.0 mm Hg。处方:继续原方14剂巩固治疗。2015年8月25日电话随诊,患者病情未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青睫综合征,反复发作多年,伴药物不能控制的眼压升高。综合分析:本患者除青睫综合征外,伴有手脚凉,睡眠差,为阳虚的表现,治疗上应给予温热药物治疗,辨证为寒热错杂证,中医治法宜寒温并用,经过2个月的乌梅丸加味治疗,患者的眼压恢复正常,前房炎症反应消失。疗效显著。
讨论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方中乌梅其味酸,酸入肝,能敛阴柔肝;花椒、干姜等辛味药能散寒温阳;黄连、黄柏苦寒药可清心泻肾中浮火;人参、当归甘温补养气血;附子、桂枝、细辛温阳制厥,辛温通补阳气。方中乌梅用“醋”渍一宿;以蜜和为丸,古有“附子无蜜不热”之语。通过乌梅丸加味治疗,激素药物不能控制的不伴有明显眼痛的巩膜炎(病案1)和眼压难以控制且病情反复频繁发作的青睫综合征患者(病案2),均收到良好效果。二者均已痊愈,且病情未复发。高健生研究员的经验:对于此类久病难愈的病例,在清热凉血的基础上酌加少量散寒温阳制厥的药物,既可提升扶正祛邪作用,亦可减少脾胃的伤害,并且可使病情好转。
《审视瑶函》中用药寒热论:用药如用兵,补泻寒热之间,安危生死之所系也,可不慎与?虽云目病非热不发,非寒不止,此言夫火之大概耳。但需识证之虚实寒热,辨别气血,因寒药伤胃损血,是标未退而本先伤,至胃坏而恶心,血败而拘挛,尚不知省,再投再服,遂令元气大伤,而变症日增。必虚寒之症已得,始可投以温和之药,否则有抱薪救火之患。再次提醒我们,在治疗眼病时不可一味的使用寒凉药物,而是要审因论治,特别是要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不可被局部的“红、肿、痛”所蒙蔽!
乌梅丸配伍特点为刚柔相济,体用双调,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开合升降,调畅气机,使失衡的脏腑功能趋于协调,凡辨证属寒热错杂者,中医治法上均可寒温并用,予乌梅丸或乌梅丸组方特点的药物,疗效甚佳。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及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就是辩证法的具体实践过程,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是矛盾统一的观点。中医的临床用药特点在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用药如用兵,恰当的中药药物配伍是一种理想的自然传神——神韵。寒热、虚实本是矛盾、对立的,而矛盾、对立的药物共同组成一方达到治疗寒热错杂类眼病的目的。
[1]李萍.史锁芳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寒包热证哮喘经验[J].四川中医,2014,32(4):15-16.
[2]刘淑荣,张晓华.乌梅丸组方特点及治疗胸痹心痛的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50-1051.
[3]周贤,王光耀.乌梅丸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医学报,2009,24(6):122-125.
[4]燕东,刘绍能.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析[J].北京中医药,2011,30(7):510-511.
[5]薛蓓云.运用乌梅丸辨治疑难病验案3则[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1):20-21.
[6]逢冰,赵锡艳,彭智平.仝小林教授应用乌梅丸验案二则[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5):475-476.
[7]郑春叶,连新福,詹秀菊.乌梅丸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3):857-859.
[8]郑春叶,雒晓东.乌梅丸临床新用.吉林中医药[J].2011,31(6):568-569.
[9]陈林,段锦,陈朝晖.乌梅丸加减治疗皮肤奇痒症1例[J].光明中医,2012,27(10):2078.
[10]宋力伟.乌梅丸治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l):69-70.
[11]向红.经方乌梅丸儿科临证举隅[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8):177-178.
[12]董润之.乌梅丸新用举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11-212.
[13]蒋中秋.乌梅丸治疗变应性鼻炎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5):370-371.
[14]赵丹丹,高健生,尹连荣,等.益气散结法治愈眼眶淋巴管瘤患儿1例分析[J].中医杂志,2015,17(9):1529-1530.
R276.7
B
1002-4379(2016)03-0196-03
10.13444/j.cnki.zgzyykzz.2016.03.016
1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70 2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040
高健生,E-mail:always_zhaod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