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2016-08-19梁魏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梁魏昉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冠状动脉(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实施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 对照组实施单纯PCI治疗, 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分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 两组TIMI 3级血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观察组的TIMI 3级血流率(90.00%)得到显著提高, 且与对照组(70.00%)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0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在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灌注量、提高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53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 除了要关注PCI的疗效外, 还应对其负面影响予以重视, 即术中刺激会导致血小板活化, 增加血栓和再栓塞的风险。因此, 如何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微循环应成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师现阶段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1]。在本次研究中, 波院对收治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实施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与单纯PCI治疗, 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女14例, 男26例;年龄54~76岁, 平均年龄(68.6±3.3)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5±1.1)年。

对照组中女16例, 男24例;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68.8±3.5)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6±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单纯PCI治疗, 即术前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低分子肝素钙针每日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术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导管、导丝和球囊进行恰当选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 即在导丝通过病变组织后, 于冠脉内注射10 ?g/kg替罗非班(远大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165), 先在5 min内完成注射, 随后再以0.075 ?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24 h。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的TIMI分级, 以血管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视为0级;以部分造影剂可通过闭塞, 但不能充盈远端血管视为1级;以造影剂可完全通过并充盈、清除冠状动脉远端, 但速度较延缓视为2级;以造影剂可完全通过并充盈、清除远端血管, 且速度迅速视为3级[2]。同时, 统计两组术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术前和术后的TIMI分级比较 术前TIMI分级比较:观察组0级18例(45.00%)、1级12例(30.00%)、2级7例(17.50%)、3级3例(7.50%), 对照组分别为19例(47.50%)、13例(32.50%)、6例(15.00%)、2例(5.00%)。两组的TIMI 3级血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IMI分级比较:观察组0级0例、1级0例、2级4例(10.00%)、3级36例(90.00%), 对照组分别为0、1(2.50%)、11(27.50%)、28(70.00%)。两组的TIMI 3级血流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 观察组2例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5.00%。对照组8例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20.00%。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可尽早将闭塞的冠脉打开, 恢复心肌再灌注, 这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3]。但值得注意的是, 尽管PCI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即部分患者(约有28%)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且由于斑块松软多伴有血栓, 介入操作时常会导致脱落而出现无再流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4]。

然而, 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提高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 不应忽视。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阻碍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多种受体(包括IIb/III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而实现。同时, 替罗非班可将受损的血小板聚集后将其激活, 降低血栓负荷, 最终能提高血管重建治疗的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减少心血管事件[5]。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对观察组实施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 结果显示该组治疗后的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PCI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灌注量,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建军.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研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 12(4):52-54.

[2] 刘洋, 刘恒亮, 耿国英, 等. 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 40(4):245-247.

[3] 吴鹏飞, 曹庆博, 孙学玉, 韩增雷. 替罗非班对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 PCI 后的影响.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4, 36(1):79-80.

[4] 逯保军, 王娟, 赵鹏, 高爱玲.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的预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3):100-101.

[5] 孟祥茹, 王红伟, 董书兴, 等. 冠状动脉抽吸导管抽栓联合替罗非班注射对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15):1810-1811.

[收稿日期:2016-02-29]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研究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