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勤荒漠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探讨*

2016-11-29宁宝山王红平高承兵王景瑞杨晓宝贺访印

甘肃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封育民勤盖度

宁宝山,王红平,高承兵,王景瑞,杨晓宝,贺访印

(1.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民勤733399;2.民勤县红崖山林业工作区站,甘肃 民勤 733399;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民勤荒漠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探讨*

宁宝山1,王红平2,高承兵1,王景瑞1,杨晓宝1,贺访印3

(1.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民勤733399;2.民勤县红崖山林业工作区站,甘肃 民勤 733399;3.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从民勤荒漠草地的类型、分布、特征、资源现状及其退化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开展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义,并提出了落实草地产权、围栏封育、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推行暖棚舍饲养畜、调整牧区产业结构、积极进行飞播牧草和人工种草、实施好国家退牧还草工程等一系列荒漠草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民勤;荒漠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草地(Rangeland/grassland)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可更新资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生态系统不仅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全球CO2平衡及水分循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民勤荒漠草地属于我国蒙新高原草原区的一部分,地处内陆河(石羊河)下游的干旱荒漠区,地理位置上它位于阿拉善高原,与阿拉善荒漠草地紧密相连,是我国西部荒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亚洲荒漠区东部,因此它属于温带干旱荒漠类草原区,具有西部荒漠的典型特征[1]。

民勤荒漠草地总面积1.03×106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849841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82.38%(孟有达,2005)[2]。因此,民勤荒漠草地在维护民勤生态安全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发挥着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功能。因此,研究民勤荒漠草地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对深入了解民勤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现状、合理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方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为探索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保护利用奠定基础。

1 民勤荒漠草地资源现状分析

根据任继周、胡自治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分类,民勤荒漠草地属于ⅣA4—微温极干类(温带荒漠草原)[3]。植被分属36科,115属,152种,其中以菊科植物分布最多,有20属、28种,多以极端旱生、超旱生、盐生的灌木、半灌木、小灌木及部分一年生、多年生草本组成。主要植被类型有白刺、珍珠、红砂、绵刺、芦苇、猫头刺、木霸王、柠条锦鸡儿、柽柳、花棒、梭梭、白沙蒿、沙米、沙拐枣、盐爪爪等。主要放牧牲畜有山羊、绵羊和骆驼等。

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在草地类以下,以土壤类型和地形特征划分亚类,民勤荒漠草地亚类主要有砾质荒漠草地、沙质荒漠草地和盐渍化荒漠草地[3-5](见表1)。

表1 民勤草地亚类及生境条件

1.1 砾质荒漠草地

砾质荒漠草地分布在民勤北部的剥蚀低山及其周围地区,面积约368620.60hm2,占民勤荒漠草地总面积的39.44%。由于受到流沙影响,部分地段因覆沙而成为流动和半固定沙地。植被主要以旱生、超旱生的小灌木、小半灌木及多年生、一年生草本组成。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红砂群落、猫头刺群落、木霸王群落、柠条群落、膜果麻黄群落和绵刺群落 , 面 积 分 别 有 277711.90hm2、31509.70hm2、28393.70hm2、12644.80hm2、9624.50hm2、8736.00hm2。此类草地的产草量低、植被盖度小,盖度一般小于30%[5]。

1.2 沙质荒漠草地

沙质荒漠草地呈条块状分布在盐渍化荒漠草地和砾质荒漠草地之间,面积约352003.10hm2,占民勤荒漠草地总面积的37.66%。多为平沙地、垄岗、白刺包以及流沙之间低地所组成。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多年生、一年生的沙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植物群落有白刺群落和柽柳+梭梭灌木林地,面积分别有310290.20hm2和41712.90hm2。植被平均盖度在26%以下,盖度小,产草量低[5]。

1.3 盐渍化荒漠草地

盐渍化荒漠草地主要分布在民勤盆地最低处的西大河、东大河两岸及河流尾闾的古湖盆地带,面积约214016.10hm2,占民勤荒漠草地总面积的22.90%。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面积分别为143424.40hm2、70591.70hm2。植被盖度最高可达70%左右,一般在30%~50%之间。此类草地由于避风低暖,产草量高,多为放牧家畜的冬春草地和打草地[5]。

2 民勤荒漠草地特征分析

民勤荒漠草地地处内陆河(石羊河)下游的典型生态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和地域的辽阔性,使得植被特征及植物资源具有显著的特色。植被稀疏、种类少、质量差、植物生长缓慢,生产力低而不稳,不同类型荒漠草地生产力差异较大。以白刺、红砂、盐爪爪、芦苇、柽柳、猫头刺、木霸王、柠条锦鸡儿、膜果麻黄、绵刺等为代表的荒漠草地植被是当地生态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数植物资源处于野生分布状态,且分布零散,数量稀少,其大多分布在沙区,利用率非常低,尚不足5%,绝大多数尚未开发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2]。由于地处干旱地区,多数植被具有防风固沙、维持生态稳定和改善自然环境的作用,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环境依托。所以说民勤荒漠草地对保护和维持民勤生态安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6-8]。

由于民勤地区水资源的减少、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和区域环境的特殊性,民勤荒漠草地植被和土壤多数处于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三化”状态。其退化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严重降低,植被盖度已由17%~70%降到8.5%~30%,鲜草产量已由408kg/hm2~5220kg/hm2降低到204kg/hm2~2250kg/hm2;草场植被结构简单,灌木日益低矮,种类及成分逐渐减少,原有的优良建群种和优势群落逐渐衰退消失,草地植被盖度降低30%~70%,产草量降低40%~70%;载畜量由20世纪70年代的3.65×105个羊单位下降为1.59×105个羊单位,草场出现严重的超载。据调查,2004年民勤荒漠草地的理论载畜量3.5×105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为1.02×106个羊单位,牲畜生产性能也逐渐降低,畜产品数量减少,品质变差。大量杂草、毒草扩散蔓延,每年因误食毒草致死的牲畜多达1000多头(只);环境条件逐渐恶化,沙化、盐碱化程度加剧,地表严重裸露,风蚀加剧;鼠虫病害猖獗,民勤荒漠草地受到鼠害的面积达2.7×105hm2。1997年以来,在花儿园草地放牧区连续发生的白刺毛虫虫害,面积达2.0×105hm2以上,大量白刺枯萎死亡,原有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移动,造成了严重的沙患,生态环境日趋恶化[5]。

3 民勤荒漠草地退化因素分析

综合分析发现:民勤荒漠草地“三化”面积达6.0×105hm2,其中退化面积2.0×105hm2,沙化面积3.0×105hm2,盐碱化1.0×105hm2,究其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一方面,民勤草地属温带干荒漠草原,年均降水量100mm左右,远不能满足牧草生长。年复一年,植被由高变矮,由密变疏;植物种由多变少,产量逐渐下降,品质变差,固沙阻沙减弱。牧草逐渐衰竭、枯萎死亡,盖度降低,草原退化。另一方面,草原乱打井、乱开垦、乱毁、挖甘草、麻黄和乱采沙葱等行为,严重破坏了草原固沙植被,造成沙土流失,草原日趋沙化退化。20世纪90年代,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大面积土质较好、覆盖度较高的天然草原被开垦,而后又出现大面积新垦地的弃耕和撂荒,人为造成优良草地荒芜、退化,如今民勤天然草原弃耕撂荒地面积达 7.0× 103hm2以上。加上草场的超载过牧,天然草原已无法休养生息,生长发育,开花结实,长期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草地植被的发育和更新,导致草场逐年退化。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荒漠草原牧草的合理利用率应保持在牧草产量的40%左右,这样既能保证草场植被的良好生长,又能使单位面积上持续获得最多的畜产品。由于民勤草场的理论载畜量为1.59×105个羊单位,可是民勤草地夏秋季放牧牲畜多达2.0×105个羊单位,严重超载现象已十分严重。此外,民勤荒漠草地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长期分离,牧业户只管放牧不管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限制草原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大重要因素[5]。生态建设

4 民勤荒漠草地的合理利用对策

围栏封育是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沙化草地实施围栏封育后,由于干扰源的消除,植物生存环境逐渐好转,草地中一些原来消退的物种开始侵入,并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群落呈进展演替过程。并随着封育时间延长,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结构逐渐合理,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不断增大,生态系统逐渐健康稳定发育[8]。

由于民勤荒漠草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区域位置的典型性,生态环境已经相当脆弱,急需要实施特殊的保护政策及措施,必须制定适合当地环境特征的保护措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前提下,进行荒漠草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过去重开发轻保护为双管齐下,将发展畜牧生产与退耕还草相结合,将围栏封育与舍饲养畜相结合,将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区域畜牧产业的发展特色,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9]。

调查发现,在民勤荒漠草地进行围栏封育等综合措施,可明显的提高植被的盖度。如封育区盐爪爪群落的盖度、株高、冠幅、生物量,比放牧区分别提高55.03%、160.19%、473.36%、45.29%。此外,在草原牧区,合理安排放牧场,割草场,结合半舍饲,优化草地生态结构,调整畜种和畜群结构,提高适龄母畜比例,优化存栏结构和合理出栏比例,优化草地与畜群生产模式;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冷季饲草饲料,保护草地生态平衡,尽可能改变草原畜牧业的经营方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方式。即在退化草原实施禁牧,休牧,要实施退耕还草和退牧还草,逐步改变依靠天然草地放牧的方式,采用舍饲圈养方式,同时应积极种植优质饲料作物,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实行草田轮作,科学利用农副产品及作物秸秆,满足家畜在舍饲圈养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同时可使牧区的家畜通过在半农半牧区短期育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要加快草地的改良,逐步做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此外,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即开展季节畜牧业,在牧区退化草地上,家畜年复一年的夏饱、秋肥、冬瘦、春乏(春死)恶性循环。在牧区要改良家畜品种,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调整家畜的合理畜群结构,增加适龄母畜比例,提高家畜繁殖成活率,减少死亡率[9-10]。

因此,对于民勤荒漠草地要实行综合保护及利用措施,首先,加快落实草场产权, 推行有偿使用,推行草场“ 承包到户,有偿使用”制度,明确草场责、权、利与建、管、用的关系,充分调动牧民建设草原、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草原法制建设,完善草原监理制度,严禁人为破坏。其次,调整牧区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减轻草场的人为压力,建立高产优质人工饲草料基地、种植草料,修建暖棚,发展高效型草原畜牧业。调整大农业内部结构,扩大种草面积,大力发展草产业,并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修建暖棚,推行舍饲喂养,加快畜群周转速度,提高商品率。凡牧区垦地全部建立人工或半人工饲草基地,发展高效型商品畜牧业;调整牧区畜群结构,提高良种率,讲究边际效益,缩短饲养周期,及时出栏,使牧区人畜发展与草原生产条件相适应。从根本上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给草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实现和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实行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根据实际产草量确定牲畜饲养量和年末存栏量,每年秋末冬初对草场牲畜进行清理,超载部分必须出栏处理。实行围栏封育,实施轮牧禁牧。一是在草场退化严重,盖度下降,但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破坏的区域,封闭禁牧2~3年,以逐渐恢复草场生产能力;二是在牧草生育期进行季节性封育,实行休牧轮牧,使牧草能够休养生息;三是绿洲边缘大部分区域属人工灌木林网地,要常年禁牧、封沙育林、育草,恢复植被。最后,加强草地 改良和保护工作。利用飞播牧草和人工种草等手段,对条件好,适宜人工种植的草场进行补播,增加植被种群数量,提高牧草产量。同时要积极实施好国家的退牧还草工程,加强草地资源的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切实保护好草地植被,达到草地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10]。

总之,对于民勤荒漠草地要实行积极的保护及利用措施,封育对砾质荒漠草地的保护利用效果不明显,控制其载畜量才是最有效的措施,围栏封育对盐渍化草地具有一定的效果,并能明显提高盐渍化草地群落的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在民勤荒漠草地要积极推行围栏封育与舍饲养畜相结合、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对盐渍化草地实行围栏封育,砾质草地实行季节性封育、休牧轮牧与减轻载畜量相结合,沙质荒漠草地要实行长期禁牧、封沙育林育草,恢复植被等综合保护利用措施。

[1] 陈吉斌,刘胜祥,王明忠.甘肃民勤植物资源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5):104-105.

[2] 孟有达.中国草地资源、牧草种质资源信息系统(www. grassland.net.cn)[R].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2005.

[3] 任继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 任继周.草原调查与规划[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5] 民勤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编.甘肃省民勤县农业区划报告汇集[M].1985.

[6] 贺访印,刘世增,严子柱,等.野生沙葱的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2):14-17.

[7] 常兆丰.赵明,刘虎俊.民勤荒漠植被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及其发展趋势[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7):116-124.

[8] 马全林,王继和,吴春荣,等.甘肃珍稀濒危植物绵刺的调查与保护对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1):35-39.

[9] 秦家海.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201-203.

[10] 李魁,豆桂兰.武威市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其治理措施[J].草业科学,2003,20(8):9-10.

S812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04FKCH100,144NKCH057)。

猜你喜欢

封育民勤盖度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封育和放牧对牧草甘青针茅营养成分的影响
不同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山市近30 a植被盖度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封育对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