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03年~2014年的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演化特征动态研究
2016-11-29时朋飞熊元斌李星明覃举东邓霄莺
时朋飞,熊元斌,李星明,冯 谨,覃举东,邓霄莺
(1.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学院,武汉 430072; 2.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3.河池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基于2003年~2014年的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演化特征动态研究
时朋飞1*,熊元斌1,李星明2,冯 谨2,覃举东3,邓霄莺3
(1.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学院,武汉 430072; 2.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3.河池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以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的重要指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指数和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研究了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 1) 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虽处在优化进程中,但仍处于演进过程中的初级阶段.2)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都属于典型的首位度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等级规模体系发育不完善.3)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其演化进程优于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化.
等级规模结构; 入境旅游; 演化特征; 广西
入境旅游不仅是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社会发展环境、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此外,入境旅游还成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调控手段[2].研究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及其演化,有助于把握入境旅游的分布特点,分析区域入境旅游的规模差异,了解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势,进而有利于采取合理的措施优化入境旅游的等级规模结构,助推区域旅游业健康发展[3].
国外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关注入境旅游,其研究特点是基于某一学科领域(如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对入境旅游展开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原因[4-5]、入境旅游客流的时空特征[6]、入境旅游者的行为特征[7]等方面.国内关于入境旅游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法偏重对经济模型的应用,研究内容以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结构特征和入境旅游目的旅游经济差异[10-11]为主,研究视角以较为宏观的国家和省域层面为主[12-14].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侧重研究入境旅游的时空特征和旅游经济的规模差异,而关于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研究较少,只有部分学者采用某种单一数学方法对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进行研究,但没有将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客源市场相结合进行分析.关于广西入境旅游的研究,较多学者侧重运用亲景度、偏离——份额等方法对其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进行分析[14-15]和注重利用单一的经济学模型如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对其入境旅游经济规模差异进行研究[16-17],缺少采用综合分析方法来剖析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旅游市场的等级规模结构演化特征.
本文以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为例,将经济学上的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指数和城市地理学上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方法运用到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等级规模结构研究,以期把握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和演化特征,了解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而为广西入境旅游的优化升级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广西旅游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概况
凭借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和突出的旅游资源禀赋条件,使得广西成为我国重要入境旅游大省.广西通过对其丰富而又独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已经形成四大旅游品牌,即“桂林山水”品牌、“巴马长寿养生天堂”品牌、“北部湾滨海休闲胜地”品牌、“刘三姐故乡”品牌,这些品牌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如图1所示,广西入境旅游人次数从2000年的124.03万增长到2014年的421.19万,增长率高达24%,入境旅游收入从2000年的2.62亿美元飙升至2014年的17.28亿美元,增长率高达40%,可见,广西入境旅游发展强劲.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广西入境旅游将迈向新的台阶.
图1 2000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概况Fig.1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angxi from 2000 to 2014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入境旅游等级规模差异是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的反映,其原因在于入境旅游流在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的集聚[1].因此,研究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化特征,可以借助经济学上的上的赫芬达尔指数(HHI),但该指数无法反映入境旅游等级规模极化的空间特征和地域指向,需要借助绝对集中度指数来弥补这一缺陷[18];为了进一步分析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可借助城市地理学上的首位度指数和位序——规模法则.
2.1.1 赫芬达尔指数 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度行业市场分化或垄断程度的综合指数,是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11].因此,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来测算广西入境旅游人次数的极化程度,其公式为:
(1)
其中,Hn表示赫芬达尔指数,pi表示某市入境旅游规模或某客源市场来桂(广西简称,下同)人次数占广西入境旅游总规模的百分比.Hn越接近1,表示区域集中程度越高,少数旅游城市或入境旅游市场旅游规模垄断性强;Hn越接近0,表示区域集聚程度越低,主要旅游城市之间或主要客源市场之间竞争激烈[18].
由于赫芬达尔指数仅能反映入境旅游规模的集中程度或演变态势,故选取绝对集中度指数来反映入境旅游规模极化的空间特征和地域指向.绝对集中度指数表示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市入境旅游人次数或主要入境旅游市场人次数占全省入境旅游总规模的比重,其公式为:
(2)
式中,CK为区域绝对集中度指数,是指排名前k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人次数或入境旅游市场人次数占广西入境旅游总规模的比值;Xi表示i市入境旅游人次数或i入境旅游市场人次数;k为要测算的地市数目或入境旅游市场数目,一般取4或8;n为全省地市总数目或入境旅游市场总数目;CK越大,表示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在区域上规模集聚度越高[18].
2.1.2 首位度 首位度分析,即用区域内第1大城市的规模与第2大城市的规模比值来反映某区域城市规模的集中度,首位度大的即首位分布类型,反映首位城市在区域城市规模中具有领头优势性[19].目前常用的首位度规律,包括2城市指数、4 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本文用首位度来衡量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旅游市场的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其公式为:
2城市指数:S2=P1/P2;
(3)
4城市指数:S4=P1/(P2+P3+P4);
(4)
11城市指数:S11=P1/(P2+P3+P4+P5+P6+P7+P8+P9+P10+P11),
(5)
其中,P1、P2、P3、P4、…、P11为不同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旅游人数从大到小排序.在理想状态下,S2为1,S4和S11为2,如果小于理想值,表示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合理,适当集中,反之,则规模结构失衡,呈现过度集中的趋势[19].将首位度进一步分类,如果2
2.1.3 位序—规模分析 位序—规模法则是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等级规模分布[20].当前学术界常用的是罗特卡对位序—规模公式的修正,即:
(6)
对上述公式进行对数变换,可得下面的公式:
LgPi=LgP1-qLgRi,
(7)
在公式(6)中,i为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等级序号,Pi为与序号相对应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的人次数,q为Zipf指数.当q>1时,表明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首位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具有较强的垄断性,中等规模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规模较为欠缺,低等规模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数目多;当q<1时,表明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比较集中,中等规模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或入境旅游市场数目较多[19].对q值进一步细分,可将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分为3类,即q≥1.2,属于首位型分布,q≤0.85,属于均衡分布,0.85 2.2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和获取性,本文选取2003年~2014年连续11年的广西14地市入境旅游人次数和15个来桂客源市场人次数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3—2014)和《广西统计年鉴》(2003—2014),部分数据来源于广西及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14),当数据统计出现不一致时,以更高权威部门的数据为准. 3.1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的等级规模结构演化分析 3.1.1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的赫芬达尔指数和绝对集中指数分析 根据赫芬达尔指数指数公式,结合2003年~2014年广西14个地市入境旅游人次数,可计算出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连续11年的赫芬达尔指数(图2).由图2可知,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的赫芬达尔指数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表明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规模呈现较高极化态势,入境旅游人数仍然集中在省内最大旅游热点城市——桂林;其入境旅游目的地的赫芬达尔指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结构在逐步优化,其他旅游目的地开始与桂林出现小规模的竞争,但还不足以撼动桂林作为广西入境旅游集聚中心地位. 图2 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赫芬达尔指数Fig.2 Herfindahl Index of inbound tourist destination in Guangxi from 2003 to 2014 同理,根据绝对集中度指数公式,结合2003年~2014年广西14地市入境旅游人次数,可计算出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连续11年的绝对集中指数(图3).由图3可知,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的绝对集中指数——C4和C8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8年达到峰值,其他年份处于明显下降趋势;C4和C8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广西入境旅游人数主要集中在前4位的旅游城市,这些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广西的旅游中心城市.从2003年至2014年桂林一直是广西入境旅游规模最大的城市,南宁已经超越崇左稳居第2位,贺州或梧州在第4位上交替出现,柳州、北海和防城港紧随其后.以2014年为例,桂林市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总量的49%,前4位城市占全省总量的75%,前8位城市占全省总量的90%,其他6个地市仅占10%.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广西整体上形成了以桂林、南宁为中心的入境旅游发展核心区,以崇左、贺州、梧州、柳州、北海为中心的入境旅游发展外围区,河池、百色、玉林、贵港、来宾等桂西北、桂中、桂东南地区成为入境旅游发展的边缘区,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外围—边缘的入境旅游地域空间格局(如图4). 图3 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绝对集中指数Fig.3 Absolute concentration index of inbound tourist destination in Guangxi from 2000 to 2014 图4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极化格局Fig.4 Polarization pattern of inbound tourist destination in Guangxi 3.1.2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的首位度分析 根据首位度指数公式,结合2003年~2014年广西14地市入境旅游人次数及其排名,可得出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连续11年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图5).由图5可知,S2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第二位的旅游城市——的南宁(崇左)与首位旅游城市——桂林的差距在缩小;S4和S11都呈现“M”型变动,尤其是2008年后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南宁、崇左、梧州、贺州等城市的入境旅游发展迅速.由于S2连续11年都大于4,表明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规模结构属于明显的高首位度分布,入境旅游目的地在规模和等级上发展不合理,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仍处于演进过程中的初级阶段,首位旅游城市——桂林在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 图5 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首位度指数Fig.5 Degree of primacy for inbound tourist destination in Guangxi from 2003 to 2014 3.1.3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位序—规模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对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人次数规模和位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表1.根据回归结果可知,从2003年~2014年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均达到0.86以上,表明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发展处在优化阶段,但尚未形成位序——规模结构;2003年~2014年的Zipf指数q虽一直处在下降趋势,但一直大于1.39,表明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仍然是典型的首位度分布,首位入境旅游目的地——桂林垄断程度在逐渐减小,中等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数目欠缺,低等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较多.首位入境旅游目的地——桂林入境规模的实际值连续11年都高于理想值,表明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进程在不断加快,且成效明显. 图6 2007年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双对数散点图Fig.6 Double-log scatter plot for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t destination in 2007 图7 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双对数散点图Fig.7 Double-log scatter plot for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t destination in 2014 通过对2007年和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位序—规模结构双对数散点图分析可知,首位入境旅游目的地——桂林始终位于拟合线的上方,表明桂林作为广西入境旅游中心的集聚作用已基本完成,但其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还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第2位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南宁始终位于拟合线的下方,表明南宁仍然处在集聚作用阶段,辐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中等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数目少、规模小,但基本上位于拟合线上,表明中等规模入境旅游规模的目的地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低等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数目较多、规模小,而且多位于拟合线的上方或下方,表明其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微弱. 3.2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等级规模结构演化分析 3.2.1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赫芬达尔指数和绝对集中指数分析 根据赫芬达尔指数公式,结合2003年~2014年广西15个主要客源市场的入境旅游人次数,可计算出广西入境旅游市场连续11年的赫芬达尔指数(图8).由图8可知,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赫芬达尔指数呈现“W”的形状,即下降与上升反复出现,表明首位入境旅游市场——港澳台地区的垄断性强弱变化不稳定,港澳台与其他入境旅游市场之间竞争较为激烈;HHI基本上维持在0.39到0.49之间,表明港澳台客源市场的垄断性仍然较强,第2大客源市场东盟国家(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与港澳台仍有较大的差距. 图8 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市场赫芬达尔指数Fig.8 Herfindahl Index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Guangxi from 2003 to 2014 同理,根据绝对集中度指数公式,结合2003年~2014年广西15个主要客源国的入境旅游人次数,可计算出广西入境旅游市场连续11年的绝对集中对指数(图9).由图9可知,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绝对指数—C4和C8都呈现 “V”形变化,即先下降后上升.从2003年到2014年,绝对集中对指数C4和C8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广西入境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前4位客源市场,这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入境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地.从2003年至2014年港澳台地区一直是广西最大入境客源市场,东盟国家(马来西亚或越南)已超越日本稳居第二位,美国、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紧随其后.以2014年为例,来自港澳台客源市场的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总量的47%,前4位入境旅游市场占全省总量的67%,前8位入境旅游市场占全省总量的76%,其他7个入境旅游市场仅占2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东亚和东盟地区成为广西最大客源地,尤其是港澳台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广西入境旅游的核心客源市场,东盟国家发展成为其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欧美国家成为其次要的客源市场.此外,作为中国第一位的入境旅游市场的韩国来桂旅游规模一直在15个主要旅游市场之外,这一点值得深思. 图9 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绝对集中指数Fig.9 Absolute concentration index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Guangxi from 2000 to 2014 3.2.2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首位度分析 根据首位度指数公式,结合2003年~2014年广西15个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人次数及其排名,可得出广西入境旅游市场连续11年的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图10).由图10可知,S2、S4和S11呈现“W”型,即下降和上升交替出现.S2在11年中波动幅度最大,表明首位客源市场(港澳台)与第二位客源市场(东盟国家)存在激烈竞争;S4在11年的变化中出现低于理想值和高于理想值的两种状态,表明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尚未趋于稳定;S11在11年中明显低于理想值2,表明首位客源市场——港澳台垄断地位明显.由于S2在3.46与5之间变动,表明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等级规模结构仍属于典型的首位度分布类型,呈现高首位度和中首位度交替的格局,入境旅游市场在规模和等级上发展不合理,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仍然处于演进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图10 2003年~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市场首位度指数Fig.10 Degree of primacy for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Guangxi from 2003 to 2014 3.2.3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位序——规模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广西入境旅游市场人次数规模和位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表2.根据回归结果可知,从2003年~2014年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均达到0.90以上,表明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处在优化阶段,但并未形成典型的位序—规模结构;2003年~2014年的Zipf指数q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但降中有升,且Zipf指数q一直大于1.36,表明广西入境旅游的首位客源市场垄断程度在逐渐减小,但其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仍然是典型的首位度分布,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分布比较分散,首位入境旅游市场——港澳台入境旅游规模一直较大,低等规模入境旅游市场数目较多,中等规模入境旅游市场较少;首位入境旅游市场——港澳台入境旅游规模的实际值从2008年开始高于理想值,且实际值高于理想值的增加幅度在不断变大,表明港澳台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良好. 图11 2007年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双对数散点图Fig.11 Double-log scatter plot for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2007 年份q国内旅游位序规模分布理想值实际值R2200319022y=-19022x+55915390391182531582509422200416919y=-16919x+57933621298063545591609126200515286y=-15286x+58221663895920558555709079200616469y=-16469x+59455882063802164621009085200715468y=-15468x+59569905524072380459309221200813595y=-13595x+58247667882401481008709136200914582y=-14582x+59103813392193692470009482201014162y=-14162x+598079565330934108849309224201114381y=-14381x+606311561122420131309508996201214938y=-14938x+6143813925153780157572508975201315563y=-15563x+6215116409675760179228909451201415223y=-15223x+6192915591934440199507409578 图12 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双对数散点图Fig.12 Double-log scatter plot for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market in 2014 通过对2007年和2014年广西入境旅游市场位序—规模结构双对数散点图分析可知,首位入境旅游市场——港澳台和第二位的入境旅游市场——东盟国家(越南或马来西亚)始终位于拟合线的下方,表明两者对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集聚作用还未完成,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发挥;中等规模入境旅游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基本上位于拟合线上,表明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低等规模入境旅游市场数目多、规模小,且多位于拟合线的上方或下方,表明其集聚作用和带动作用都不明显. 4.1 研究结论 通过对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连续11年的演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虽然处在优化进程中,但仍处于演进过程中的初级阶段.2)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规模结构属于高首位度分布,前两位入境旅游目的地——桂林和南宁辐射带动作用不足,中等、低等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发展迟缓,入境旅游目的地在地域上形成了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区3层格局.3)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规模结构属于典型的首位度分布,前两位入境旅游市场——港澳台和东盟地区垄断性强但辐射作用弱,中等、低等规模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不理想,总体上形成了以港澳台为核心入境客源市场,东盟和东亚地区为主要入境客源市场的格局,但东北亚旅游大国——韩国来桂旅游规模一直偏小.4) 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指数以及首位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入境旅游市场的3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其演化进程优于入境旅游市场的等级规模结构演化. 4.2 对策与建议 4.2.1 入境旅游目的地建设 1) 广西应充分利用桂林集聚度高和首位度高的优势,将其打造成广西入境旅游的核心城市,同时促进其龙头带动和辐射扩散作用的发挥; 2) 广西应增强南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将其建设成广西入境旅游的中心城市,强化南宁对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发挥; 3) 基于点轴理论,推出以桂林为中心的桂林—柳州、桂林—贺州、桂林—梧州、桂林—来宾—贵港—玉林的桂东旅游发展带,推出以南宁为中心的南宁—崇左—钦州—防城港—北海的北部湾旅游发展带和南宁—百色—河池的桂西北旅游发展带,促进桂林和南宁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基于以上措施,推动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促进广西入境旅游目的地等级规模结构趋向合理化. 4.2.2 入境旅游市场开发 1) 广西应利用港澳台旅游市场首位度偏大的优势,继续强化对港澳台地区的旅游营销,提升港澳台来桂旅游的影响力和促进港澳台辐射作用发挥,带动周边的日本、韩国来桂旅游积极性提高; 2) 广西应充分利用新加坡、越南等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发挥地缘优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势,吸引更多东盟国家游客来桂旅游,从而实现东盟国家从中等规模入境旅游市场向更高层次突破; 3) 广西应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增强对欧美、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推介,促使欧美、大洋洲等国际出游大国和地区从低等规模入境旅游市场的向中等规模市场的发展.基于以上措施,提高美丽广西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扩大广西在海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促使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等级规模结构由首位型向位序——规模型转化. 4.3 研究展望 本文基于连续11年的入境旅游数据对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将所得结论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提出促进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然而由于限于篇幅,文章尚未对影响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演化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可能会受到区位条件、旅游政策、经济水平、文化习俗、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多角度探讨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演化的内在机理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1] 宣国富,赵 静. 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J].旅游科学,2011,25(5):23-32. [2] 余侃华,蔡 辉. 区域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其演化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5):128-133. [3] 陆 林,余凤龙.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4] DAVID N,BARRY H,MARY S.Seasonality of demand[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0,17(4):28-630. [5] TIMOTHY D. Cross-Border artner ship in 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parks along the US—Canada Border[J].J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8,24(2):247-255. [6] PEARCE D G. Tourism in Paris-studies at the microsca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1):77-98. [7] BERTINE B,CHANGLJ,HARRY T. Vacation behavior using a sequence alignment method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320-322. [8] 张秋娈,朱绍华,高艳红. 河北入境旅游市场的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9):164-165. [9] 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等. 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2):337-346. [10] 张海霞,张旭亮.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旅游经济,2006(2):216-218. [11] 柳百萍. 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J].地理研究,2011,30(8):1520-1527. [12] 叶护平,韦燕生. 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3):395-398. [13] 赵 磊,王永刚,张 雷. 江苏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9):1566-1572. [14] 吴黎围,熊正贤. 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分析——基于SSM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09(11):95-100. [15]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57(1):96-102. [16] 谢莲花,甘永萍. 广西入境旅游基本特征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94-98. [17] 李 丽,潘柳榕. 广西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4(10):8-10. [18] 刘军胜,马耀峰. 河南省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位序差异化[J].经济地理,2012,32(6):150-155,172. [19] 赵 磊,王永刚,张 雷. 江苏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9):1566-1572. [20] 陈君子,刘大均,谢双玉,等. 湖北省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研究[J].旅游论坛,2013,6(1):92-95. A dynamic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angxi from 2003 to 2014 SHI Pengfei1, XIONG Yuanbin1, LI Xingming2, FENG Jin2, QIN Judong3,DENG Xiaoying3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3.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Guangxi 546300)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n the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angxi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14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Herfindahl index, absolute concentration index, degree of primacy and rank size rule with the inbound tourist number during the above 11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in Guangxi is in the process of optimization, while remaining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evolution;2) 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market in Guangxi exhibit typical distribution by degree of primacy, with the pattern of large ends and small center indicating the imperf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ale structure system development;3) The scale structure of inbound tourism destination is relatively stable,and its evolutionary proces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scale structure; inbound tourism;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Guangxi 2016-04-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JY02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1JBGP041);广西教育厅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L2016LX265). 1000-1190(2016)05-0791-08 F592.7(67) A *E-mail: 08shipengfei@163.com.3 广西入境旅游等级规模结构演化分析
4 研究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