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在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2016-11-29李秀伶陈淑丽米佳平孔庆和陈英春
李秀伶,陈淑丽,米佳平,孔庆和,陈英春
(1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血库,河北 秦皇岛 066599;2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北 秦皇岛 066599)
冷沉淀在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李秀伶1,陈淑丽1,米佳平2,孔庆和1,陈英春1
(1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血库,河北 秦皇岛 066599;2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北 秦皇岛 066599)
冷沉淀; 凝血功能异常; 肝硬化;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治疗
冷沉淀即是新鲜冰冻血浆通过 Poll,虹吸,快速融化离心等方法分离产生的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其中含有大量的Ⅷ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以及ⅩⅢ因子,在机体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临床合理用血作为一项新的输血实践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冷沉淀及其制剂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应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中,效果显著[2]。我院通过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在治疗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本院肝内科住院的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 100例,其中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年龄45~7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肝硬化。
2 制备与使用方法
冷沉淀,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均由秦皇岛市中心血站制备、提供。冷沉淀每袋由200mL血浆制备,含有:Ⅷ因子80~100U;纤维蛋白原约为250mg,,每袋规格25±5mL[3].保存方法:冷沉淀保存温度应不低于 -18℃。保存期为自采集日期起12个月。冷沉淀制备完成后,一定要在 1h内重新迅速冻结,运输时保持其冰冻状态,轻拿轻放。冷沉淀应标记 ABO和Rh血型应同型输注,解冻后4小时内尽快输注,不能再冻存[1]。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单纯肝硬化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冷沉淀4U,每日一次,静脉输注,三天一疗程,三日后复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常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出血时,尽早足量的输注冷沉淀,一般每次10~12U,根据患者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在考虑增减冷沉淀量输注量,必要时可以连续应用,出血量较多,血红蛋白较低,患者出现缺氧等症状时还要给予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24小时后复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常规,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
3 疗效判断
肝硬化患者的试验相关指标明显好转,病情稳定后出院为成功,其中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黑便、呕血等不良症状停止,大便逐渐变黄,粪便隐血试验转为阴性,本次出血停止,病情好转出院为成功,反复出血或者或死于本次大出血为失败。
4 仪器与试剂
使用美国 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患者冷沉淀输注前和输注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结果。血常规 2 h内 检测完毕。D-二聚体的检测采用日立全自动 7180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试剂为北京汇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粪便隐血试验采用邻联甲苯胺法。
5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00例肝硬化患者输注冷沉淀后24h后与输注前相比,患者的 PT、APTT、TT均明显缩短,FIB水平显著提高(P<0.01),D-二聚体转为阴性。见表1、表2。
表1 冷沉淀输注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冷沉淀输注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PT(s) APTT(s) TT(s) FIB(g/L) D-二聚体(mg/dL)输注前 21.03±3.19 59.68±27.35 20.24±5.31 0.79±0.56<0.01 <0.01 <0.01 <0.01 <0.01 3.3±1.8输注后 13.45±1.87 32.75±6.87 14.36±2.13 2.49±0.37 1.3±0.2 t 9.92 6.64 6.38 11.90 8.95 P
表2 肝硬化患者输注冷沉淀的治疗有效率情况
讨 论
肝硬化是我县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特征为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减少,凝血四项结果异常,主要原因是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脾功能亢进等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抑制[4]。本次研究中发现100例肝硬化患者在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前PT、APTT、FIB和TT均呈升高状态,FIB呈下降趋势,这与邓碧兰[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凝血因子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大多数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合成,肝脏功能的损害直接导致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此时极易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自发性出血,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应该积极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改善。这是因为,冷沉淀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XIII、纤维结合蛋白(Fn)等多种成分,适量输入后可以补充患者血循环当中 Fg、Ⅷ等多种凝血因子的含量,FIB可参与内、外源性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纠正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而造成的凝血异常[6]。冷沉淀中含有的Ⅷ因子、纤维结合蛋白至少浓缩了 10倍,在补充和调节 Slit2蛋白分泌,稳定溶酶体膜、清除非毒物质、细胞粘连、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方面效果明显[7]本次研究中发现肝硬化患者在输注冷沉淀治疗后,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缩短,FIB水平显著提高(P<0.01),D-二聚体转为阴性,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临床上常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症状,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病变迅速,重者因低血容量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因而在临床急救中,迅速而正确地止血治疗至关重要[8-9]。垂体后叶素、三腔管等传统的止血方法止血疗效较差,且副作用多,病人不易接受[10]。本次研究显示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冷沉淀能够及时直接补充凝血因子,起到了无创伤性止血的目的。当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及时输注冷沉淀治疗,其Ⅷ因子迅速作用,促使血小板聚集 A释放PF3,加速凝血活酶的形成,并能促进凝血酶原大量水解凝血酶使凝血过程由缓进期进入急性期,从而有效加速血液凝固,起到快速止血作用[11]。通过表2可见36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输注冷沉淀的有效率为 88.9%,冷沉淀凝血因子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和纠正患者凝血功能紊乱。
冷沉淀是血浆中的精华,含有Ⅰ、Ⅷ、XIII、vWF,含有Slit蛋白、纤维结合蛋白等多种成分,是浓缩的凝血因子,由于1单位血浆分离出的冷沉淀只有几毫升,却含有大部分的Ⅷ因子在出血性疾病中使用不必担心出现循环超负荷的危险,且在制备过程简单,运输方便,止血效果显著,已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青睐[12].在临床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黄蒿.现代血液检验技术、血制品制备技术及输血技术临床应用与血库建设实务全书.吉林音像出版社,2004:1247.
[2]魏晓娟.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55-256.
[3]Hornsey V S,Krailadsiri P,MacDonald S,et al.Coagulation factor content of cryoprecipitate prepared from methylene blue pluslight virus-inactivated plasma.Br J Haematol,2000,109(3):665.
[4]王吉耀.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6.
[5]邓碧兰,庄燕玲.肝病患者出凝血四项和D-D的检测分析.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6]石兴景.320例手术后输注冷沉淀效果的回顾性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935-1936.
[7]曾永芳,郭鹏,陈方祥,等.血小板、冷沉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联合应用.重庆医学,2009,38(12):1432
[8]卜爱,陈建婷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当代医学,2013.1.(101)1009-4393.
[9]景会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46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2014,34(5):45-46.
[10]杨德平.善得定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照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6:329.
[11]夏宽朝,田京珠.冷沉淀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54-255.
[12]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输血技术(师、中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55.
(李 凌编辑)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1.036
2015-08-13;
2015-10-20
李秀伶(1983—),女,本科,主管检验师,长期从事临床输血方面的研究。Tel:15076495723;E-mail:7658709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