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EB病毒抗体对鼻咽癌筛查和疗效的临床价值
2016-11-29李仕伟林艳丽王自正
李仕伟,林艳丽,瞿 卫,王自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临床核医学中心,江苏 南京210006)
·研究报告·
探讨EB病毒抗体对鼻咽癌筛查和疗效的临床价值
李仕伟,林艳丽,瞿 卫,王自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临床核医学中心,江苏 南京210006)
鼻咽癌; EB病毒; VCA-IgA; EA-IgG; NA1-IgA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为线形双链DNA病毒,人类是 EBV唯一天然宿主。EBV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淋巴细胞。据报道,我国95%以上人群在3~5岁时已感染了EBV[1]。这些被感染的B淋巴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 EBV活化形成复发感染。鼻咽癌与 EBV感染的关系十分密切,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抗EBV抗原的抗体[2]。故我们检测 EBV相关抗原的抗体(VCA-IgA、EA-IgG和NA1-IgA)对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组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对已确诊鼻咽癌患者59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37~75岁。采用鼻咽癌2008分期以鼻咽镜活检鼻咽组织明确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鼻咽癌 EBV携带者以抽血血清中的抗体阳性为确诊依据,具体标准:VCA-IgA、EA-IgG和NA1-IgA稀释度1∶10。并在治疗后进行三项抗体复查。同期体检健康者 50例为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2~70岁。
2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VCA-IgA、EA-IgG和NA1-IgA的测定实验前准备:将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放置室内温(18~25℃)平衡30分钟,取1包洗液用500mL纯化水溶解后备用,将恒温箱或水浴箱设备温度调整37℃,待温度稳定后使用。实验步骤:取出一定量的包被孔,编号。设空白对照1孔、阴性和阳性对照各 2孔,用微量加样器加入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各 100μL/孔,其余孔加入样品稀释液100μL,再分别加入10μL待检样本,置37℃温育30分钟。洗板6次。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00 μL(空白孔不加),贴上板贴。置37℃温育 20分钟。再洗板 6次,最后在加入底物液、显色液各 50μL,轻轻混匀,置 37℃避光反应 10分钟,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振荡混匀后立即测试结果。用 BIO-RAD MOGEL680酶联免疫分析仪450nm单波长检测或用450/(620~630)nm双波长测定各孔的吸光值。依据试剂盒说明书,VCA-IgA、EA-IgG和 NA1-IgA有效判断:阴性对照 OD值不高于0.12,阳性对照不低于0.400。CUT OFF值 =0.1+阴性对照平均OD值(该值不足0.05时,按0.05计算)。样本OD值大于CUT OFF值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3 统计分析
结 果
59例鼻咽癌患者 EB病毒抗体三项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59例鼻咽癌患者 EB病毒抗体三项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
表1 59例鼻咽癌患者 EB病毒抗体三项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
注: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5
项目 正常人 治疗前治疗后1月 3月 6月VCA-IgA 0.024±0.014 2.141±0.041 1.894±0.06 4 1.07±0.023 1.092±0.014 5 1.784±0.021 1.784±0.021 EA-IgG 0.023±0.017 2.014±0.312 1.845±0.210 1.891±0.121 1.715±0.019 NA1-IgA 0.025±0.019 1.347±0.061 1.121±0.03
讨 论
WHO肿瘤分类将鼻咽癌分为三种类型:Ⅰ型鳞状细胞癌、Ⅱ型为非角化癌、Ⅲ型为未分化癌。后两者均可归为未分化癌。其中,临床上最常见是鳞状细胞癌。
目前认为有三个最主要的因素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过程:①遗传因素,如不正常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igen,HLA)基因;②病毒因素,如EB病毒早期感染和长期反复感染,导致鼻咽部上皮永生化,并使其进一步恶化。③环境因素,吸烟等[3],体外实验表明[4],香烟烟雾提取物促进 EBV复制,吸烟不仅可以增加个人鼻咽癌患病率而且可以在健康男性的血清中参与 EBV的激活。
从表1中59例鼻咽癌患者检测 EBV三项抗体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的抗体存在,我们检测EBV三项抗体中以VCA-IgA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VCA-IgA)阳性率高达81.6%~93.0%,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 EBV三项抗体OD值相比较(P<0.01),治疗后一月至半年,患者抗体的滴度虽有下降,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进一步证明EBV血清学检测不能准确预测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其原因是鼻咽癌患者虽经治疗,但有90%以上的人感染EBV病毒并且持续存在,这是因为 EBV可以在有免疫的机体内通过相关免疫逃避作用机制而长期潜伏[5]。
综上所述,EBV抗体三项可作鼻咽癌高危人群的早筛,当血清学检测呈阳性,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由可疑是鼻咽癌,若发现临床鼻咽镜下有可疑变化,应送病理科活检,最好在鼻咽纤维镜下作细致观察,看有无微小病灶;若鼻咽镜下无异常发现,但EBV血清学检查滴度较高或抗体检测阳性时,则应定期随防观察,进一步请专科医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所以EB病毒的诊断鼻咽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1]苏梨云.徐锦,孙家娥,等.EB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棎讨.检验医学,2006,21(4):513-516.
[2]Henle G,Henle W.Epstein-Barr virus-specific lgA serum antibodies as an outstanding featur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lnt J Cancer,1976,17:1.
[3]Chang E T,Adami H O.The enigmatic epidemiogy of nasophryngeal carcioma.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6,15(10):1766-1777.
[4]Xu F H,Xiong D,Xu Y F,et al An epidmi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risk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nd Epstein-Barr virus activation.J Nat Canc Inst,2012,104(18):1396-1410.
[5]李群.EB病毒VCA-IgA和EA-IgA抗体与鼻咽癌诊断的关系.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2):180-183.
(李 凌编辑)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1.034
2015-09-13;
2015-11-23
林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