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研究
2016-11-28邹莉
[摘要]语文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务必善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熏陶与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这种价值观念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因此,直接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会加重教学任务,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与民族自豪感,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语文教育的内在联系
简单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属性、构成、评判标准所持的个人观点与基本态度。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般而言,语文教育中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而学生相对于语文教育中文本的反应又不是单一的,往往具有多层性。语文教育有着很强的感染性和引导性,即引导与感染学生的价值取向。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明确规定要在教學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材中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课程改革后,以往的那种进行往复循环的教学方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对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领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从小开始。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融入小学语文课本中,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其中它的首要层面即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层面,这一层面同语文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育者应当深入挖掘教育要素,一方面为养成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而努力,另一方面为培养和熏陶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情感价值取向而奋斗。
二、语文教育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法
(一)善于利用语文文本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教学的文本材料中不乏一些以描写祖国秀美、壮丽山河的文章,在这种体裁的文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精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领略祖国的美丽与波澜壮阔,进而净化学生的内心情感,启迪他们去赞扬和歌颂美丽的祖国,培养他们对祖国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例如讲授诗词文本《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以诗中“橘子洲头,湘江北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阔画面为背景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个简要的了解,与此同时得到心灵上的震撼,接着引导学生学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同时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起伏得到释放,使其在陶醉祖国河山的秀美、感叹祖国英雄人物的伟大的同时领略祖国千百年来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而产生对祖国由衷的热爱之情。再例如,进行《唱脸谱》教学时,教师要先带着学生去了解京剧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瑰宝的内涵,进而通过展示一组组脸谱,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饱含爱国主义精神的课文文本无处不在,例如《祖国在我心中》《奇妙的海底世界》《趵突泉》《黄山日出》《插秧》《都江堰》《中国石拱桥》《张衡传》《苏武牧羊》等展现祖国波澜壮丽的自然画卷与千百年农耕文明的精神面貌、彰显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伟大进步与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科学技术、民族统一有着杰出贡献的历史人才的文章,都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与了解我国历史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学习的伟大理想与信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使命感,有利于将其满腔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的爱国行动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剖析语文教材内涵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人、叙事的篇章。教师在进行这种文章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基本情感有个基本的掌握,紧接向学生展示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环境,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进行《张衡传》文本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詹天佑所处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从,在我国力每况愈下、饱受外敌侵略的时局下,詹天佑作为我国首批留学生,学成之后毅然拒绝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诱惑、冒着生命危险回国,为国家建设和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现象中感受詹天佑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情怀。此类课文还有《童第周》《邓稼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在进行这些文本的讲授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中的核心部分,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学习这些英雄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例如,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战士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他们对书本的热爱如同对生命的热爱一样,为了祖国的革命,他们甘愿牺牲自己,教师要善于在这方面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与学生自身进行对比进而引导学生只自觉地向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们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不断探索与发现中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想要让爱国这个词语在第一时间内泛起孩子们内心最直接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激动无比,就务必以形象直白的讲解、精心地去耕耘孩子们意识的土壤,播撒美丽的种子。然而,把握好语文教学课堂是在学生心间播撒美丽的种子的前提。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文本无论从文学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是无可挑剔的,这些看似简短易懂的文章,在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往往是作者内心深处最为质朴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作者的人生轨迹中。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怀的同时增进其民族情感、培养其民族精神。
语文教育是学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进行一切教育的启蒙的出发点,是一个从认识汉字开始到理解汉语语言文化的精髓,会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足以占据一个人生命的三分之一历程,所谓学到老活到老,语言文学的教育与学习亦是如此。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影响深远持久的历史文化,进而激发学生们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使命感。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而奋斗。对此,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先进意识,积极主动地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纳入自己的教学情感目标之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规划,仅仅围绕语文学科特点,善于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组织全方位、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例如,教师在进行汉语语言知识讲解时,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进而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汉字认读引导及拼写教学,在此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汉字在我国各民族交流交往之间以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是该国家统一与独立自主的重要标志,而汉字则是中化民族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如今汉字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进步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身的民族语言文化学习的优越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母语是多么的优秀与伟大,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化既是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是自身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的体现,关乎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使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热爱语言文化学习,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我国語文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弘扬。所谓的人文主义情怀、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蕴含在语文教育之中,教师在进行语文诗词的品读时,要在具体的诗文词句赏析中体昧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鸟鸣涧》《马嵬时》《江畔独步寻花》等文本时,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带着感情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品读诗文的意境,试着去思考和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情感,与此同时向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致敬。在课堂讲解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情感的升华,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我。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态度,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充分将所学到的优秀诗文与自己的语言文化写作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以语文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与爱国主义情怀;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祖国语言,不断地积累自身的语言进而培养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模式,使学生具备最基础的语言技能,如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文字书写能力、阅读能力、进行自我表达的写作与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等。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与审美情趣的提升也是当前语文教育的重点。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审美素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品味,促进学生自我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已经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主义精神品质、懂是非、明善恶的基本道德观;学生要在不断地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努力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有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对祖国建设有益的人,是自身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得到不断提升,逐步养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菊梅.浅谈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270.
[2]许学华.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课堂教法实践,2015(01):107.
[3]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02):34.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简介]邹莉(1980-),女,四川成都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